關玉琴
(鄭州市惠濟區人民醫院急診科,河南 鄭州 450000)

選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CHD心絞痛患者104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52例。對照組女27例,男25例;年齡55~74歲,平均(64.52±4.71)歲;病程3~9年,平均(6.01±1.47)年;心絞痛分級:Ⅰ級18例,Ⅱ級16例,Ⅲ級18例。研究組女28例,男24例;年齡55~75歲,平均(64.96±4.95)歲;病程3~10年,平均(6.48±1.71)年;心絞痛分級:Ⅰ級19例,Ⅱ級17例,Ⅲ級16例。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心絞痛分級)均衡可比(P>0.05),且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
(1)納入標準:符合《穩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中CHD心絞痛有關診斷標準[3];符合心絞痛分級中Ⅰ~Ⅲ級;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腎肝功能嚴重異常者;對本研究藥物成分過敏者;心律失常嚴重者。
兩組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并結合基礎病予以降糖、降壓、降脂等對癥治療。

靜息心電圖恢復正常,運動試驗顯示心電圖為陰性記為顯效;導聯T波倒置變淺>25%,靜息心電圖ST段幅度>0.05 mV記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記為無效。總有效率為有效率和顯效率之和。
①對比兩組療效。②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包括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及心電圖ST段位移。③對比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變化,即收縮壓、心率、心肌耗氧量、心肌缺血總負荷。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4.23%,明顯高于對照組80.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前兩組持續時間、發作頻率、心電圖ST段位移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發作頻率少于對照組,心電圖ST段位移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收縮壓、心率、心肌耗氧量、心肌缺血總負荷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收縮壓、心率、心肌耗氧量、心肌缺血總負荷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收縮壓、心功能指標變化比較
心絞痛屬于CHD臨床常見表現,因心肌短暫性急劇缺血氧所致,其發病率逐漸上升,且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具有反復發作特點,可加快心功能惡化速度,進而誘導心肌梗死或猝死,從而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脅[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