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自然環境條件比較適宜棉花生產,也是棉花生產基地,棉花質量比較好。昌吉州2019年度棉花種植面積244.6萬畝,是全疆棉花種植主要產區之一。為準確、全面地反映昌吉州棉花的質量情況,昌吉州纖維檢驗所以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檢測數據為依據,與2017年度、2018年度棉花公證檢驗檢測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希望為昌吉州政府棉花監管部門和涉棉企業分析棉花品質、研究棉花相關政策、扶植棉花產業提供重要參照根據。
從2004年我國實施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以來,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檢測數據作用逐漸突顯,商業流通和棉花相關部門已把棉花公證檢驗檢測數據作為棉花買賣過程中的唯一品質依據,未按棉花質量檢驗體制的要求參加技改的生產單位目前已經退出交易市場。目前根據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的要求,昌吉州實驗室負責該州內58家棉花加工企業進入監管庫成包皮棉的公證檢驗,2019年度完成了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7471批、314008.282噸、1394484包。
為全面掌握昌吉州2019年度棉花品質整體情況,此報告對2019年度、2018年度及2017年度的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檢測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詳細情況如下:
(一)長度。從圖1檢驗檢測數據得知,2019年度的棉花纖維主體長度值是28毫米,所占比重是50%,主體長度比前兩年下降了1毫米;29毫米所占比重是34%,與2018年度相比,占比下降了16個百分點,與2017年度相比,占比下降了25個百分點;27毫米所占比例是11%,與2018年度相比,占比增加了6個百分點,與2017年度相比,占比增加了10個百分點;30毫米及以上所占比例是5%,與2018年度相比,占比下降了4個百分點,與2017年度相比,占比下降了20個百分點。

圖1 2019年度、2018年度及2017年度棉花長度所占比重
(二)馬克隆值。從圖2檢驗檢測數據得知,2019年度棉花品質最好的馬克隆值A級,所占比例是54%,與2018年度相比,占比增加了6個百分點,與2017年度相比,占比增加了27個百分點;2019年度棉花馬克隆值標準級B2,所占比例是41%,與2018年度相比,占比降低了10個百分點,與2017年度相比,占比降低了30個百分點;2019年度馬克隆值標準級B1所占比例是4%,與2018年度相比,占比增加了3個百分點,與2017年度相比,占比增加了4個百分點。

圖2 2019年度、2018年度及2017年度馬克隆值級所占比重
(三)顏色級。從圖3檢驗檢測數據得知,2019年度棉花白棉顏色級標準級三級所占比例是74%,與2018年度相比,所占比例增加了9個百分點,與2017年度相比,所占比例下降了2個百分點;受氣候因素影響,淡點污棉和淡黃染棉所占比例高達14%,與2018年度相同,但高于2017年度。

圖3 2019年度、2018年度及2017年度棉花顏色級所占比重
(四)軋工質量。從圖4檢驗檢測數據得知,2019年度P2中級軋工質量占比是99%,與2018年度和2017年度相比,占比均增加了3個百分點;2019年度P3差級軋工質量占比是1%,與2018年和2017年度相比,占比均下降了3個百分點。

圖4 2019年度、2018年度及2017年度棉花軋工質量所占比重
2019年度昌吉州鋸齒加工細絨棉各項產品質量指標好壞不一。從棉花的纖維長度來分析,纖維平均長度有所下降,長度指標主要體現在纖維主體長度比前兩年下降了1毫米;從馬克隆值上來分析,馬克隆值指標上升比較明顯,A級占比比前兩年有大幅度增加;從顏色上來分析,顏色級主要是白棉,占比達到了86%,多數都集中在白棉二級、白棉三級、白棉四級三檔中。從軋工質量來分析,軋工質量主要集中在中檔,中檔所占比例達到了99%。從以上對比數據來分析,昌吉州2019年度棉花總體質量狀況略低于2017年度、2018年度。
(一)種植方面的原因。昌吉州目前棉農種植的棉花品種比較多,種植面積比較分散,州內部分地方未形成集約化的種植方式,以及受栽培技術好壞、田間管理方法不同、病蟲害、氣候等影響,使昌吉州棉花質量差異較大。
(二)采摘方面的原因。昌吉州棉農主要使用的是機采棉花設備,機采占總采摘的95%以上,由于機采設備的影響,棉花纖維長度損失比較大、纖維長度比較短。
(三)收購方面的原因。鑒于棉花收購的加工個體規章制度不健全,生產能力供大于求,導致棉花原料出現搶購現象,干擾了昌吉州棉花交易加工規則。部分收購加工個體之間為了能多收到棉花,進行混亂競爭,違背國家棉花收購相關標準要求進行工作,未執行收購環節的“一試五定”要求。
(四)加工方面的原因。由于棉花企業生產利潤越來越小,用人盡量減少,造成質量管控不完善。部分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未正確處置好質量和產量的關系,軋工質量管控不好、籽棉調濕或烘干達不到相關要求,導致棉花纖維長度嚴重受到損害、短纖維數量增加,同時雜質含量比較多,索絲、棉結也比較多。
(五)其他方面的原因。棉花的加工工人多數是經簡單培訓后就實際操作,技術水平較差,責任心不夠強,為了多掙工資,只管數量,不管質量,未嚴格按照棉花加工操作要求進行操作加工,未按時維護加工設備,加上企業領導和質檢技術員的責任心不夠強,使加工出來的皮輥棉花質量降低。
1.加強市場管理制度,增強棉花交易的監督管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嚴格按照自己的職責范圍加大市場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市場貿易管理,提高市場交易秩序,扶植有資質的加工企業做強做大,按照相關規定取消不法棉花加工企業,規范棉花加工交易市場活動,穩定昌吉州棉花加工秩序,避免價格大起大落,保護國家、棉農、企業的長遠利益。
2.建立相關機制,改變農民的重產量輕質量的習慣。鼓勵棉農統一栽培高品質棉花,做好棉花“四分”,優棉優價、優質優補。棉花生產單位增強品質意識,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分級交易、加工,提高棉花品質,促使全州棉花品質逐步提升。
3.加強棉農栽培管理的技術扶持。目前,昌吉州棉花栽培還是農民自家自戶栽培,每個縣栽培的棉花品種不同,田間管理缺乏正規的技術指導,栽培技術含量低,效益差。相關農業管理部門應加大技術扶持力度,選擇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優良種子,走科學栽培、優化田間技術管理的標準化栽培。
4.近年來,昌吉州高溫、大風等氣候災害也是影響棉花品質的重要原因。氣象相關部門應充分發揮專業技術特點,加強預防、預警,加大天氣預報在農業生產和生活上的應用,指導栽培棉戶適時栽培、灌溉、采摘,降低天氣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提升棉花品質與產量,確保栽培棉戶收益有所增加。
5.HVI相關生產廠家加大對HVI設備的研發力度,不斷創新,適應新疆棉花品種要求。
6.農業科技部門應加大對棉花品種的研發力度,尤其是對棉花纖維長度、棉株的高度進行改進,以便適用機采棉設備,有利于機采的棉花纖維長度和棉株的高度可以減少在機采過程中混入非棉雜質,減少在清理過程中不斷梳理對棉花纖維長度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