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英
案例一:輸在起跑線
俊俊是一個小學一年級的男生。說到報班,俊俊的父母后悔不已,認為兒子已經(jīng)輸在起跑線上了。因為只給兒子報了一個羽毛球興趣班而沒有報任何文化課補習班,剛開學,俊俊就在文化課上掉隊了,拼音不會讀,數(shù)學題不會做。俊俊的爸爸說:“羽毛球又不考試,學得好不好沒什么關(guān)系。先把羽毛球課停掉,把語數(shù)英三門課報上,等成績提高了再說。”然而補習了大半個學期,俊俊的學習成績并沒有提高,整個人反而越來越“蔫”了。
案例二:“乖乖女”變“小魔女”
七年級的瑤瑤是一個人見人夸的才女,中國舞10 級、鋼琴8 級、古箏5 級、笛子3 級、素描8 級。此外,瑤瑤還報了英語班、作文班和數(shù)學提優(yōu)班。瑤瑤的父母為了女兒的學習可謂不惜代價,家庭收入的一半都用來交興趣班的學費。在他們看來,自己小的時候沒條件學,留下很多遺憾,現(xiàn)在無論如何不能錯過對女兒的培養(yǎng)。媽媽說:“多學一樣本領(lǐng)將來就多一個選擇”。爸爸說:“現(xiàn)在苦一點,將來總是有回報的”。小時候的瑤瑤乖巧聽話,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學業(yè)任務后,奔波于各培訓機構(gòu)之間,捧回一張張證書,令父母十分滿意。但是從五年級開始,瑤瑤就以各種理由逃課,后來,她干脆把自己關(guān)進房間打游戲,對父母的威逼利誘無動于衷。有時父母多嘮叨幾句,瑤瑤就大聲叫喊,對他們又打又咬。父母慌了神,擔心女兒“瘋”了。
案例三:興趣來了又走了
四年級的霖霖報過不少興趣班,一開始學起來熱情高漲,上手很快,但一給他規(guī)定每天的任務,他就開始打退堂鼓,認為這些都不是自己真正的興趣。霖霖的爸爸無條件地支持孩子,媽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能拿出學習成果,唯獨自家孩子一無所長,感到焦慮不安。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然而,在孩子上興趣班和補習班的問題上,并不一定是這樣。以上案例中,家長付出的精力和財力并沒有讓孩子很好地發(fā)展自己真正的興趣,反而越學越?jīng)]趣,更為關(guān)鍵的是,親子關(guān)系也遭到無情的破壞。興趣班和補習班是否一定要報?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做出選擇,又該如何激發(fā)并保持孩子的興趣呢?
興趣班應根據(jù)孩子的愛好選擇,能滿足孩子探索新事物的需要,釋放他們的天性,增加技能,提升自信,培養(yǎng)綜合能力。上小學之前,孩子沒有文化課程的壓力,是廣泛接觸各類興趣班的好時機,可以通過課堂觀摩、試聽課等方式讓孩子體驗后再做決定。
補習班主要針對學業(yè),通過對相關(guān)課程的補習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補習班是對學校課程的補充,有針對在大班化課堂學習中跟不上節(jié)奏的學生進行的輔導,也有針對成績較好的學生的提優(yōu)訓練。是否參加補習班,應根據(jù)孩子的學習情況而定,考慮孩子的主觀意愿和時間安排,還可以聽取學校教師的意見。
1.替孩子做決定。
俊俊的父母因為孩子的文化成績暫時落后中斷了其興趣班的學習;瑤瑤的父母希望孩子將來有更多的選擇,不惜重金報各類興趣班。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他們以“愛”的名義替孩子做決定,學什么不學什么,都由他們說了算。
對于上小學的俊俊來說,文化課成績暫時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習習慣的好壞、注意力水平的高低、入學適應的快慢,都是需要關(guān)注的方面。對于這樣的孩子,應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俊俊的父母認為興趣班和文化課的學習相沖突,所以強行終止興趣班改上補習班,讓俊俊的情緒跌入谷底。喜歡的事無法做,優(yōu)勢得不到施展,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擊,導致俊俊無法投入文化課的學習中,結(jié)果學而無獲。
瑤瑤的父母希望孩子補償自己兒時的遺憾,有個美好的未來,絲毫沒有意識到表面順從的女兒內(nèi)心積壓了太多的委屈和憤怒。直到瑤瑤用躲進網(wǎng)游的方式回避父母,用拳打腳踢的方式宣泄情緒,才讓父母停下催促和逼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瑤瑤在描述父母給她造成的傷害時說:“所有的興趣班都不是我的興趣班,而是他們的興趣班,因為我沒有選擇的權(quán)利,這樣的生活我受夠了……”
2.無條件地“尊重”孩子。
比起俊俊和瑤瑤父母的控制,霖霖可以說是生活在“自由王國”。霖霖的爸爸以孩子的喜好為中心,不給他任何規(guī)則和約束,讓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來選擇興趣班,學或不學、以怎樣的方式學,全憑孩子的喜好。這樣的教育方式看似是對孩子的“尊重”,其本質(zhì)是放任。
眾所周知,任何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習得都有賴于主動投入的專注力、克服困難的勇氣以及堅持不懈的毅力,霖霖追求興趣學習中的新鮮感,凡事淺嘗輒止,在還沒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之時就選擇放棄。如果將這樣的態(tài)度遷移到文化課的學習上,將無法踏踏實實地學習,學不透、學不好,逐漸失去對學習的信心。
1.激發(fā)孩子的內(nèi)在動力。
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教育的方式也應有所區(qū)別。俊俊對打羽毛球很感興趣,家長可以向他“請教”羽毛球打得好的秘訣,一個愿意在運動場上揮灑汗水的孩子一定有著不怕吃苦的堅韌意志,可以告訴俊俊愛運動、有毅力的孩子一定會取得成功,告訴他快速高效地完成作業(yè)可以贏得更多的時間練習打球,以此激發(fā)他的內(nèi)在動力。
2.傾聽孩子并耐心溝通。
瑤瑤和霖霖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因而產(chǎn)生退縮心理。此時,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打壓、不強迫,把握時機,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適時引導,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表達對孩子的理解是溝通的第一步。“看得出來,你體會到圍棋的學習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有趣,你現(xiàn)在因為遇到一些困難而感到有些氣餒,不想再學了,是這樣嗎?”在傾聽孩子想法的基礎(chǔ)上,真誠地把你的感受告訴孩子:“現(xiàn)在你不想學了,爸爸有點擔心,怕你半途而廢后將來會后悔,還怕你將來會埋怨我們沒有好好監(jiān)督你。”最后,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人,讓他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剛才你分析了不想學圍棋的原因,讓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接下來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如果你需要我的幫助,可以告訴我,我一定盡力。”如果孩子明確了自己不想報班的想法,家長也應堅定地表達對孩子的認可:“我相信你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任,報班不是提高成績的唯一方法,你接下來打算怎樣更好地學習呢?”
3.鼓勵孩子戰(zhàn)勝困難。
對孩子的愛,不是控制,不是放任,而是在尊重、信任的基礎(chǔ)上逐漸放手。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要關(guān)注其情緒變化,肯定孩子學習中的付出和進步。同時要告訴孩子,任何學習都需要長期練習,必然要經(jīng)受磨煉,會遇到瓶頸,只有堅持下去才能戰(zhàn)勝困難,享受努力付出帶來的豐碩成果。筆者分享自己女兒學鋼琴的例子:
女兒剛開始學鋼琴時動力十足,她用半年的時間學會了同班同學一年半所學的內(nèi)容。但后來遇到了瓶頸,二年級的暑假考完8 級,女兒覺得堅持不下去了,她想要放棄,因為考級的日子實在太煎熬了。我對女兒說:“學琴的道路確實充滿了艱辛,一首曲子要練習幾十遍甚至上百遍、上千遍,只有經(jīng)過刻苦訓練,才能讓優(yōu)美的旋律在指尖流淌。你做這個決定媽媽感到很遺憾,但我還是尊重你的選擇,因為這是你的學習,我無法強迫你。你再冷靜地想一想,如果決定了,就告訴我。”第二天,女兒告訴我,經(jīng)過了一夜的思考,她決定繼續(xù)學琴,她說出三點理由:首先,班主任常常在班級里表揚她是個能堅持的好學生,如果別人知道她輕易放棄學鋼琴,那就不是能堅持的人了;其次,她考完8 級就不學了,那么很快就會忘記這項本領(lǐng),以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費了;最后,她有個好朋友開始學鋼琴了,本來兩人可以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如果她放棄了,好朋友會怎么看自己呢?她認為自己是喜歡音樂的,她要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繼續(xù)練琴,允許自己稍微慢一點,可以暫時放下考級,多彈自己喜歡的樂曲,多享受音樂帶給自己的美好感受。
邁過了這道坎,女兒的學習興趣又恢復了,隨著技法的日漸嫻熟,可以隨意在鋼琴上演奏自己喜愛的樂曲,那份滿足與得意,是歷經(jīng)磨煉后才更能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