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2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學生對美態度趨冷,拜登能改變這種狀況嗎?當美國大學考慮來年如何吸引國際學生時,有一個群體的意見特別突出。這就是來自中國的年輕人。
盡管兩國關系緊張,但中國學生歷來是美國人數最多的留學生群體。經歷了多年的兩位數增長之后,中國留學生的增長趨于平穩,原因包括對槍支暴力的擔憂和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現在,疫情也影響人們的決定。各院校都在思考,拜登政府能否扭轉留學生減少的趨勢。
今年9月,美國國務院宣布,近幾個月來撤銷了1000多名中國公民的學生簽證,理由是他們屬于“高風險的研究生和研究學者”。
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李·布林格在12月3日發表的一封公開信中,敦促當選總統拜登盡快就國際學生政策采取行動。他列出的補救措施中,有一條是“結束對中國學生的猜疑”。
對于國際學生,分析人士預計拜登將回到奧巴馬時代的開放政策。但一些專家認為,無論美國政府如何改變,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都可能會減少。國際教育顧問瑪格麗特·丹尼斯撰文稱,“嚴重依賴中國學生的國家不能再指望他們的人數會像過去幾十年那樣增長”。
美國的大學依賴中國留學生帶來的收入。根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的數據,2018年中國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了149億美元。
美國的學校現在正在與加拿大、新西蘭、英國等國的學校爭奪生源。中國也在大力投資本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學生留在國內攻讀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浙江財經大學大四學生金欣荷(音)說:“我認識很多在美國留學的學生,由于疫情,大部分人都決定回國。”金原本計劃去美國讀研究生,但現在決定留在中國。“我打算先工作幾年,再決定是否出國。”▲(作者朱麗娜·朱、安·斯科特·泰森,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