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雪蓮 蔣玉梅 高立波 伍永炎 唐學軍 于琴芝 潘榮 管歡 梁群


摘 要:結合桂林地區實際,闡述了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現狀、存在問題和發展對策,以期為桂林地區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和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桂林地區;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發展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5-0065-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農產品地理標志是一種涉農的知識產權,是傳統農耕文明的重要體現,也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不僅能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和建設,而且能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2007年12月6日農業部發布了《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標志著我國政府首次以部門規定對我國境內的地域農產品實施保護,凸顯出我國越來越重視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農業產業化和品牌農業的發展[1]。
農產品地理標志是“三品一標”中的公共品牌,強調特殊產品品質和特征取決于特定生產區域、特定生產方式、獨特氣候環境和人文歷史[2],是地方特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和品牌化的基礎,有利于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
1? 桂林地區農產品地理標志發展概況
桂林位于南嶺山系西南部,是典型喀斯特地貌環境,氣候溫和,雨熱同期,無霜期長,物產資源豐富,孕育了很多地方特色農產品,不僅有水果,還有蔬菜、食用菌等。
2000年以來,桂林市、縣、鄉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特色農業、品牌農業發展,為桂林地區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將農產品地理標志打造成桂林特色農業的重要公共品牌,不僅鞏固了地方特色產業的品牌效應,提高了生產經營者的積極性,向市場提供品質有保障的農產品,而且提高了消費者對農產品地理標志認知度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最終實現了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贏。
由表1可見,截至2019年底廣西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共126個,其中登記保護數量位居前5的是桂林、河池、百色、欽州、貴港,所占比例分別為20.6%、19.0%、12.7%、10.3%、8.7%。
由表2可見,桂林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志26個,其中種植業17個,養殖類9個,而且保護范圍相當廣泛,涵蓋了果品、蔬菜、糧食、茶葉、中藥材、肉類產品、水產動物、蜂類等產品,種植業保護面積達58.5萬hm2,保護產量432.3萬t;養殖類保護區域達122.1萬hm2,保護規模達355.6萬只(萬頭、萬條)。
2? 桂林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過程中存在問題
2.1? 三部門共管,出現重復申報
目前,地理標志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國家知識產權局(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證明商標)3部門負責申報、保護和管理工作,存在重復申報登記問題。例如荔浦芋頭、恭城月柿均在3個部門進行了登記,荔浦砂糖橘、陽朔九龍藤蜂蜜則同時在兩部門登記。雖然3個部門之間登記保護的地理標志側重點不一樣,但仍未建立協調合作推進發展機制,容易造成資源浪費,不利于地理標志的統一保護和可持續發展[3]。
2.2? 農產品地理標志宣傳力度不夠,品牌效益難以充分發揮
農產品地理標志作為“三品一標”中的公共品牌,具有共享特性,為地方特色產業、品牌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特別在助力脫貧攻堅,農民脫貧致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地理標志推廣使用過程中,由于地理標志數量太多,品牌宣傳難以面面俱到,使一些地理標志使用前后效益增加不明顯,打擊了生產經營者申請用標的積極性。甚至有一些地理標志處在“深閨”,淪為了一紙證書,難以發揮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作用。
2.3? 缺乏專職機構統籌管理
目前,由于地理標準登記保護受理部門不同,對申報主體的要求也不一樣。據統計,桂林地區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申報主體中為公益性事業單位有25個、協會1個。然而在開展農產品地理標志授權管理工作時,各證書持有人“各自為戰”,沒有一個有專職部門來統籌地理標志保護和管理工作,沒有專項經費來運營管理,不利于桂林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品牌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3? 桂林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發展對策
3.1? 加快建立協同保護機制
為了更好地提升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保護力度,避免重復申報,實現統一保護,需要加快建立地理標志數據信息共享機制。運用大數據實現地理標志信息共享,實時同步更新地理標志保護情況,對已經保護的不再重復保護。
同時,3部門在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市場準入、質量監管、執法檢查、標準體系制定、國際交流上也要協同一致,統一標準和管理制度,促進地理標志可持續發展[4]。
3.2? 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品牌影響力
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觀念改變,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涉農知識產權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培育和效益提升并不是短期就可以實現。因此,政府部門需要高度重視地理標志保護和發展工作,統籌制定長遠發展規劃。
同時,要加大對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和發展的扶持力度,尤其在特色資源的挖掘、專業隊伍配備、品牌設計和宣傳等方面加大扶植力度。探索“政府+行業協會等組織+生產經營者”保護模式,政府引導并搭建平臺,行業協會等組織制訂相關制度和規范,生產經營者嚴格遵守相關規范,維護好產品的內在品質和外在形象,做好品牌宣傳工作,打造出優良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形象,提升消費者的認知度和產品市場競爭力。
3.3? 組建專職機構
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申報材料撰寫、相關規范和制度建立、地理標志推廣和應用、管理授權用標生產經營者等,這些都需要專職機構統籌和專業人員落實。只有加快組建專職機構,才能促使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和發展工作常態化。
參考文獻:
[1]楊永.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產業現狀及對策[J].貴州大學學報,2013,31(3):31-36.
[2]高芳.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農產品質量安全,2014(1):34-36.
[3]吳彬.淺析我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J].消費導刊,2007(13):229.
[4]梁勝敏,吳虹睿,葉巧露.論農業產業化背景下廣西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保護[J].法制與經濟,2017(5):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