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原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二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冠心病為心血管系統常見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隨著人口老齡化其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資料顯示,中老年人冠心病發病率達10%左右,且具有較高致殘率、病死率[1-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為臨床治療冠心病常用方案,可直接高效疏通血管,恢復心肌血流灌注,但因術后受氧化應激、血小板聚集、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等因素影響,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發生率較高[3]。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降脂、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替羅非班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緩解血管痙攣狀態等作用。筆者從血管內皮功能、MACE發生等方面探討替羅非班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冠心病患者98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常規組,每組4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4],知情本研究內容并簽署同意書。排除先天性心病、精神障礙性疾病、血小板功能異常、免疫系統疾病、血小板減少癥、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疾病、合并嚴重感染、惡性腫瘤、伴有出血傾向者和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其中常規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41~77歲,平均(59.32±7.81)歲;心功能分級:Ⅱ級12例,Ⅲ級23例,Ⅳ級14例。研究組男25例,女24例,年齡40~78歲,平均(60.12±7.26)歲;心功能分級:Ⅱ級11例,Ⅲ級22例,Ⅳ級16例。兩組性別、年齡、心功能分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行PCI術,術后均給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基礎藥物治療。常規組采用阿托伐他汀(樂普制藥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270)治療,口服,20 mg/次,1次/d,持續治療2周。研究組于常規組基礎上采用替羅非班治療,靜脈注射,首劑量0.5 mg,后改為靜脈泵注給藥,泵注速率為0.4 μg·kg-1·min-1,之后根據患者情況調整速度至0.1 μg·kg-1·min-1,持續泵注24 h。
1.2.2 檢測方法 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3 5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一氧化氮(NO)、內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檢測所用試劑盒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由同一位檢驗科高年資醫師完成檢測。
胸悶、胸痛等臨床癥狀消失,心電圖檢查恢復正常,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或達心功能I級為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減輕,心電圖檢查明顯好轉,心功能改善1級以上為好轉;未達上述指標為無效??傆行?(好轉+顯效)/總例數×100%。觀察指標:①血管內皮功能指標。②不良反應發生率。③隨訪1年,MACE發生率。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3.88%高于常規組75.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2周后,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指標均明顯改善(P<0.05),且研究組NO水平高于常規組,ET-1、vWF水平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比較
研究組發生血小板計數降低2例、頭痛1例、胃腸道不適2例,常規組發生血小板計數降低1例、頭痛1例、胃腸道不適1例,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0.20%與常規組6.1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36,P>0.05)。
術后隨訪1年,研究組MACE發生率6.38%低于常規組23.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MACE發生率分析(n,%)
冠心病主要因冠狀動脈痙攣、狹窄致使心肌缺血、缺氧,嚴重可發生壞死,若未及時有效治療,可導致患者心源性休克、死亡。PCI術在冠心病治療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快速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狀態,提高患者心功能,但術中支架及球囊易再次損傷冠狀動脈內皮,造成冠狀動脈內血栓再次形成,導致管腔進一步狹窄,引起心肌血運不足,增加術后MACE發生[5]。因此,采取適當治療方案改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是提高冠心病治療效果及改善預后的關鍵。
阿托伐他汀通過抑制甲基戊二酰輔酶A活性,減少肝臟內膽固醇合成,有效降低血脂水平,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抑制血栓形成,但長期應用,部分患者收益欠佳[6]。李克拉等[7]指出,他汀類藥物聯合替羅非班應用于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療效顯著,治療總有效率達89.7%。筆者的研究結果顯示,他汀類藥物聯合替羅非班治療的總有效率93.88%高于常規組75.51%。替羅非班具有雙向調節血小板功能,通過抑制血小板結合纖維蛋白,可阻止血小板聚集。在他汀類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替羅非班,可有效避免微血栓及新生血栓形成,提高疾病治療效果。研究指出,NO、ET-1、vWF因子與血管內皮功能密切相關,其中NO可激活鳥苷酸環化酶,進而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黏附及聚集,ET-1為縮血管活性多肽,可促進鈣內流,收縮血管平滑肌,病理狀態下NO生成減少、ET-1釋放增多,二者平衡失調,促進血管病變發生[8]。vWF為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分子標志物,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時vWF合成及釋放增多。筆者研究發現,治療2周后研究組NO水平高于常規組,ET-1、vWF水平低于常規組,表明替羅非班聯合他汀類藥物可改善冠心病患者PCI術后血管內皮功能。此外,本研究還發現,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研究組MACE發生率6.38%低于常規組23.40%??梢姡鲜鲋委煼桨笐糜诠谛牟』颊逷CI術后,可降低MACE發生,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