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浩陽 秦征 王立勇 孫海民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程度較高,區位優勢明顯,已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三極。要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高新技術產業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其中高新技術產業集結了智力性、創新性、戰略性和低污染等優勢,已經成為增強綜合實力和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起步相對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技術儲備與研發實力存在一定差距,最近幾年,國家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尤其是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實施以來,強調京津冀將立足三地各自特色和比較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北京強化創新和引導,天津強化帶動和支撐,河北強化承接和轉化。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東北部,毗鄰京津、背靠蒙遼,省內與唐山、秦皇島、張家口三市相鄰,是京津的天然屏障與重要門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此外承德地區具有地質穩定、氣候適宜、水資源和清潔能源豐富等特點,這些為發展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與新能源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河北省“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承德建設“國家綠色數據中心”,京冀6+1合作協議將承德確定為“京津冀大數據走廊”上的核心支撐城市,目前京津冀相關高新技術產業對接框架基本形成,開放共享機制體制初步建立,京承高速的便捷、京沈高鐵的開通都為高新技術企業入駐承德提供了便利條件,2019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承德為第二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這無疑成為助推承德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的又一針強心劑。
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承德構建“5+2”現代產業體系重要內容,也是承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途徑。高新技術產業較傳統產業而言對專業性和綜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承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但由于一些客觀原因,相關產業發展存在瓶頸:與國內一些中小城市一樣,承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面臨著專業人才緊缺、產業集聚較弱、招商引資滯后等突出問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礎比較薄弱,無論是在全省各市的位次,還是在本市GDP 所占比重都比較低。要實現創新驅動,必須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實現突破:一方面要做好頂層設計,充分利用固有優勢實現快速發展;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通過優惠政策吸引一批高端科技成果使之加快落地轉化。
承德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區域環境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要立足本地優勢,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持續重點發展綠色產業體系:包括綠色大數據產業、釩鈦新材料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綠色食品及生物醫藥產業、新型建材產業、特色裝備制造業等產業。依托工信部和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打造京津冀后臺服務基地、電子信息軟件基地、互聯網文化創意基地,建設國家綠色大數據中心;依托承鋼公司等企業,引進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項目,延伸釩鈦產業產品鏈條,發展釩鈦系列制品,打造國家級釩鈦產業基地;依托建設京津冀節能環保產業園等單位,立足承德、服務京津,強化生態智慧、技術引領的理念,建設節能環保及綠色建筑產業科技園區,打造京津冀節能環保產業基地;積極與中國農大、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向制藥、化妝品、功能飲料等高端領域發展,打造一批馳名商標,形成品牌效應;依托中國建材研究院等單位,建立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研發創新平臺、轉化孵化平臺、技術交流合作平臺,推動新型建材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品推廣及住宅產業化和綠色建筑示范應用,努力打造首都綠色新型建材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新能源風電裝備、智能儀器儀表、石油裝備和通用航空產業,打造承德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城。
研究表明,政府營造的制度環境與環境中的產業活動水平、個體從業動機水平和創業支持資本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在京津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政府主體對區域中創業活動數量和質量影響巨大,要通過政府作用,為高新技術從業者提供創業所需的基礎設施、資本市場以及政策與物質激勵等助力性要素。在適應新常態的發展過程中,政府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加快制定并完善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更有效促進承德相關產業發展。
要借助規章、法律、政策等手段,鼓勵和促進相關社會資源向高新技術產業聚集,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一是在跨行政區域交流溝通方面,政府應出臺針對產業轉移的整體性規劃,從而有效引導優質產業轉移,促進當地產業優化升級。二是加強政企溝通,由政府出面對接轉移企業和項目,以政府公信力保證相關產業轉移工作的順利進行,防止可能出現的違規現象。三是積極發揮正向激勵作用,對一些大型的優質項目,政府主導給予一定的傾斜政策。
高新技術產業具有高知識、高密度特點,高素質人才是其高速發展的催化劑,只有不斷向相關產業中注入更多高素質人才,才能給產業輸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才能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轉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河北的高新技術產業人才數量顯著低于京津兩地,承德地區更是如此,優秀人才的短缺削弱了產業的整體發展能力,制約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一方面要重視科研人才和技術人才的培養,發揮本地高校資源優勢,加大優質生源的引進,鼓勵高校設置符合承德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建立高校高新技術產業研究基地,為在校大學生從事高新技術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使更多的高校學生在校能得到鍛煉,肩負起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任;另一方面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引進,發揮京津優秀院校眾多的優勢,完成對承德的帶動與輻射作用,給予政策等方面優惠,加大科研資金投入,堅持唯才是用方針,科學合理制定人才發展計劃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努力將人才優勢轉化為自身競爭實力。
借助京津技術優勢,積極參與到與京津兩地之間的技術交易活動中。一是瞄準國內外尤其是京津冀地區具有一定科研實力或者貼合承德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科研機構,爭取與之合作,發揮承德本地科研院所作用,與其共同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和企業孵化器,提高研發水平,產出一批科研成果,并在承德實現轉化; 二是瞄準知名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設計中心,爭取引入在承德建立分支機構,促進承德經濟社會發展; 三是瞄準一些已經成熟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政策吸引使其落戶承德,不僅可以短期取得明顯效果,而且能夠起到示范帶頭作用。也可依托龍頭企業建設的方式,鼓勵并幫助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在現有研發機構的基礎上通過改造成為面向社會提供科技服務的孵化器,使之發揮更大的效應。
針對目前項目融資中存在的產權數量大、投資機構多、中介渠道少等問題,政府可以牽頭搭建以項目為核心的金融服務綜合平臺,建立居中協調承接項目和金融機構的通道,認真研究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的投融資機制,積極引進風險投資機構,探討建立科技型企業融資擔保機構,拓寬科技成果轉化及創業企業初始融資渠道,推進科技成果實現快速轉化。此外,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過程中,以承德清潔能源產業、綠色大數據產業、釩鈦新材料產業、綠色食品及生物醫藥產業、新型建材產業、特色裝備制造業等為抓手,注重搭建項目協同平臺,借鑒京津地區成熟管理經驗,加快引資步伐,積極吸收有意投身到高新技術的中介機構,積極與諸如咨詢公司、會計公司、律師事務所、評估公司等相關專業性較強的中介機構合作,構建全方位協同創新平臺,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配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