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偉 楊凡 修凱
摘 要:西藏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文化產業已經成為西藏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在分析西藏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以期為西藏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思路。
關鍵詞:西藏;文化產業;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5-007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127? ? ? ? 文獻標志碼:A
1? 西藏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1.1? 文化產業促進增收與就業
西藏文化產業產值從2013年的24.24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46億元,連續5年保持10%以上增速。截至2019年,西藏擁有各類文化企業6 000余家,從業人員達5萬人,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234家[1],為西藏經濟發展注入了發展動力。文化產業也帶動了大量農牧民的就業,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從2013年上演至2019年4月,營業收入達7.7億元。
1.2? “引進來”+“走出去”,雙管齊下
在“引進來”方面,西藏通過招商引資等渠道,引進內地知名文化旅游企業入駐西藏文化旅游創意園區。在“走出去”方面,2017年西藏打造了“西藏特色文化產業貿易服務窗口”,通過在上海、深圳、南京、長沙等地建設窗口,將西藏特有的文化產業包括西藏唐卡藝術、西藏服飾走秀、影視動漫等產業推銷出去。此外,西藏還通過參加區外文博會的形式,展覽西藏特色品牌,打造區外“西藏特色文化產業之窗”。目前西藏已在北京、深圳、南京等地參與文博會,參展企業實現了非常可觀的銷售收入。
1.3? “非遺”文化保護力度不斷增強
為了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繁榮,西藏不斷加強民族文化保護力度,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西藏設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大力培養專業人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普查、整理及搶救。同時,國家也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截至2017年底,西藏已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89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68名,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23個,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350名[2]。
2? 西藏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從業者觀念滯后
首先,部分西藏文化企業經營者認為唐卡等特色手工藝產品應該注重藝術價值,而不應該過度強調經濟收益。
其次,由于特殊的歷史文化,西藏約有14%的文化企業帶有慈善性質,這些慈善企業家過度追求社會效益而忽視經濟效益,影響企業發展。
再次,由于中央財政支持,文化產業從業者存在安于現狀的心態,市場競爭意識不強。
最后,多數人對文化產業認識不夠、流于表面,往往認為文化產業只是旅游文化,阻礙了西藏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2.2? 文化消費多依賴外部
首先,西藏城鎮化率較低,多數居民更多傾向于生活必需品消費而非文化產品方面。2019年西藏居民教育文娛消費僅占人均消費的5.3%,其中教育投入占較大比例。
其次,近10年來,進藏游客人數遠超過西藏人口數量。以2019年為例,西藏全年接待游客數量超過4 000萬人次,比西藏人口數量的10倍還要多。文化產業的消費需求大部分靠入藏游客帶動,受制因素較多。 2.3? 空間分布不均,產業結構欠佳
西藏地域廣闊,各地市文化資源豐富且獨特。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導致文化資源開發與分布存在差異性,呈較分散狀態。在文旅融合的發展模式下,西藏各地區旅游業發展的差異性也在影響著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氣候條件優越,經濟發展水平較好,西藏拉薩、林芝、日喀則3個城市吸引了80%入藏旅客,帶來了較高的旅游收入。而山南、昌都、那曲、阿里地區的游客數量相對較少,文化產業分布不平衡。此外,西藏文化產業結構欠佳,多為傳統、低層次形式,競爭力較差,當地文化產業投資、開發處于空白狀態。
2.4? 從業人才匱乏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更需要優秀的復合型人才。西藏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人才匱乏的現象。一方面,西藏文化產業從業人員數量較少。據統計,2017年西藏各行各業就業人數達到265萬人,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就業人數超3萬人,僅占西藏各行業就業人數的1.14%。另一方面,西藏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大部分從事簡單的重復勞動,缺乏高素質的技術性人才與管理人員。此外,由于部分年輕人思想觀念改變,不愿意從事傳統手工藝品制作,導致傳統民族工藝缺乏傳承者。
3? 西藏文化產業發展對策
3.1?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政府部門、高校、媒體應加強輿論引導宣傳,使文化產業從業者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解放思想,轉變發展觀念,增強文化產業從業者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到文化產業的優勢,認識到文化亦是生產力的一部分,從而推動西藏文化產業發展。
3.2? 培育市場主體,擴大內需
目前,西藏文化消費占比同國內其他地區相距甚遠,文化產業消費多依靠游客。西藏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升,對于文化產品消費的需求也必將增加。當前,西藏需要培育更多文化產業市場主體,創造出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應加大對消費文化產品的財政扶持力度,形成區內居民文化消費習慣,增加居民文化消費比例,擴大內需。
3.3? 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西藏文化產業空間分布不均有著深層的原因,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但可以從文化產業同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為切入點,使文化產業的分布相對均衡合理,優化產業結構。
首先,文化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西藏文化資源豐富,旅游企業要將豐富的文化資源融入到旅游項目之中,通過文化帶動旅游業發展,通過旅游業“反哺”文化產業。
其次,文化產業與城鎮化融合發展。在城鎮化建設中,發掘與保護當地文化資源,形成相應的文化產業,為文化產業提供基礎設施和載體。
再次,文化產業與新興科技融合發展。以科技帶動文化產業,提升文化產業的附加值,延長產業鏈。
3.4? 培育、引進專業人才
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加大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可以通過單位與高校聯合培養的方式,培養專業人才。在中職、大專與本科院校設立相關專業,培養文化產業人才。通過多種舉措并行,建設西藏文化產業的專業化人才隊伍,促進西藏文化產業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新聞網.西藏文化產業連續五年實現兩位數增長[EB/OL].[2019-04-19].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04-19/8813530.shtml.
[2]中國政府網.西藏: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EB/OL].[2018-01-28].https://www.sogou.com/link?url=DSOYnZeCC_qetJvTgG4Ehoc8PCSI9o4cT_yS07bsR4g4xSY7p7BCcfRPIwykyalelO-P1opEd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