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娟
(夏邑縣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河南 夏邑 476400)
2型糖尿病是內分泌科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多發于中老年群體,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誘發該病的常見因素有遺傳、環境、年齡、生活方式等,發病的主要原因為胰島β細胞功能發生障礙,機體胰島素發生抵抗等[1]。2型糖尿病常見的臨床癥狀包括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疲乏無力、肥胖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質量[2]。以往臨床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是口服降糖類藥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患者血糖,但是長期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胰島素降血糖已被廣泛應用,但是其不同的治療方案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相同,仍存在一定的爭議[3]。鑒于此,本研究探討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胰島素治療方案對其胰島β細胞功能及胰島素抵抗的影響。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接收的80例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4~73歲,平均(64.52±5.64)歲;體質量指數(BMI)17.6~25.9 kg/m2,平均(23.41±2.10)kg/m2。實驗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55~75歲,平均(64.87±6.01)歲;體質量指數(BMI)17.4~26.3 kg/m2,平均(23.44±2.12)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4]中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均為初診,空腹血糖≥8.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11.1 mmol/L。③患者在入院前未服用降糖類或者胰島素類藥物。④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⑤治療依從性好。
①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②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者。③合并嚴重免疫系統疾病、其他內分泌系統疾病。④惡性腫瘤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飲食指導以及運動指導,治療期間禁止服用其他影響血糖的藥物。對照組患者給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MSII)治療,采用胰島素專用的注射器(江蘇正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由專門護士分別于每日3餐前15 min皮下注射門冬胰島素(諾和諾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53001,規格:3 ml∶300 IU),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60009,規格:3 ml∶300 IU),胰島素的具體用量根據患者BMI進行計算,初始劑量為0.4~0.6 IU/kg,每日注射后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進行調整劑量。實驗組患者給予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CSII)治療,采用美敦力公司提供的胰島素輸注泵,置泵點為臍兩側的皮下組織,選用門冬胰島素進行輸注,具體用量根據患者BMI計算,起始劑量為0.4~0.6 IU·kg-1·d-1,采用50%的胰島素用量進行持續皮下注射,根據患者血糖情況調整用量。兩組均連續治療2周。
①對比兩組患者血糖情況: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周后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及飯后2 h靜脈血3 ml,離心10 min,取血清后,采用全自動血液生化分析儀測定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以及糖化血紅蛋白(HbAlc)水平。各項指標正常范圍:4.4 mmol/L≤FPG≤5.2 mmol/L;4.4 mmol/L≤2 h PG≤6.2 mmol/L;4%≤HbAlc≤6%。②計算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周后胰島β細胞功能(HOMA-β)以及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HOMA-β=20×空腹胰島素/(FPG-3.5);HOMA-IR=FPG×空腹胰島素/22.5。

治療前,兩組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PG、2h PG、HbAlc水平均下降,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情況對比
治療前,兩組HOMA-β、HOMA-I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OMA-IR水平下降,HOMA-β水平升高,且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HOMA-IR、HOMA-β水平比較
2型糖尿病主要以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降低胰島素的分泌,導致機體缺乏胰島素為主要特征,該病并非單一病因所導致的疾病,其受到遺傳、環境、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5]。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早期的主要表現為胰島β功能衰退,導致其控制血糖能力降低[6]。給予早期積極治療能夠有效恢復部分胰島β功能,提高機體自身降血糖的作用。以往臨床治療該病主要以服用降糖類藥物為主,其主要通過減少肝糖的輸出、促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進而達到控制血糖的作用,但是其對胰島β功能改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效果并不理想[7]。
目前臨床大多數認為通過胰島素治療效果較為確切,但是不同的胰島素治療方案,所達到的效果不盡相同。MSII可有效降低血糖,但是由于注射較為復雜,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且血糖波動較明顯,增加胰島細胞的負擔,容易導致低血糖或者高血糖等一系列不良反應的發生[8]。CSII治療目前被認為是調整血糖的最佳方式,其通過微型電子計算機模擬胰島素分泌的模式進行持續輸注胰島素,能夠使得胰島素趨于穩定狀態[9]。該方法接近生理性的胰島素分泌模式,不僅能夠有效控制血糖,也能夠降低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其利用胰島素泵治療,操作簡單,減輕患者痛苦,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10]。CSII可根據患者飲食情況、運動量、檢測的血糖水平對患者進行追加輸注,能夠降低餐后血糖濃度,刺激胰島素的敏感性,達到穩定降血糖的作用[11]。其采用不同類別的胰島素,不僅補充基礎的胰島素,也能夠補充餐時的胰島素,有利于控制患者全天的血糖,目前已被臨床廣泛應用。臨床研究顯示,HOMA-β是胰島細胞的一種,屬于內分泌細胞,能夠有效分泌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一起可起到調節血糖的作用,其分泌不足會導致血糖的升高,引發糖尿病。HOMA-IR是由于各種原因促使胰島素促進葡萄糖利用率降低,其容易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生[12]。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FPG、2 h PG、HbAlc水平以及HOMA-IR均低于對照組,HOMA-β功能高于對照組,表明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能夠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及胰島β細胞功能,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胰島素治療方案,所取得的效果不同,CSII能夠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恢復胰島β細胞的功能,對改善胰島素抵抗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