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瑩
摘 要:近年來,吉林省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迅速發展,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提高了當地人們的生活水平。分析了吉林省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的現狀及問題,提出了提升吉林省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的有效路徑,以更好地幫助吉林省農村返鄉創業青年解決問題,帶動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吉林省;農村青年返鄉;電商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5-0156-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724.6? ? ? ? 文獻標志碼:A
1? 吉林省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的重要意義
1.1? 有利于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發展
隨著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里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優勢資源,使得城市與農村的差距逐漸增大。農村各類資源不夠優質,農村信息的接收程度沒有城市速度快,交通運輸狀況、網絡傳播速度、基礎設施建設等較落后,使得農產品不能獲得更高的價值。吉林省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加速了信息推廣,帶動了農產品銷售的速度和廣度,改變了傳統的銷售模式,有效地利用資源,幫助更多農民脫貧致富。
1.2? 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共同富裕”。我國農村發展與城市發展有一定差距,農村發展長期落后于城市,更多的優勢資源集中在城市。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開啟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局面,技術水平拓寬,信息渠道變得順暢,增加了農產品的銷售路徑,這對農村以及農民的幫助非常大,有利于不斷縮小農村與城市發展的差距,幫助更多農民暢通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促進了農民就業。農民賣出農產品有了更多的經濟收益,有利于農民更好地投資農業、發展農業,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
1.3? 有利于刺激農民就業
在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農村電子商務事業正在飛速發展。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解決了自身的就業問題,同時也達到了反哺農村發展的效果。青年返鄉電商創業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農民就業,使農民在家門口就有了自己的工作且工作穩定,提高了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農民的幸福指數,打破了以往農民外出打工出現很多留守兒童的情況,推動了農村電商的可持續、健康發展[1]。
2? 吉林省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技術型人才不足
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紛紛前往城市打拼,闖蕩事業,開闊視野,導致農村現有技術型人才較少。雖然城市的競爭激烈,但青年人發展的平臺也相對較大。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集聚,這樣的情況不利于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
政府支持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的力度有限,缺乏配備相應的技術型人才,很大程度上給農村青年電商創業帶來了一定壓力。沒有充足的人才,制約了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的持續發展,這對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是一種挑戰。
2.2? 農村基礎設施配備不全
農村發展落后于城市,很多基礎設施不健全,與城市相比差距很大。物流配送方面,部分地區交通不發達,不能及時、快速地將物品運送到顧客手中,大大降低了蔬果等運送的及時性和產品的保鮮性,延長了運輸過程的時間。
在儲存環節,部分地區較落后的貯藏條件沒有辦法保證貯藏質量,影響了整個供應鏈的健康發展,導致農產品不能持續銷售。
2.3? 農村相關監管體系不完善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電子商務應運而生,農村電商也逐漸進入了群眾的視線。電商使消費者和顧客各取所需,依托互聯網平臺達到了生活的便利。一些農村電商為了提高自身信譽,組織刷單以達到較高的評價,影響了電商的秩序。一些顧客維權意識不高,往往選擇下次不再購買,并沒有進行監督和維權。政府部門對電商系統的維護和監管力度不夠,沒有達到法律層面的約束力。
3? 提升吉林省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的路徑
3.1? 加大推進引進人才戰略的實施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吉林省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需要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要素。想要發展好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拉動經濟的增長,促進更多農村青年返鄉創業,就要加大推進引進人才戰略的實施,提升其相關待遇,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扎根農村,讓在外的農村青年愿意回到家鄉施展才華。
開展專業性的農村電商培訓,可以聘請電子商務專業的大學生或職業性質的培訓教師等精通電子商務的專業人才,集中為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提供相應的人才支持,最終帶領農民走向富裕[2]。
3.2?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吉林省農村青年返鄉電商創業的重要方式之一。
很多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較落后。要優化當地的交通運輸狀況,完善偏遠地區的交通運輸情況,保障物流的正常運轉和農產品的新鮮性。整合當地的物流體系,節約資源,提升效率,建設物流運輸鏈,打造城鄉一體化的有效運輸體系。
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信息化的有效方法,網絡的正常運轉可以共享信息,應完善農村地區的網絡,及時獲取相關信息,減少資源浪費,讓每條信息都能快速進行傳達和交流。
3.3? 加大政府對電商的監管力度
市場需要監管,才能避免電商為了眼前利益惡意破壞市場環境,進行不正當競爭。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建立健全電商市場的監管體系和評價淘汰機制,實行動態、適時、有效的監管,實施獎懲制度,鼓勵誠信經營和依法經營,也要鼓勵群眾、顧客積極加入監督,懲罰投機取巧、追求眼前利益、破壞市場秩序的電商,保障農村電商事業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明.“互聯網+”時代農村青年電商創業實踐研究[J].青年探索,2017(3):90-95.
[2]蓋軍靜.開拓農村電商新藍海:促進返鄉農村青年電商創業——以三明市農村電商發展為例[J].發展研究,2017(12):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