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夢想 廖靜
摘 要:隨著我國科技、農業的不斷發展,知識產權保護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業秘密作為知識產權的一個分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農業商業秘密保護現狀展開研究,探討我國農業商業秘密保護方面的不足并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農業;商業秘密;知識產權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5-0012-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922.294? ? ? ? 文獻標志碼:A
商業秘密是現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市場價值[1]。隨著我國糧食、水果、蔬菜等農作物的進出口合作不斷增加,農業商業秘密作為我國農業競爭的核心被社會廣泛關注。
1? 我國農業商業秘密保護背景
1.1? 我國農業保護現狀
知識產權在我國發展較晚,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已經基本形成體系,但在特殊領域,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還不夠突出。例如我國的農業核心技術只是通過知識產權進行保護。我國農業知識產權主要包括農產品專利、農產品商標權、農產品商標、農業著作權、農業商業秘密等。
農產品商標是用來區別農產品來源的標記。農業著作權指的是對與農業有關的作品進行保護,目前我國已經存在獨立的“中國農業網”用于保護在該網站的相關農業著作權。農業商業秘密主要由農產品經營者對價格、決策、客戶名單等信息所享有的經濟利益權利,以及農科單位對繁殖材料、栽培方法、培養數據等技術信息所構成。農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在商標、專利和著作方面仍參照《知識產權法》,在植物新品種方面有獨立的立法,即《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在農業商業秘密方面參照《反不正當競爭法》《刑法》等相關法律。
1.2? 農業商業秘密與農業專利的比較
專利保護和商業秘密保護均為農業技術領域的法律保護方法。專利在公開前是商業秘密,一旦公開,便喪失了秘密性,稱為專利。農業專利的保護范圍有對植物新品種的保護、育種方法的保護、生物材料的保護和微生物菌種的保護。在農業領域對于相關技術的保護方面,商業秘密保護比專利保護具有優勢。首先,專利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公開性,專利的申請需要公開技術方案,研究過程中的配方、加工技術以及數據信息都是該技術的核心,公開技術方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專利權人的利益,有獨立使用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壟斷效果,但不可避免地在公開技術方案之后會喪失一部分的競爭優勢,例如研究方法的思想、研究材料的使用比例等會被人參照。其次,農業研究技術難度大,耗時較長。在專利的保護期限中,發明保護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保護為10年,將農業的相關技術放入專利中保護,20年后該技術將被放入公共領域免費使用,保護期限較短,不利于鼓勵創新和研發。
商業秘密雖然沒有保護期限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有被公之于眾的風險,但是只要商業秘密擁有者采取嚴密的措施進行保護,其保護期是無限的。再次,在批準時效方面,專利的批準少則1年,多則5年,耗時較長,而商業秘密不需要行政審批。
2? 農業商業秘密保護面臨的問題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并經權利人采取相應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等商業信息。農業領域的商業秘密又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在實際應用中不能使一般的商業秘密規定充分發揮其保護作用,目前農業商業秘密保護仍面臨著以下問題。
2.1? 農業商業秘密保護意識較低
商業秘密一般體現在企業的科學技術上,讓企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但是在農業領域,人們更加注重農業著作的學術成果以及農業專利的技術方案,對于農業商業秘密的關注度并不高。農業商業秘密主要由農產品經營者對其價格、決策、客戶名單等信息所享有的經濟利益權利,以及農科單位對其繁殖材料、栽培方法、培養數據等技術信息所構成。在此只討論對育種過程中形成的材料、實驗數據等重要技術內容。研發機構常常注重專利和著作,對研發過程中的信息關注度較低,對研發過程中的繁殖材料、數據和栽培方法沒有合理的保護,造成了商業秘密泄漏。造成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相關人員對于農業商業秘密的保護意識不強[2]。
2.2? 農業商業秘密保護范圍界定不清
在商業秘密認定中,常常根據以下幾個方面,即秘密性的認定、商業價值性、管理性、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農業商業秘密看似在定義上明確規定了保護范圍,但實際上范圍較為寬泛。例如在研究類似的農業技術時,是不是只要被應用于試驗的繁殖材料都被認為是商業秘密?如果是,那么別人在進行同樣的試驗時,用到同樣的繁殖材料,是否就被認定為侵犯商業秘密?答案顯然不是。商業秘密保護范圍的界定不清,常常使商業秘密擁有者不能準確地判斷某種行為達到何種程度才算侵犯商業秘密,因此不敢維權或者錯誤維權,致使本身的商業秘密泄露。
2.3? 農業商業秘密侵權行為認定困難
商業秘密侵權案件在近幾年雖被不斷訴至法庭,但是原告方勝訴的案件卻寥寥無幾,其中最關鍵的原因是侵權行為認定困難。與普通民事糾紛案件相比,商業秘密侵權案件涉及到的證據具有取證難、舉證難、證據技術含量高且隱蔽性強等特點。商業秘密的侵權行為在《刑法》第291條已經作了明確的規定。雖然在法律上詳細列舉了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但是如何證明侵權人實施了侵權行為又是一個難題。農業在研究時錯綜復雜,侵犯其商業秘密的行為更是多種多樣,認定也比較難。證據的認證方面專業性較強,在質證時,如何在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同時不泄露商業秘密也成為需要考慮的問題[3]。
2.4? 農業商業秘密立法形式比較散亂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商業秘密保護法典,商業秘密侵權的判定往往需要借鑒《刑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相關條例。英美法系主要通過判例法對商業秘密進行法律保護,并逐漸發展成使用成文法典對商業秘密進行法律保護,形成相關法案與法條,從而形成了判例法與成文法相結合的保護方式。我國商業秘密主要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重點描述,以其他法輔助來完成保護商業秘密的工作,但是沒有統一的商業秘密法典,沒有體系、較為混亂,導致相關規定之間的協調性不足,容易產生法律沖突,影響審判公正和司法效率[4]。
3? 完善農業商業秘密保護的措施
3.1? 提高相關人員的商業秘密保護意識
對農業領域從研發到投入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相關人員進行基本的知識產權培訓,樹立并提高相關從業人員和涉農企業保護農業商業秘密的意識。引導農業科研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和農戶重視知識產權以及商業秘密保護,從而保護相關人員的研發成果以及企業的利潤,促進我國農業領域科研技術的進步。
3.2? 明確農業商業秘密的認定范圍
與其他的知識產權專利相比,農業商業秘密認定困難。雖然我國對農業商業秘密的范圍具有較明確的規定,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農業商業秘密的范圍也在不斷改變,因此農業商業秘密的認定范圍模糊。
在農業商業秘密的認定方面,可以采取正面列舉、反面補充的方法。一是正面列舉。邀請農業領域的專家學者,針對農業領域的獨特性,一一列舉何種情況、何種信息以及數據可以被認定為商業秘密并加以保護。二是反面補充。由于知識不斷更新,而相關技術信息依據正面列舉的商業秘密的范圍不能及時擴大,可以反面列舉那些不能被認定為商業秘密的事件作為補充。
3.3? 利用相關技術輔助侵權行為的認定
農業領域的研發人員在研發過程中有效利用SNP分子標記技術和IT技術,建立DNA指紋標簽,使得農產品經過科學技術的檢測,可以區別于其他產品。當發生商業秘密侵權時,可以根據自身的特性進行認定[5]。
3.4? 制定統一的商業秘密法典
對于商業秘密的立法,目前世界上有兩種主流的立法模式,即單獨立法模式和非單獨立法模式。采取單獨立法模式的美國,是在統一各個州的法律的情況下采取該種方法。我國沒有統一的商業秘密保護法律,商業秘密保護法律分布在不同的部門法中,容易在適用法律時因部門法不同造成沖突。單獨立法模式可以使如今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為核心的商業秘密法和綜合《刑法》中的侵犯商業秘密的救濟途徑組成一個條理清晰且系統化的法律條文,解決法律適用的問題。
另外,從農業領域商業秘密保護出現的問題來看,目前我國商業秘密法條只是原則性的條例,但對商業秘密其他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定。
商業秘密法典的制定是大勢所趨。同時,相關的立法機構應結合實際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侵犯商業秘密的案件,借鑒英美法系中判例法確定商業秘密保護的方式,結合我國大陸法系的實體法,綜合考量,制定統一的商業秘密法典。
參考文獻:
[1]周燕燕.試論我國農產品的商標保護[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1):61-62.
[2]李文淵.農產品商標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3]朱俊峰,馬鵬飛.我國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研究綜述[J].種子,2019,38(8):145-149.
[4]楊曉娟,樊志民.發達國家農業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對我國的啟示[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17(1):36-43.
[5]蘇梅花.我國商業秘密法律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0(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