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怡
摘 要:高校統戰文化是在長期的高校統戰工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政治文化,包含觀念、知識、藝術和制度等多種形態。為高校承擔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等重要使命發揮重要作用。在新時代,要豐富統戰文化的內容、拓展其內涵、發揮其作用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統戰文化建設實現融會貫通,才能真正把握統戰文化建設的方向,實現統戰工作的新發展。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統戰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9 — 0054 — 03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1〕強調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社會共識,強基固本。因此,在新時代,加強高校統戰文化建設必須挖掘高校統戰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系,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為高校完成自身使命提供強大思想武器。
一、高校統戰文化的內涵與特征
(一)高校統戰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指“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2〕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文化是一種價值理念,也是一種民族精神,是人類在實踐中形成和創造的,能夠能動的反映客觀世界。統戰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形成的獨特的政治文化,涵蓋觀念、知識、藝術等多種形態。〔3〕統戰文化屬于文化的范疇,是對我黨統戰工作在意識形態的反映。高校統戰文化是在高校這一特定領域中形成的,是我黨在高校開展統一戰線理論和實踐創新的重大成果,是包括高校黨委、校內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內的全體統戰人員共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也是在長期的統戰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政治文化形式。高校的黨外知識分子較聚集,包含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成分多樣,差別大。因此,加強高校統戰文化建設,有利于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形成共識,從而為推動教育事業現代化作出應有貢獻。
(二)高校統戰文化的鮮明特征
高校統戰文化因為其在高校的特定環境中,呈現鮮明特征。首先,具有民族性。習近平指出,我們要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因此,高校統戰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當前高校的統戰文化主要內容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其次,具有時代性。高校是人才薈萃、資源豐富、信息集聚的前沿陣地。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覆蓋面逐漸擴大,改變了傳統統戰工作的方式方法。因此,高校充分利用自身人才、資源和信息優勢,廣泛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拓展統戰文化建設的網絡陣地,大大突破時空的限制,增強統戰工作的效果。再次,具有靈活性。高校統戰文化緊緊依托校園文化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改變以往單一、刻板的方式。通過社團、工會、學生組織機構開展學術交流會、畫展、攝影展、服裝展、專場音樂會、聯誼會等,調動廣大師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增強對統一戰線的認同,為廣大黨外分子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最后,具有柔和性。高校統戰文化雖然是政治文化的一種,但是現階段,其政治色彩不斷削弱,顯得更加溫和、中立和含蓄。高校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高校統戰工作的主客體互動中,統戰文化的包容性充分顯現,高校內各成員在多學科的碰撞和交流中求同存異、體諒包容。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統戰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兩者具有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
首先,兩者都倡導愛國主義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傳統文化中大一統的思想經過歷朝歷代的延續傳承,內化為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民層面的價值規范,就包含愛國觀。高校統戰文化的鮮明底色也是愛國主義。兩者相互貫通。其次,兩者倡導“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以及高校統戰文化中的“求同存異”、實現大團結大聯合都可以在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源頭。“以和為貴”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特色。中國古代“和合”一詞內涵豐富,除了己和的含義以外,還包括人和以及天和的內涵,己和是自身自在的狀態,身心和諧。人和即人倫之和。正如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天和即“天人合一”。張載在《正蒙》中提出:“儒者則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②莊子也表明人與自然萬物是合為一體的,體現兩者和諧的狀態。最后,兩者都具有民主的內涵。中華文化歷來強調“民為貴”的思想。管子在《管子·霸言》中第一次使用“以人為本”這一命題。指明了成就霸業與百姓的關系。儒家的民本思想體現在主張仁政。孟子指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③荀子云:“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倡導“民主”。高校統戰文化以民主為統一戰線的共同行為準則。充分發揮民主協商的理念,搭建黨外知識分子建言獻策的平臺。因此,兩者都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存在契合和貫通之處。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高校統戰文化建設提供價值和方向的引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涉及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大主體的價值理想、原則和規范,體現大多數人的“價值追求”。當前,高校成分多樣,黨外知識分子相對集中,各種社會思潮和文化比較活躍,對高校統一戰線成員的思想觀念產生一定沖擊。思想領域的斗爭仍然存在,甚至呈現復雜化。在高校內部,仍然存在不利于統一戰線工作的因素,西方發達國家從未停止對我國的意識形態滲透,在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意識形態領域不斷出現矛盾、沖突。價值觀呈現多元化。廣大知識分子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也存在不同利益的差異性。他們在經濟收入、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上呈現差異性,且差異有逐漸拉大的趨勢。部分師生對統一戰線理論認識不清,對統一戰線的發展不關心不支持。因此,為發揮統一戰線的功能,實現大團結大聯合,進一步凝聚共識、智慧和力量,必須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習近平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4〕因此,高校統戰文化建設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引領,高校統戰文化的生命力取決于核心價值的生命力。
(三)高校統戰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提供有效載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需要立足點和外在體現形式。從當前研究的情況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載體包括文化載體、教育載體、活動載體、傳媒載體和制度載體等多種形式。高校統戰文化作為一種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存在相同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倡導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體現“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和諧思想,倡導民主協商,在團結、互助和協商中,達到共識、解決問題。從這個層面而言,加強高校統戰文化建設,就是在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為兩者具有統一性。高校統戰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提供了文化載體。另一方面,高校統戰文化的建設途徑多種多樣,呈現柔和性。通過社團、工會、學生組織機構開展學術交流會、畫展、攝影展、服裝展、專場音樂會、聯誼會等,在開展活動中,增強文化的認同,也融入了核心價值觀的輸出和傳播。這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提供活動載體。因此,高校統戰文化的建設,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提供有效載體。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統戰文化建設的途徑
(一)突出方向性,用愛國觀筑牢統戰文化建設的基礎
加強統戰文化建設,必須抓住愛國主義這一根本價值和精神寄托。愛國就是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準則。包括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決維護,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歸屬認同,對實現中國夢的強烈期盼,對優秀民族文化的自豪等等。一方面,用愛國主義引導廣大師生堅定四個自信。讓全體成員堅持黨的領導,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始終與我黨保持同向同行。另一方面,積極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調動民主黨派和黨外知識分子參與積極性,讓他們在教育活動中做到真學、真懂、真信。最后,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習總書記提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5〕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統戰文化的“根”,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培養統一戰線廣大成員的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增強廣大師生的民族歸屬感。因此,積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讓廣大師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實現“以文化人”。
(二)體現包容性,用友善觀增強統戰隊伍的凝聚力
加強高校統戰文化建設,說到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增強統戰隊伍的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觀強調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之間的友善。首先,積極引導統戰人員實現自身的友善。高校利益分化,高校師生的發展各不相同,導致部分成員心態失衡,影響了教學、科研和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個體必須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校必須以人為本,為師生的發展提供更多有利平臺,尊重師生的個性和差異,體現包容,讓每位師生共享學校發展的機遇和成果。其次,加強統戰隊伍的建設,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友善。統戰工作的開展,需要一支具有戰斗力的統戰干部隊伍。目前,不少高校的統戰人員編制少,統戰干部素質較低,難以應付日益增多的統戰工作。且方法和手段單一,難以發揮大團結、大聯合的目的。因此,一方面,學校需將統戰人員配齊配強,使統戰隊伍人員充足。另一方面,加強對統戰人員的培養和教育。既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也要有工作技能和方法的鍛煉,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增強統一戰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后,引導統戰人員實現人與社會的友善。高校處于人才、學術、科技和文化的聚集地,是為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的前沿地帶。必須引導廣大統戰干部,承擔使命,發揮統一戰線在高校發展乃至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將各民主黨派以及黨外知識分子團結起來,充分發揮人才智力優勢,為學校事業發展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三)注重實踐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統戰文化建設的具體實踐
首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統戰文化建設中的制度建設。制度建設要體現公平正義,如建立黨務信息公開制度、高校黨外人士意見征求制度,建立黨外人士發揮作用的制度等等,讓不同的意見可以通過合理的制度得到表達,成為解決高校矛盾的制度保障。要健全統戰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建立起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有關部門和基層院系各負其責、共同配合,校內各群團共同參與、相互協調的大統戰格局。”〔6〕其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和手段。21世紀是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發生很大變化,統戰文化的建設和傳播不僅需要依靠電視、廣播、期刊、報紙等傳統手段,還需要革新統戰工作方式,積極占領網絡高地,推廣使用QQ、微信、微博和官方網站等新媒體,用新媒體發聲,傳播主流價值和信息。最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統戰文化中的載體建設。統戰文化的建設離不開鮮活的載體,高校統戰部門要加強民主黨派的基層組織建設,增強民主黨派的組織力和向心力,通過豐富多彩的組織生活,加強與我黨和黨外知識分子的溝通交流。努力完善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等統一戰線工作的載體建設,充分發揮民主協商、參與高校重大事項決策的作用。
總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統戰文化建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新時代提升高校統戰工作水平的重要舉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統戰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為統戰文化建設提供正確方向、夯實群眾基礎,為高校實現自身功能提供強大動力,推動高校統戰工作實現新發展。
〔參 考 文 獻〕
〔1〕〔4〕〔5〕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2-26(01).
〔2〕泰勒.連樹聲,譯.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
〔3〕郭志云.論當代中國統戰文化的基本特征〔J〕.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04).
〔6〕姜捷.新時期加強高校統戰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州學刊,2008,(05).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