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玲,謝 恒,鄧奇靖
(汕頭大學附屬韶關市粵北人民醫院眼科,廣東 韶關 512026)
重度病毒性角膜炎是常見眼科疾病之一,其好發人群為中老年人,流淚、酸痛、畏光等是常見臨床癥狀,抗生素的濫用是其致病因素,病毒性角膜炎潛伏期較長,發病后會持續損害患者視力,病情嚴重者將致盲[1-2]。尋找一種安全、有效治療重度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療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視力,提高患者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3-4]。為此,筆者探討糖皮質激素聯合阿昔洛韋治療重度病毒性角膜炎的臨床療效。
選取2017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治療的90 例重度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后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度病毒性角膜炎的診斷標準,無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可與研究人員正常溝通,無嚴重的造血系統、腎功能、肝功能等原發性疾病,無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具有良好的依從性。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5 例,對照組45 例。觀察組男24 例,女21 例;病眼總數47 只;年齡22~68 歲,平均(40.4±3.2)歲;初發29 例,復發16 例;病程4~29 d,平均(6.8±1.7)d;盤狀角膜炎21 例,基質壞死型24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20 例;病眼總數49 只;年齡22~67 歲,平均(40.7±3.5)歲;初發28 例,復發17 例;病程4~28 d,平均(6.9±1.8)d;盤狀角膜炎20 例,基質壞死型25 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觀察組患者給予糖皮質激素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具體如下:口服200 mg阿昔洛韋(國藥準字H20066594,河南九勢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格為0.1 g)治療,5次/d,以14 d為1個療程,維持劑量為400 mg/d,2 次/d,3個月為1個療程,同時在干眼球旁注射12.5 mg甲潑尼龍(H20150245,Pfizer Italia S.r.l.,規格為4 mg)治療,2次/周。對照組患者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即甲潑尼龍注射治療,具體用法同觀察組甲潑尼龍治療。
畏光、角膜刺激癥狀、疼痛、干澀不適感均為重度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記錄以上癥狀消失時間。在治療前后測量患者視力并記錄。療效包括:①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熒光色染色為陰性,房水閃輝陰性。②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少量沉著物殘留在角膜后。③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無變化。治療后3個月進行隨訪,記錄兩組患者重度病毒性角膜炎復發情況。
運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畏光緩解時間、角膜刺激癥狀消失時間、疼痛緩解時間、干澀不適感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的平均視力水平為(0.8±0.3),對照組為(0.6±0.2),觀察組的平均視力高于對照組(t=3.8581,P<0.05)。
觀察組總有效率95.8%,高于對照組69.4%,復發率4.26%,低于對照組22.5%(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疾病復發情況比較(n,%)
觀察組眼部燒灼感、結膜充血與眼部疼痛等不良反應發生率4.26%,與對照組12.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病毒性角膜炎致盲率位居角膜病致盲首位,自體免疫和皰疹病毒感染是其發生的主要原因[5]。阿昔洛韋是一種抗病毒藥物,具有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皰疹病毒復制。甲潑尼松屬于糖皮質激素藥物,具有減輕水腫及抗炎作用。糖皮質激素聯合阿昔洛韋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癥,提高治療效果[6-7]。
筆者研究發現觀察組畏光緩解時間、角膜刺激癥狀消失時間、疼痛緩解時間、干澀不適感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說明藥物起效快,治療效果好[8-9]。另外,和單獨使用甲潑尼龍治療相比,甲潑尼龍聯合阿昔洛韋可以有效縮短治療周期,提高治療效率。同時,觀察組患者的視力水平普遍高于對照組患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重度病毒性角膜炎具有較高的復發率和致盲率,治療的關鍵在于降低復發率,改善患者視力。復發和致盲密切相關,患者每復發1次,其視力就下降1次,最終導致失明。復發率越低,視力越好,則治療效果越好[10-11]。甲潑尼松具有抗炎、抗過敏、抗病毒作用,有利于提高局部膠原酶活性,減輕水腫,緩解患者病癥,縮短治療周期。阿昔洛韋可以促進三磷酸無環鳥苷形成,可以從多個環節抑制病毒復制,兩藥聯合使用具有協同作用,可以促進患者視力恢復,有效提高根治率。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和單獨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重度病毒性角膜炎相比,聯合阿昔洛韋可以加快康復速度,降低疾病復發率,提高視力恢復效果,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且不會增加治療風險,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