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朱鵬霄):
近年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成為對外宣傳工作的重要遵循,強化外宣翻譯研究,服務對外話語傳播,增強對外話語體系建構愈發受到重視。在此背景下,以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論著、講話、政府文件、工作報告等為素材的中央文獻翻譯成為國內新興的翻譯研究方向,并漸成國內翻譯學界的顯學之一。在諸多方家學者的努力下,中央文獻翻譯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同時應該看到該領域的研究還存在對象語種分布失衡,成果零散不成系統,國外理論簡單流用,翻譯與傳播聯動研究不足,研究方法偏重內省,對經典著作翻譯經驗總結不足等諸多問題。
本專欄的三篇文章可謂是對上述問題的理論思考和具體實踐。朱鵬霄的文章以中日兩國日語媒體對“一帶一路”的報道為素材,從傳播學和翻譯學兩個角度進行了對比,指出了兩國日語媒體因利益訴求張力不同而出現的報道主題錯位現象以及在對外傳播中有效回應相關疑慮避免曲解的意義,同時指出了中國日語媒體盡管體現了高度的規范化效應,但是在兼顧受眾可接受性方面尚有提升空間的現實。朱雯瑛的文章以中央文獻翻譯史上的高峰之作《毛澤東選集》日譯本為對象,對翻譯原則進行了溯源性梳理和分析,同時結合具體實例就中日譯者爭論的兩個矛盾焦點進行了具體研究,分析了何謂忠實性原則及其對譯本的影響。陳雙雙的文章從時代背景、理論建構、譯學發展三個角度高屋建瓴地闡述了構建中國政治文獻外譯研究體系的現實意義,這種理論思考對理清中央文獻翻譯研究的范疇與邊界,擴展現有研究內容,引導未來的研究,進而推動該領域的系統深化具有重要意義。這三篇文章可謂拋磚引玉,希望能夠引發更多關注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