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
7月8日,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發布《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要切實解決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構建民營企業合理盈利的參與機制,充分發揮民營企業作用。
我們注意到,此次意見,對民企參與交通基建的資格有了明顯的放寬和放松。意見指出:合理設置資格條件,不得以任何形式對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設置限制性門檻,不得以施工企業必須在施工所在地設立子公司為由限制民營企業參與項目投標,不得在招標文件中提出明顯超出項目特點和實際需求的資質資格、業績、獎項等要求。顯然,這對民企參與交通基建是有積極推動作用的,也是能夠較好地激發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建的。
事實也是,在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極其嚴重影響,全球經濟面臨嚴重衰退以及供應鏈難以在短期內修復的情況下,為了實現“六穩”、“六?!钡哪繕耍捅仨氃跀U大內需上下功夫,就必須努力地擴大國內市場、增加國內需求,就必須開拓新的市場空間,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而交通基建作為影響力很大的一種市場需求和投資需求,如果做好了,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好處也是非常多的。
首要作用,就是補短板、強弱項。要知道,盡管這些年來在交通投資方面,力度很大,效果也比較明顯。但是,短板也是比較多、弱項也是比較明顯的。對經濟發達地區來說,如何提高城市間的交通運行效率、縮短交通時間、實現人員分流與配置是一塊短板。因為,城市間的交通網都已經建立了,但快速交通沒有健全。如果快速通道建立起來,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就會更快,城市的聯動發展效應就會更高。對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交通滯后,仍然是一大問題。沒有良好的交通條件,要想發展經濟,難度就比較大。而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建,可有效解決國有企業“獨家”建設的速度不快問題,提高交通基建的投資效率和運行效果。
鼓勵民企交通基建,可以有效利用社會資源,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為應對疫情影響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釋放的社會資源是相當多的,特別是資金資源。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一定程度上,也是帶有比較大的風險的。特別是社會資源,如果沒有項目投資,就會留下比較大的風險隱患。而交通基建都是投資力度大、投入資源多的項目,如果能夠對民企民資降低進入門檻,就能吸收更多社會資源,吸納更多民間資金,減少這些資金市場外循環可能帶來的風險。比如非法集資、轉移財產等。所以,放寬民營企業進入交通基建領域政策,對于有效利用社會資源是有非常重要作用的。
鼓勵民企參與交通基建,還能有效控制政府債務。無論是政府直接投資還是國有企業投資,最終的債務負擔,都是政府的。而依據目前政府債務的實際情況來看,也已經到了一個較高水平。因此,需要通過合理使用社會資源來減輕政府債務負擔、化解政府債務矛盾。尤其是交通基建投資,大多是政府通過負債來完成的。這樣一種發展模式,顯然也是不合理的,是會路越走越窄的。所以,從減輕政府債務負擔、化解政府債務矛盾角度考慮,放寬交通基建領域的投資政策、降低民企進入門檻,也是非常必要和緊迫的。
鼓勵民企參與交通基建,能更好地改善營商環境、體現市場公平。民企也好,國企也罷,其他所有制企業也行,都是市場主體,都應當有平等參與交通基建項目建設的條件。此次意見,很顯然是體現了這方面的平等,給予了民營企業更多的機會。尤其是在參與資格方面,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這對民營企業來說,無疑是最重要的方面。對民營企業來說,不需要給予更多的傾斜,而只要給予平等的機會就行。只要地位平等、競爭沒有門檻,就能夠憑借經營機制活、適應市場能力強的優勢,獲得參與的機會與空間。
當然,鼓勵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建,加快交通項目建設,對于擴大居民就業渠道,增加居民就業空間,實現穩就業、保就業目標,也是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的。畢竟,一個項目,短則一年,長則幾年,期間需要很多建設工作者。在宏觀經濟環境整體不佳、企業運行困難、就業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交通基建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就業角色,緩解就業矛盾,穩步提高居民收入,增強居民購買力。而居民收入增長了,增加了,購買力強了,又能促進消費市場活躍,推動整個經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