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玲
(鄭州市骨科醫院頸肩腰腿疼2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腰腿疼痛屬于腰椎間盤突出、關節炎、腰肌勞損等多種疾病的共同癥候群,臨床認為該病多由無菌性炎癥誘發或慢性勞損所致,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局部腫脹、活動受限等,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既往臨床針對腰腿痛患者多輔以康復護理干預,通過循序漸進的鍛煉使肢體功能恢復,減輕腰腿疼痛癥狀,但仍存在部分患者干預效果欠佳[2]。腰腿疼痛在中醫內屬于“痹癥”等范疇,多由腎氣虧虛、筋脈失養而致,當患者機體受濕、寒、風等外邪入侵或扭傷、跌倒等致使經脈閉塞,氣血瘀堵于經絡中,不通則痛[3]。中藥熏蒸可活血化瘀、祛風除濕,增強患者免疫力,而艾灸可溫經通絡、散寒祛濕、活血行氣,兩者均是中醫常用的外治之法,聯合干預可起到協同作用[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藥熏蒸結合艾灸療法干預對腰腿疼痛患者應用效果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6例腰腿疼痛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26~78歲,平均(49.52±7.64)歲;病程1~35個月,平均(18.67±4.51)年;10例腰肌勞損,13例頸椎病,9例肩關節周圍炎,11例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觀察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27~79歲,平均(49.61±7.68)歲;病程1~36個月,平均(18.72±4.53)年;11例腰肌勞損,12例頸椎病,10例肩關節周圍炎,10例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①納入標準:腰腿疼痛明顯,伴隨腰腿腫脹、活動受限等癥狀;中醫辨證為寒濕型腰腿疼痛;期未服用鎮痛相關藥物;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②排除標準:惡性腫瘤患者;存在中藥熏蒸或艾灸禁忌者;因外傷所致腰腿疼痛者;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者。
對照組給予康復護理干預:①認知干預: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選取針對性講解方式,使其充分了解康復訓練的具體方法、注意事項、預期效果及必要性,并鼓勵患者進行提問,消除內心顧慮。②心理干預:護理人員以親和的態度溝通,了解患者心理變化,疏導患者疾病期間產生的焦慮等負面情緒,并介紹成功案例,樹立患者治愈信心。③康復訓練:對患者肌力等各方面身體狀況進行全面了解,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起初可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被動抬腿運動,保持抬腿角度在30~60°,每次抬腿停留10~20 s,持續訓練10 min,并指導患者練習環轉、背伸等運動,運動量以患者耐受為宜。訓練3 d后進入第二階段,加強腰背部鍛煉,指導患者下床進行貼墻運動,叮囑其頭、雙肩、臀部等靠墻,持續5 min,6次/d;同時進行髖膝伸屈運動,手環保膝關節靠近胸部,每次停留5 s,雙膝交替進行,各15次/d。持續訓練12 d后進入第三階段,進行腰背肌五點式運動及飛燕式運動等,提高腰背肌肉強度,恢復腰腿功能。觀察組加用中藥熏蒸結合艾灸療法干預:①知識宣教:護理人員在干預前介紹中藥熏蒸及艾灸療法的基本知識,講解在干預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提高患者認知;對于初次接受中藥熏蒸患者,要從低溫開始,根據患者耐受逐漸調高溫度,若患者伴隨糖尿病等老年疾病,溫度要適當降低,避免發生燙傷;干預過程中若出現胸悶、氣促等現象,應立即停止。②中藥熏蒸干預:組方為20 g懷牛膝,20 g杜仲,20 g透骨草,20 g威靈仙,15 g紅花,15 g生川烏,15 g生草烏,10 g當歸,10 g獨活。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后裝入布袋中,并放置在蒸發器內浸泡30 min,之后加熱至霧化蒸汽,協助患者進行疼痛部位熏蒸,溫度控制在45~50 ℃,持續30 min/次,1次/d,持續1個月。③艾灸干預:穴位選取足三里、血海、合谷、腎俞、委中、命門、氣海、腰夾脊穴、阿是穴,將艾條點燃后放置于上述穴位上方1.5 cm處,并詢問患者感受,以皮膚溫熱舒適為宜,持續30 min/次,1次/d,持續1個月。
①疼痛評分:干預前及干預1個月后,使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對兩組疼痛狀況進行評分,0分無痛,10分嚴重疼痛,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②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干預前及干預1個月后,使用Barthel(BI)指數評定量表從如廁、活動、穿衣、轉移、洗澡等方面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分數越高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好。

兩組干預后疼痛評分低于干預前,觀察組干預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
兩組干預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高于干預前,觀察組干預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分,
腰腿疼痛發病較為復雜,患者軟組織在長期外力作用下發生慢性損傷,導致組織出現粘連、充血、瘢痕增生等現象,致使神經受壓而產生大量炎癥因子,出現無菌性炎癥,最終引起疼痛,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康復護理通過抬腿運動、髖膝伸屈運動等,雖可增強患者肌力,改善肢體關節活動能力,但其受患者主觀能動性影響較大,部分患者依從性較差,致使康復效果欠佳。
中醫認為腰腿疼痛多由風、寒、濕侵入機體,引發經脈阻塞、氣血瘀阻,從而出現麻木、屈伸不利等初期癥狀,且不通則痛,長期阻塞疼痛感愈烈,故臨床應以通經活絡、散寒止痛、活血祛瘀為主[6-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中藥熏蒸結合艾灸療法干預利于減輕腰腿疼痛患者疼痛癥狀,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中藥熏蒸及艾灸療法均是中醫傳統的外治之法,中藥熏蒸可通過溫熱作用,促使氣血通暢,改善局部水腫、缺血等現象,并促進無菌炎癥消退,且借助藥液的氤氳之氣,可將藥效送至病灶深處,提高炎癥物質消散速度,改善微血管神經,進而減輕神經受壓而致的不良癥狀,緩解腰腿疼痛。艾灸可幫助患者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并借助熱力滲透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環,消腫散結、減輕疼痛,且具有調和臟腑、平衡陰陽之功效[8-9]。王玲露[10]研究顯示,艾灸聯合中藥熏蒸應用于腰腿疼痛治療中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緩解疼痛,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本研究在干預前對患者進行有效的中醫知識宣教,提高患者對中藥熏蒸及艾灸認知,消除內心顧慮,從而積極配合護理工作。中藥熏蒸中草烏、川烏具有祛風散寒、除濕之功效,利于減輕患者疼痛;紅花、當歸可活血通經、止痛化瘀,可加快血液循環;懷牛膝、杜仲可強筋健骨、滋養肝腎,增強機體免疫力;艾灸氣海、血海可滋養百脈,補充機體元氣;艾灸合谷、足三里可通經活血、強腎健脾、祛邪扶正,提高機體抵抗力;艾灸腰夾脊穴可顯著改善腰肌勞損等引起的臨床癥狀。此外,中藥熏蒸與艾灸療法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消腫止痛效果,加快氣血運行、疏通經絡,緩解臨床癥狀,利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恢復。
綜上所述,中藥熏蒸結合艾灸療法干預可促進腰腿疼痛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緩解疼痛癥狀,利于加快康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