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超,沈 瓊
(西華縣人民醫院,河南 西華 466600)
原發性老年性高血壓是由多種病因引發的持續發展性心血管綜合征,若不及時干預,易造成心臟與血管功能改變,誘發多種急性并發癥,威脅老年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及時有效干預對延緩疾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2]。氨氯地平屬于鈣離子拮抗劑,其可阻斷鈣離子通道,舒張血管平滑肌,具有良好降壓效果[3]。利尿劑呋塞米具有促進水、電解質排泄,改善腎血流動力學等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討氨氯地平聯合呋塞米對原發性老年性高血壓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及腎功能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97 例原發性老年性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男31 例,女18 例;年齡62~76 歲,平均(69.5±4.3)歲;病程為2~13 年,平均(7.2±1.3)年;原發性高血壓分級,1級27 例,2級22 例。觀察組男28 例,女20 例;年齡63~77 歲,平均(70.4±4.5)歲;病程2~14 年,平均(7.5±1.4)年;原發性高血壓分級,1級25 例,2級23 例。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2014年修訂版)》[5]中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②均無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③高血壓分級為1~2級。④患者均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繼發性高血壓。②合并惡性腫瘤。③合并心肌梗死或心絞痛。④合并嚴重腦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均予以常規干預,如減少鈉鹽攝入量、控制體重、加強鍛煉、減低精神壓力等,同時予以替米沙坦(湖南威特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741,規格:40 mg)口服治療,40 mg/次,1 次/d。對照組予以呋塞米(福安藥業集團寧波天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902,規格:20 mg)口服治療,20 mg/次,2 次/d,療程為6 周。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以氨氯地平(貴州聯盛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574,規格:2.5 mg)口服治療,2.5 mg/次,1 次/d。兩組療程均為6 周。
①療效評價:經6 周治療后,患者頭暈、乏力、失眠等癥狀消失,舒張壓下降10 mmHg及以上且達正常水平,或下降幅度高于20 mmHg為顯效;頭暈、乏力、失眠等癥狀改善,舒張壓下降低于10 mmHg但未達正常水平,或下降幅度于10~19 mmHg為有效;各項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加劇,舒張壓下降低于10 mmHg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外周血管阻力:于治療前、治療6周后,應用數字化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系統(美國Cardiodyamics Bioz.com型)測定兩組外周血管阻力。尿微量白蛋白與肌酐比值(ACR):于治療前、治療6 周后,取患者清晨中段尿6 ml,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德林公司RXL型),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兩組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肌酐(UCr),并計算兩者比值(ACR)。③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治療6周內頭痛、低血壓、胸痛、消化不良等發生情況。
治療6 周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93.7%較對照組77.5%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治療6 周后,兩組的外周血管阻力均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的外周血管阻力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外周血管阻力比較
治療6 周后,兩組的ACR均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的ACR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頭痛、低血壓、胸痛、消化不良發生例數各為1 例、0 例、1 例、1例,總發生率為6.25%,對照組發生例數各為0 例、0 例、1 例、2 例,總發生率為6.25%,兩組間無差異。
原發性老年性高血壓是臨床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病因復雜,多認為與遺傳、超重、精神緊張等因素密切相關,而隨著生活習慣的轉變、社會壓力的增大,該病病發率呈逐年增長趨勢,對老年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具有嚴重影響[6-7]。該病若未及時治療,病情長期發展易導致心臟結構改變,造成心室肥厚,損傷心臟收縮與舒張功能,加劇疾病發展。因此,尋求有效的治療方式以扼制疾病發展是該病的重點[8]。
筆者的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外周血管阻力、ACR水平較對照組低,且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無差異,表明氨氯地平與呋塞米聯合應用可提高臨床療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腎功能指標,且安全性高。分析原因在于,老年原發高血壓患者多伴有外周血管阻力增高、進行性腎功能不全等表現,外周血管阻力增高易影響心臟負荷,導致心臟功能障礙,而進行性腎功能不全易造成機體水電解質調節功能紊亂,引發鹽敏感性高血壓。因此,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腎功能對扼制疾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9-10]。氨氯地平屬于鈣離子拮抗劑,可阻滯鈣通道,阻止鈣離子內流,抑制細胞內鈣超載,且可選擇性擴張四周動脈,以減少外周血管阻力,起到降壓效果[11]。同時該藥物還可選擇性作用于血管組織,且無負性肌力作用,因而應用效果較佳。此外其具有吸收良好、利用率高,對心臟傳導功能影響小等優勢,可滿足目前臨床抗高血壓治療要求[12-13]。呋塞米屬于利尿劑,其可削弱腎小管髓袢厚壁段對氯化鈉主動吸收作用,促進水、電解質排泄,且可降低前列腺素分解酶活性,增加前列腺素E2含量,擴張血管,進而可有效改善腎血管阻力,保護腎臟功能[14-15]。而將兩種藥物結合應用,可利用其不同作用機制發揮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原發性老年性高血壓患者應用氨氯地平聯合呋塞米治療療效較佳,可有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保護腎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