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勇 于立強 馬 亮 眭志峰 趙偉峰
(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趙縣實驗基地 河北 石家莊 051530)
輪選145 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育種家周陽博士于2011 年利用濟麥22 和169-5Z 配組雜交,經系統選育而成。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趙縣實驗基地共同報審的冬小麥新品種。2019 年通過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冀審麥20190004。該品種符合河北省小麥審定標準,適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麥區中高水肥地塊種植。
1.1 外觀表現。該品種半冬性,全生育期234.6 d,比對照濟麥22 早熟0.7 d。幼苗半直立,葉片寬短,葉色深綠,分蘗力強。株高76 cm,株型較緊湊,抗倒性強,穗層較整齊,熟相較好。穗近長方形,長芒,白粒,籽粒角質,飽滿度較好。畝穗數45.1 萬穗,穗粒數33.6 粒,千粒重43.3 g。
1.2 抗性表現。2016 ~2017 年度接種抗病性鑒定,表現高感紋枯病,高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慢條銹病,高感葉銹病。抗寒性好,抗倒伏性好。2017 ~2018 年度接種抗病性鑒定,表現高抗條銹病,高感葉銹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中感紋枯病,抗寒性好。
1.3 產量表現。2016 ~2017 年度參加黃淮海冬麥區北片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2.2 kg,比對照品種濟麥22 增產2.3%,增產點數73.7%;2017 ~2018 年度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09.2 kg,比對照品種濟麥22 增產4.8%,增產點數78.9%;2018 ~2019 年度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4.9 kg,比對照品種濟麥22 增產4.73%,增產點數100%。
1.4 品質表現。2016 ~2017 年度品質檢測,籽粒容重804 g/L,蛋白質含量14.49%,濕面筋含量34.8%,面團穩定時間1.8 min,吸水率59.5%;2017 ~1018年度品質檢測,籽粒容重799 g/L,蛋白質含量13.75%,濕面筋含量35.8%,面團穩定時間1.5min,吸水率61%。
2.1 精耕細作 打好播種基礎
2.1.1 播前造墑。輪選145 播種時要求0 ~20 cm 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70%~80%,在9 月中旬可以澆玉米地造墑,達到“一水兩用”,也可以收獲玉米后直接造墑,用水量40 ~50 m3/666.67 m2。
2.1.2 秸稈還田。玉米收獲后秸稈直接粉碎還田,要求粉碎后秸稈長度10 cm 以下,呈細絲狀,秸稈還田量2 000 ~2 500 kg/666.67 m2。
2.1.3 施足底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每666.67 m2施小麥專用復合肥(N∶18-P2O5∶20-K2O∶7)50 kg,硫酸鋅1 ~1.5 kg 每隔2 年用1 次。秸稈還田地塊加施尿素15 kg。
2.1.4 精細整地 耕深達20 cm 以上,旋耕整地的需旋耕2 ~3 遍,耙碎耙透,地面平整,上虛下實,深淺一致,表土細碎,而后再播種。
2.2 適期播種 抓好播種質量
2.2.1 藥劑拌種。用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福蝶)100 g加1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立克秀)30 g 兌水2 ~3 kg稀釋,使用噴霧器均勻噴拌小麥種子50 kg。要求邊拌邊噴,拌后堆悶2 ~3 h,待種子將藥液吸收后,在陰涼處充分晾干,安全存放備播。
2.2.2 最佳播期。輪選145 的最適播種時期為10 月5~15 日,適播期內播種基本苗23 萬左右,播期推遲、整地質量差、墑情較差時適當加大播量。推薦播種方式為15 cm 等行距種植,播種深度3 ~5 cm。
2.2.3 播后鎮壓。小麥播種后鎮壓,可以壓碎地表土塊,彌合裂縫,鎮壓踏實,上虛下實,有利于保墑、保肥、保溫,確保一播全苗,壯苗越冬。要求鎮壓強度:100 ~120 kg/m。
2.3 冬前管理 確保安全越冬
2.3.1 查漏補缺。出苗后及時查苗、補苗、確保苗齊苗勻,對于缺苗斷壟現象,可以進行帶水移栽補苗或用同一品種催芽補種。
2.3.2 雜草秋治。11 月上、中旬,此時小麥3 ~6 葉期,禾本科雜草2 ~5 葉期,田間雜草基本出齊,選擇晴朗無風天氣,選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劑+專用助劑(10 m1/666.67 m2+助劑12 m1)加水30 kg 進行全田噴霧防除小麥田間的禾本科雜草。
2.3.3 澆封凍水。11 月下旬到12 月上旬,當日平均氣溫在3 ℃~4 ℃時,此時表現為夜凍晝消,及時灌溉封凍水。以達到平抑地溫,保護小麥安全越冬的目的。
2.4 春季管理 抓好肥水供應
2.4.1 化學除草。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小麥起身到拔節之前,每666.67 m2用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 g 加20%二甲四氯鈉水劑100 ml 兌水30 kg 防除小麥田間闊葉類雜草。
2.4.2 化控防倒。可結合春季化學除草適時進行化控,每666.67 m2用壯豐安15 ~20 m1 或金得樂30 ~60 ml,兌水30 kg/666.67 m2進行葉面噴施。
2.4.3 肥水運籌。冬前澆過封凍水的麥田可延遲春季第一水至4 月上、中旬,這時正值小麥拔節期,可減少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同時畝追施20 kg 尿素。小麥揚花后澆好灌漿水。畝灌水量50 m3。
2.5 一噴綜防,消除病蟲危害。本著“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5 月上旬,小麥揚花期開始,每666.67 m2用2.5%高效氯氰菊酯50 ml,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 g,20%三唑酮乳油50 m1,磷酸二氫鉀100 g 兌水30 kg 進行全田噴霧,每間隔7 d 噴藥1次,連噴3 次。可以防治小麥吸漿蟲成蟲、蚜蟲、小麥赤霉病、白粉病等,同時提高小麥品質及后期抗干熱風能力。
2.6 適時收割,確保顆粒歸倉。掌握在小麥蠟熟后期到完熟前期收獲,此時產量最高。收獲后及時晾曬,小麥含水量低于13%時,入庫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