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建
(上海市青浦區環境監測站 201799)
環境執法工作中,環境監測保護是主要工作目標。為了有效開展環境執法工作,精準、合理而科學的環境監測數據報告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據此調整環境保護戰略、指導與決策,有助于全面落實各項環境執法措施與政策,更好地開展環境保護工作。另外,利用環境監測數據,可有效評估當前的環境水平,為環保工作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
環境監測主要是指通過有效搜集相關環境質量數據,并結合實際情況獲得環境指標參數。在環境監測過程中,相關人員要清楚了解環境監測各環節,并結合自身經驗有效處理環境監測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應用相關措施監測或分析環節監測指標參數,以此充分掌握現階段環境質量與環境變化之間的規律[1]。只有合理開展環保工作,方可充分發揮環境監測的作用,并從理論上為環境執法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從而全面保障環境質量,盡可能減少或避免環境污染。
環境執法主要是指相關環境管理權力部門采取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措施,對違反環保法規的環境污染行為進行合理監管,依法開展環境保護工作。此過程中污染較大的項目會被禁止施工,同時要求企業改造環境工程機械設備,確保其與環境管理各項規定保持一致,以此達到減輕環境污染、全面保障環境質量的目的,并以此為契機促進企業與相關部門更好地開展環境保護工作。
比如,相關調查發現,某地進行交通車輛污染治理工作中,交警與交通及環保部門聯合執法30多次,與市區執法組聯合執法多達15次,超載車輛查處約700輛,存在散落物車輛查處200多輛,拖拉機查處80多輛,罰款余額超過70萬元[2]。
因每項污染源數據都有一定的時效性,所以環境監測過程中,要根據污染源變化情況及時采集并分析污染區域數據,確保環境監測中獲得具有時效性的數據,為后期環境執法工作奠定基礎。另外,根據環境監測數據時效性,適當調整環境執法措施,使其與環境污染變化規律保持一致,可保障環境執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環境執法中環境監測數據的應用具有合法性特征,其包含監測標準、資質、結果及流程。其中,合法的監測標準主要表現為結合我國提出的環境質量監管要求制定相應的監測標準,確保其滿足環境發展需求[3]。監測資質的合法性表明相關工作人員要通過一系列認定,滿足崗位需求才能參與環境數據監測。而監測流程的合法性則表現為環境監測工作中,工作人員要根據監測目標統計、整合與分析各項數據,確保獲得真實并可靠的數據。最后,環境監測結果的合法性是必須根據監測數據獲得相應的結果。
環境執法中環境監測數據的應用還具有統一性,以此保障環境監測工作獲得完整統一的數據,無論環境監測哪一環節都可充分發揮其作用,由此增強環境監測數據間的關聯性。數據整合過程中,必須確保環境監測數據有章可循,明確監測數據的來源與整合目標,以此更好地進行環境監測統計和環境質量分析,有效保障環境執法工作[4]。綜上所述,環境監測數據統一性非常重要,相關人員要準確記錄各項監測數據,并結合實際情況做好拍照或視頻錄制,從而順利完成環境監測工作。
環境執法工作中,環境監測數據的應用還表現為應用的多樣性?,F階段,環境監測工作中,監測數據的真實與可靠是充分發揮監測作用的重要前提,只有保障環境監測獲得真實可靠的數據,才能更好地開展環境執法工作。實際工作中,為了保障獲得更加真實、可靠的環境監測數據,可以通過應用多樣化的環境監測方法,有效引入現代化計算機與網絡技術,擴大環境監測信息獲得渠道,然后再對比這些信息的方法來獲得真實、可靠的環境監測數據。在此基礎上,環境執法工作還應充分發揮環境監測報告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環境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環境管理中明確了環境監測的職能范圍,由此提高了環境執法中環境監測的地位。這些在相關法律體系中都可以看到,比如在《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監測工作的決定》中提出:本質上來講環境監測屬于一種政府行為,是相關環境監測部門進行環境規劃、協調與監督的重要渠道,也是監督違反環境法律規章與管理制度的重要技術。
環境監測旨在及時、準確而全面地反映環境質量出現的問題與變化趨勢,以此為環境執法提供合理的參考依據。因此,環境監測數據必須準確可靠。此外,我國制定專門法律規定計量核定環境監測數據。比如,《計量法》中規定了各企事業單位監測安全、醫療及環境所使用的工具,必須進行強制檢測核定。環境監測計量認證對于提高環境監測的能力和可靠性至關重要,可以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
實驗室認可主要指權威機構對實驗室出具的具有監測類型能力或資質正規的承認證明。在我國,實驗室認可是結合與實驗室認可委員會標準相同的國家標準,使用國際通行法進行實驗室認可的。實驗室認可有利于提高實驗室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同時有助于提高環境檢測站管理的技術水平。質量管理體系能夠確保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與技術標準執行環境監測,以此保障公正合法地進行環境監測工作。此外,實驗室監測應用概率、統計與抽樣監測等量化技術指標,強化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與權威性,監測質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環境執法時,要嚴格依照國家與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明確分析監測技術規范與方法標準,規范監測程序。其中,污染物排放標準數據應以監測技術規范和方法標準分析為指導,以污染物排放標準為依據評價企業排放的污染物是否達標。因此,根據環境執法特點,嚴密控制現場環境監測質量,有效設計采樣方案,對采樣點位與頻次進行合理優化尤為重要。在此過程中,采樣時間要結合相關標準,比如根據日均值或瞬時值確定相應的標準;污染事故現場監測中需根據清潔對照點與現場平行樣做好采樣量。廢水采樣過程中還要注意樣品保存條件和分樣均勻性。監測固定源廢氣時,要注意檢查管道漏風與異常風量情況。設置上風向對照點時,要充分考慮周邊干擾源。
整個環境執法過程中,要注意監測過程的痕跡化,其主要是指在質量控制與時間順序方面增強痕跡意識,依照固定證據鏈要求,保留完整的文字、電子檔案、實物及圖片等工作記錄,不能出現空白與間隙,確保所有監測過程與數據都有相應的法律依據。
現場采樣過程中,要做好樣品外觀、固定劑、重量、體積與形態等信息記錄,還要記錄監測過程中工況及周邊污染源帶來的影響,被測方與監測人員均需簽字確認現場采樣記錄。重要執法監測,要注意采集充足的樣品便于后期進行復測與留存,在配合環境監察部門執法時,對于換件環節與重要采樣點要做好拍照、錄音或攝像取證。在樣品保存運輸過程中,現場要做好樣品封樣,認真記錄并加強環境條件與運輸安全控制。此外,要結合企業提供的廠區與工藝平面圖繪制現場監測示意圖來標明布點監測情況。另外,噪音與氣體點位要應用GPS定位并在原始報告與記錄中做好標注。所用現場測試儀器與采樣信息,應交由專人保管,確保不會出現遺漏或差錯,同時注意明確記錄與實驗室交接的整個過程。
環境執法監測中,監測報告是最終成果,必須要全面而真實地展現監測信息,其監測理論與數據要能夠經得起考驗與質疑。監測報告中必須要明確自行采樣或來樣委托等信息,而且報告中還要體現樣品的唯一性與狀態描述,如果報告中有分包項目,分包實驗室直接以監測站名義出具的報告必須注明分包方資質。此外,采樣過程中,環境條件與其它因素也會影響監測結果。另外,監測過程要有完整的支撐材料,必須認真做好樣品交接、留存、現場采樣、實驗室環境監控與儀器使用等記錄,全面對比分析監測任務與原始記錄。
社會經濟發展中,人們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環境相關問題不斷增多。環境執法工作中,污染事件也比較常見,在處理此類問題時,環境檢測數據可為其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環境執法工作中發生突發事件時,檢測部門要有效分析采樣工作并及時提供數據資料,科學分析事件發生原因,便于環境執法部門有效處理突發事件。根據檢測數據處理污染事件可有效提升環境執法工作效率。
綜上所述,環境質量測量過程中環境監測非常重要,其可保證環境執法工作的順利進行,并提供可靠的數據信息。所以,準確的環境監測數據對于環境執法工作非常重要。此外,還必須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強化對于環境監測數據的分析與收集,充分發揮其作用,助推環境質量的提高,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