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惠娟
【摘 要】 新課程提倡的學生在課堂上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必須大膽放手,給每個學生創造和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活動,自主發展的條件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猜測——驗證——結論”教學全過程。
【關鍵詞】 課堂教學? 改革? ?探索
數學是抽象的,小學生對事物充滿好奇,求知欲、表現欲很強。怎樣才能讓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的狀態,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改編后的教材,比較重視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它精心設計的例題,具有直觀性、啟發性,充滿童趣的彩圖對小學生們很有吸引力,能強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發揮出各方面的潛力。
一、應試教育重結果,不重過程
應試教育的課堂教學的最大弊病就是只重結果,忽視教師引導作用和學生思維的過程,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潛能,不利于人才的培養。以往教學時,往往要求備詳案,其實這反而限制了教師課堂上的教學,因為課堂是活躍的、變化的、生成的,對不同的教學對象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照詳案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教師的臨場發揮。而新教材重結果更重過程,在教學上留有余地,教師在編寫教案上也注重中心環節的編寫,但不要求面面俱到,讓教師有應變的心理。基礎教育改革重視教學后的總結評價,讓教師通過課堂教學,適時反饋。這樣能讓教師根據不同的班級及時調整教法,游刃有余,能很好地體現新教材的設計思想。不僅教師減負,課堂的實效也加強了。教學時重在引導學生的思維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了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創新的機會。
二、借助生活經驗,培養思考能力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可以說數學知識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新教材很好地突出這一點,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畫面引出新課,讓學生們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解決問題,使數學知識貼近生活。如教學“幾分之一”這一課,就是通過“分月餅”的故事展開,4個月餅平均每人分到2個,2個月餅平均每人分到1個,當出現一個月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夠分嗎?怎么分?學生一看到這個場面,就知道每人分不到1個,怎么辦呢?“半個”用什么數表示,一節新課就在學生們的積極參與中上完了,課后學生們還能踴躍參與“單位1”平均分的用分數表示。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能時時體驗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并不覺得累。可見,良好的學習情境,不僅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為學生的探索學習活動架起橋梁。
三、創造自主學習,引導合作學習
課堂教學就要創設讓學生充分發展的機會和空間,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就得改變以往由教師把答案灌輸給學生的做法,大膽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和頭腦去思考、去發現。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總結出計算法則后,老師在這時問學生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為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這時,有一位學生突然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課本上把除數變成整數,我把被除數變成整數,再移動除數小數點位置,一樣能算出結果來。”隨后上臺板演自己的做法3.75÷2.5=375÷250,接著便問老師:“課本上為什么不用我這種辦法呢?”,能獨立思考的學習態度。接著,把原題目改為:37.5÷0.25,讓全班同學都用兩種不同的方法算一算,并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很快就會發現:當除數的小數位數多于被除數的小數位數時,被除數化成了整數,除數卻仍是小數。于是心悅誠服地承認必須把除數化成整數再除。這里,教師順著學生的思路,既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又通過質疑、討論,使學生從實際出發,按照客觀需要批判地考察是非,達到了糾正錯誤的目的,使知識掌握得更加鞏固,認識也就更深刻了。通過小組學習,同學們互相啟發、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觀點漸趨統一,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學習方式。課堂上要盡可能讓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進行活動表現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悅。
四、課堂評價方式多樣
如果單憑一張卷于就斷定學生學習的好壞未免大片面了。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人才選拔標準的改變,評價方式的改革也迫在眉睫,我們應很好地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課堂發言、作業、表現、書寫等進行評價,注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評價,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們的各項能力,特別是應用數學的能力與合作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全面評價一個人,培養出與時代接軌的合格學生。學生是否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學生的課堂表現和應用數學的能力,是一堂數學課是否成功的關鍵。
總之,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時代的進步,科技的日新月異,對我們的基礎教育已提出更大的要求。勇于創新、勇于改革,既教會學生數學知識,又讓他們學到生活中的各項基本能力,是我們數學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避免只停留在知識點教學,打破傳統觀念,讓學生從小打好基礎,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才能讓全體學生都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許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分析[J].才智,2014(08).
[2] 王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J].赤子(中旬),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