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發,張翠宏,羅文東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廣東 惠州 516001)
腦卒中后抑郁癥(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一種腦血管病的常見并發癥[1],此類疾病多是腦卒中后所造成的心情低落與壓抑悲觀等心態,出現此類情況后患者往往會出現興趣減退、自我認可不足,睡眠質量低等情況,此類疾病病程較長,對于患者的生存質量有較大的影響[2]。鹽酸帕羅西汀片是臨床較為常用的嚴重抑郁癥治療藥物,鹽酸帕羅西汀片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與焦慮,并對血清細胞因子進行有效調控[3]。筆者采用鹽酸帕羅西汀片治療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現報告如下。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齡40~80歲,平均(64.2±5.5)歲。納入標準:①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訂的腦卒中診斷標準,并經影像學檢查(頭顱CT或頭顱MRI)證實。②符合第3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中抑郁癥的診斷標準,且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4項標準評分≥20分,診斷為抑郁狀態。③既往無腦器質性疾病和精神病史[3]。④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2.1 常規治療 常規治療包括為患者進行顱腦降壓,腦神經營養治療,基于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促進腦細胞代謝等常規藥物治療。
1.2.2 聯合藥物治療 于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鹽酸帕羅西汀片(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106,20 mg×14 s)對患者進行治療,單次口服劑量為20 mg/d,基于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加減,加減方案如下:基于患者的臨床反應,每7 d進行1次劑量提升,單次加量為10 mg,最大服用劑量不能超過50 mg,每次劑量改變最少間隔7 d,患者連續治療30 d為1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即總治療時間為60 d。期間若是需減量則要逐漸減量,不宜驟停,每周的日用劑量比上周的日用劑量減少10 mg,每周減量1次。當日用劑量減至20 mg/d時,患者按該劑量繼續用藥1周,然后停藥[4]。如果減量或停藥后出現不能耐受的癥狀,可以考慮恢復到前次的用藥劑量治療。
HAMD、HAMA、NIHSS評分,血清5-HT、IL-1、Hcy水平。臨床療效指標:治愈、顯著、好轉、無效,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HAMD治療前后的減分率=(治療前分數-治療后分數)/治療前分數×100%。
采用SPSS 30.0軟件分析數據。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60例患者治愈41例、顯效10例、好轉5例、無效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5.0%。
治療完成后,患者的NIHSS、HAMD、HAMA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NIHSS、HAMD、HAMA評分比較(分,
治療后患者血清5-HT、IL-1水平明顯上升,Hcy水平明顯下降(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因子水平比較
腦卒中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由于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回流至大腦從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類疾病,腦卒中疾病的危害性較大,其高致死率、致殘率和復發率使其成為目前臨床醫學中最難解決的醫學問題。該疾病多見于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癥主要是由于器官病變所引起的抑郁癥狀,該疾病的治療方法因疾病的緣由、抑郁癥的起因而不同[5]。目前,臨床治療上主要是采用藥物改善腦部循環,由于藥品種類和數量的增加,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也相對增加,其耐受性和安全性均有待考量[6]。
本次研究筆者采用的鹽酸帕羅西汀片是臨床較為常用的藥物,用于治療各類抑郁癥,尤其是伴有焦慮性的抑郁癥和反應性抑郁癥。腦卒中患者往往體內的單胺類神經遞質會發生變化,此類癥狀會對患者的腦NE與5-HT的釋放產生抑制,從而導致患者大腦的情感環路受到影響,因而降低患者對于外界情感的認知,同時也會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進而導致抑郁癥狀的發生。鹽酸帕羅西汀能夠有效增加5-HT的傳遞效能,控制患者的抑郁癥[7]。筆者發現,治療前,患者血清IL-1水平與Hcy水平均為高表達的狀態,而5-HT則處于低表達的狀態,提示患者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神經生物學改變。過高的Hcy會導致患者的神經細胞受到損傷,加重抑郁情況的發生,而IL-1升高會對神經元細胞產生破壞性,形成炎癥因子從而會使得患者體內的5-HT合成減少,進而導致抑郁癥狀的發生[8]。筆者發現,經鹽酸帕羅西汀片治療后,患者腦5-HT水平升高,Hcy水平與IL-1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減輕了患者在卒中后出現的神經生物學改變與炎性損傷情況,明顯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采用鹽酸帕羅西汀片治療老年腦卒中后抑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與焦慮等狀況,減少卒中對患者神經功能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