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杰
(滄州渤海新區(qū)中捷產(chǎn)業(yè)園區(qū)鹽場小學 河北 滄州 061108)
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但是,低年級的孩子是有趣的、活躍的、天真的,他們有的時候充滿了好奇,尤其是對新鮮的事物特別敏感。所以,在低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要綜合運用多種教育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數(shù)學學習不再枯燥。實踐證明當學生感到放松和快樂時,學習的熱情就會增加,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提高。那么,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構建低年級數(shù)學生動課堂呢?筆者從幾道數(shù)學練習題出發(fā)來談一談低年級數(shù)學生動課堂的構建策略。
1.1 片段案例1。在下面的試題中的○里填上“>”、“<”或“=”。
例題:3+7 ○10 4+5 ○9 6+4 ○8 9-3○7 4 ○10-5 10 ○8+2
說明:這是人教版第一冊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的內(nèi)容,是對學生進行“得數(shù)是10 的加法和10 減幾”的鞏固練習訓練題。
在練習開始之前,筆者進行了這樣的引導:“3+7 ○10,誰跟10 比大小?是3,還是7,還是3 與7的和跟10 比大小?”這么一問,學生基本上都知道是3+7 的和與10 比大小,也基本上知道首先要口算出3+7 的和,再同10 來比較大小。盡管有了這樣的引導,但還是有個別學生做錯了。
對此,筆者不免產(chǎn)生疑惑:“為什么思路正確,但是在遇到這一類型的題目時學生還是會出錯呢?”
1.2 片段案例2。筆者經(jīng)過反復思考,決定在一年級二班換個教學方法。
首先,以故事導入課程:“有一天,猴媽媽過生日,她給自己的兩個孩子大猴子和小猴子分桃子。她先給大猴子分了3 個桃子,又給大猴子7 個桃子;緊接著一次性給了小猴子10 個桃子。”筆者一邊說一邊板書第一道題:3 + 7 ○10。接著指著這道題說:“猴媽媽給大猴子和小猴子分桃子分得公平嗎?請同學們想一想,也可以小組討論,說出你的理由。”
學生經(jīng)過討論,便有了答案,筆者邀請學生進行回答。學生回答:“我們認為猴媽媽是公平的。猴媽媽先給大猴子分了3 個桃子,又給大猴子7 個桃子,3 加7 等于10,實際上大猴子得到了10 個桃子。小猴子也得到了10 個桃子,兩只猴子分到的桃子同樣多。”
最后,筆者進行總結,并引導學生說出第一題中的○應該填“等于號”。
緊接著,筆者又板書了第三題6+4 ○8,有了上面的學習基礎,學生很容易就說出了答案“大于號”,為了防止學生做錯了,筆者又進行了啟發(fā)引導:“同學們,你們在做這道題的時候有沒有什么小妙招嗎?”學生甲回答:“在6+4 的上面輕輕地寫上它們的和‘10’,這樣再跟○后面的10 比大小就不容易錯了。”學生乙回答:“我的想法是:直接寫到算式上很亂,不如把前面算式的和寫到草稿紙上,然后再和○后面的數(shù)比較大小,也不容易錯。”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筆者最后做總結:“這兩個小朋友都很聰明。無論是把○旁邊算式的結果寫到算式上面,還是寫到草稿紙上,都說明我們應該都是先計算○旁邊算式的得數(shù),再與○另一側的數(shù)來比較大小。”為了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筆者又及時安排學生練習了剩下的習題。通過各種變化試題類型的練習,學生的正確率達到了100%,并且在后來的作業(yè)中也無一例錯誤。
從以上的教學案例中,筆者總結了以下兩點收獲:
2.1 激發(fā)學習興趣,進而激發(fā)學生思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chuàng)設有趣的數(shù)學場景、老師精彩的語言、擬人化的故事引導,以及競爭性的小組討論活動等都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有效辦法。因此,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的興趣,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關鍵。
2.2 訓練學生掌握做題的技巧。學生做錯數(shù)學題,往往主要是不理解題意,或者是做題方法不對,或者是缺乏技巧。只要細心觀察學生做題的過程就很容易找到他們做錯題的原因。所以,一是要引導學生“讀”數(shù)學題。只有讀懂試題,才能理解題意;二是要細心觀察;三是遇到問題要善于思考,善于尋找做題的技巧。如上面“比較大小”案例中的大于號和小于號的開口所表示的意思,許多小學生不能辨別清楚。可以編成口訣指導學生記住,如小頭尖尖向小數(shù),開口大大向大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