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珺
(佛山市三水區環境保護監測站,廣東 佛山 528100)
環境污染源廢氣監測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其涉及到諸多復雜的流程,不僅需要監測人員提升專業能力,同時要求監測人員能根據具體的廢氣監測情況、監測地區的環境因素、監測技術因素等做好準備工作,對采樣點進行科學設置,做好樣品采集工作,并做好監測過程中的質量管控工作[1]。此外,由于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需要監測人員置身于污染環境中,所以也很容易導致其身體健康受到影響,必須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目前很多監測人員在開展工作時都面臨一些問題,導致整體環境污染源廢氣監測的效果不理想,本文介紹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的流程,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一些質量控制的措施,為提升整體環境污染源廢氣監測的效果提供參考。
準備工作是環境污染源監測的第一步。監測人員需對環境現場進行勘察和分析,通過詳細分析了解整個區域的環境狀況,更好地開展廢氣監測工作。在勘察過程中主要圍繞污染源自身的特點、排放口設置以及排放位置的設置等進行分析,并匯總各個報告的結果,得出詳細信息。另外,還需要根據具體的勘測信息對設備進行調試,確保設備能夠滿足監測區域的條件,不會出現監測不當的情況以便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
采樣點設置是一項較為重要的工作,要確保其設置科學合理,才能夠確保監測結果的準確。根據我國《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中的內容,在廢氣監測階段,監測人員應當對采樣點進行布設,并依據國家具體的規定對排放點進行測算。在確定采樣點的時候要盡量避開給監測人員操作帶來危險的場所,如:斷面變化較大、彎頭以及煙道等,要盡量運用垂直管段。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調整采樣點的過程中要充分分析現場條件,并科學地布置排放點,有效地分析附近監測環境。
在設置好采樣點之后,就需要采集樣品。為提升監測質量,監測人員要科學采集樣品。間隔采樣與連續采樣是較為常用的監測方式,如污染源一次性排放時間大于1 h,可以采用間隔采樣方法;如污染源一次性排放時間小于1 h,可采用連續采樣法。在對煙塵或者顆粒物進行采樣的時候,要確保采樣嘴正對氣流,保持偏角小于5°。采樣工作結束開始和之前的階段,要使采樣嘴背對氣流,避免出現倒抽或者正吹的情況而引起數據信息的誤差。還要提前對采樣儀器進行設置,包括氣壓設置、時間設置、日期設置等,對圓形煙道直徑、輸入環數等參數進行確定,并將其標在煙塵采集樣管上。通過跟蹤取樣或者自動取樣的形式開展采樣工作,將采樣時間和濾筒的編號輸入進去。
監測人員要嚴格依據國家規范來處理監測數據,依據對應的技術標準來取值計算。為了提升監測數據處理的科學性,監測人員要對排放濃度進行單獨計算。在對固體污染源廢氣監測數據進行計算的時候,要對廢氣濃度進行科學地折算,以便更好地反應廢氣排放情況,為相關人員開展環境治理工作提供真實的數據參考。在對固體污染源廢氣排放進行折算的時候要運用C=(Ca/a)K的濃度值折算公式。
通常情況下,在開展環境污染源廢氣監測工作的時候都會用到濾筒,以此對采集量進行衡量。因此必須要對濾筒質量進行科學把控:(1)在采購的過程中要做好質量分析,依據行業技術標準選擇質量滿足規定的產品[2]。(2)要對濾筒進行檢查,包括管壁檢查、型號檢查等,明確管壁完成度符合質量標準,避免出現筒壁不光滑或者穿孔等情況,并確保產品型號與所需型號相符合。
廢氣監測工作一般是針對各個生產項目所開展的,對生產中所排放出來的氣體進行監測,以及時發現有無存在環境污染的情況,并及時進行改善。因為生產環節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因素,所以排放量也并不相同。再加上工況條件不同,排放廢氣組成成分不同,所以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測定監測結果的質量[3]。因此,在進行廢氣監測之前,要明確正常情況下的負荷量,運用分時段測量的形式得到各個時段具體的排放量信息,還要對工況影響進行詳細分析,明確其對排放量的影響。另外,要對排放量與工況進行量化分析,以構建科學的參考體系。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環境污染源廢氣監測工作也面臨著諸多機遇,所以要及時更新監測技術,并根據具體的生產項目選擇最為合理的方法,確保監測數據信息較為有效、準確。比如,在監測火電廠顆粒物的時候,一般火電企業會通過多種處理技術對煙氣中的污染物進行控制,但是這個時候通常排氣筒監測位置中有較大的含濕量[4]。根據顆粒測定氣態污染等文件,要在稱量前后大約1 h的時間對濾筒進行靜置,并確保溫度在105 ℃左右,稱量之后溫度則較高,如果無法完全烘干,也會影響顆粒物排放量。雖然近年來我國一些儀器研發公司在開發新型采樣器的時候,對廢氣監測中高溫問題做出了處理,但與之有關的法律法規依然較為滯后,沒有跟上新技術的步伐,也正是如此,導致廢氣監測工作的偏差。所以我們應當對新型技術方法進行高度重視,并做好監測方法的更新。
安全防護也是環境污染源廢氣監測中必須要重視的工作。通過有效開展安全防護工作,能夠確保監測人員的人身安全,降低污染物對其產生的傷害。當前很多冶煉廠、化工廠等在生產中都會排出大量廢氣,這些氣體分子量較小,并且具有較強的刺激性氣味,很容易被人體所吸收[5],所以在治理廢氣之前需要對污染源中的廢氣進行全面監測。監測人員在從事廢氣監測工作時往往需要置身于惡劣環境中,難免會吸入被污染過的廢氣,這就會導致其免疫系統被損害,免疫力下降,所以監測人員必須要做好防護工作,配備齊全的防護設備。具體來看,可以從如下幾點開展安全防護工作。
(1)定期開展監測有關的安全講座或者技能培訓,使廢氣監測人員能夠意識到安全防護的重要性,并不斷提升工作技能。這需要提高對監測技能可操作性的重視,降低由于操作問題而造成事故的可能性。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一些模擬演練活動,使監測人員通過參加多種多樣的模擬演練提升自身防護的能力及隨機應變能力,更好地勝任工作。比如可以每周開展一次監測安全講座活動,做好講座主題的設定,明確講座的主要內容,邀請經驗豐富的環境污染源廢氣監測專家到企業中開展講座,為監測人員傳遞更多的監測安全注意事項,解答監測人員的疑惑等,還可以每個月或者每半個月開展一次安全監測模擬演練活動等[6]。
(2)在開始監測之前,要集中小組力量,全面調查監測對象,明確監測物的大致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然后科學進行監測設備的選擇,并制定詳細的監測方案。比如,要求小組成員多方面收集監測對象的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收集相關信息,也可以通過實地走訪或到企業調研收集相關信息等,并進行勘察,對信息進行系統整理和歸類等。
(3)監測過程中,要將事先制定的監測方案作為依據,根據對應的要求開展監測工作,并進行采樣孔的挖設,盡量使監測點位符合要求,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監測結果的誤差,保護監測人員的人身安全。別外,還需要監測人員提前對監測方案進行詳細分析,明確每一個步驟的工作,并科學管控自身的行為,降低隨意心理,嚴格依據對應的要求開展工作。
(4)假設監測點位離地面之間的距離較遠,那么要提前準備扶手、梯子等輔助工具,并對監測設備進行科學檢查,確保監測設備處于正常運行的狀態,且能隨時運用其開展監測工作,在所有準備工作做到位之后再進行監測工作。
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是一項特別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涉及到諸多方面的內容,且對監測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監測人員只有具備較高的專業化技能,且做好安全防護才能夠更好地開展監測工作。本文對環境污染源廢氣監測的流程進行了詳細總結,并從三個方面提出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質量的控制措施,即科學把控濾筒質量、科學測定工況與排量、更新監測方法。希望本文能夠為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質量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