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宇
(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環境監測站,四川 宜賓 644100)
臭氧屬于地球大氣中的微量氣體之一,是大氣中氧分子受到太陽輻射,分解成氧原子之后,氧原子又和相鄰的氧分子相結合生成的。臭氧具有非常強的氧化能力,會對人的眼睛和呼吸道產生強烈的刺激,從以往研究資料中可以發現,臭氧的超量存在會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通過對空氣污染物中的臭氧進行全面監測,進而采取相應措施對其在大氣中的含量占比加以控制,能夠有效減少環境污染,為人們營造健康舒適的生活空間,因此對臭氧做好監測與防治工作就顯得意義重大。
本文以四川宜賓地區為研究對象展開相關分析。該城市氣候環境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相關人員在對其進行監測時所采用的儀器主要以臭氧分析儀為主,利用紫外熒光法進行全天的持續監測。
根據相關監測結果得知:該地區臭氧濃度處于較高的狀態,要比正常標準要求高出一些,此情況通常發生在春夏之交,此時氣候較為晴朗,風速也較為適宜,但是溫度呈現出不斷升高的趨勢,光化學反應較為突出,因此這個時候會產生大量的臭氧。在對該城市全年監測數據進行深度剖析后發現,臭氧的濃度變化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晝夜差別,這是因為白天太陽升起后臭氧濃度就會持續上升,最大值通常在下午兩點到三點之間,緊接著臭氧濃度慢慢降低,直到傍晚臭氧的濃度才會回落到較低的狀態,最低值往往在傍晚發生[1]。特別是在夏季,臭氧濃度的日變化差可達7倍之多。該區域臭氧濃度在一定時期內會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季節變化特征。從春季開始,臭氧濃度將逐日增加,特別是在夏季,逐漸達到全年最大值。峰值后隨時間逐漸減小,在冬季達到最小值。實踐調查表明,該地區臭氧濃度是從7月份達到頂峰后慢慢降低,逐漸呈現出“v”字型的趨勢。很明顯,當5月到8月太陽光照比較強烈的情況下,臭氧濃度較高;在12月與1月光照受限時,臭氧濃度就會呈現較低水平。

圖1 某地臭氧監測平均濃度變化情況
在對環境空氣污染物監測時,需要選用49c型紫外吸收式臭氧分析儀。并且將樣品氣管口放置在臺面1.5m的高度,周圍要盡量避免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每隔一個小時測量一次數據。在每天上午8:00~10:00,中午12:00~14:00,以及下午16:00和18:00分別記錄一次,對現場采樣的數據結果進行統計,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對空氣污染濃度進行評價。
根據測量結果顯示,臭氧每小時的平均濃度,在上午監測的數據全部合格,在中午和下午監測時有部分數據不合格,監測合格率分別為100%、94.74%以及93.98%[2]。由此可見,臭氧在早晨的濃度含量達到了預期要求,受光照強度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臭氧的濃度顯著增加。不同讀數特征的臭氧濃度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趨勢。在1、5月份的濃度達到最高值,在7、8月份濃度達到最低值。從臭氧濃度分布的總體情況看,其含量的季節性和日變化特點非常明顯,全天濃度最高峰出現在中午,而全年濃度最高峰則集中在5~8月份左右,說明臭氧與太陽輻射和氣溫密切相關,隨著溫度度及天氣條件的變化,臭氧濃度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要盡量避免在臭氧濃度達到高峰時出行,以減少臭氧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為有效控制臭氧在大氣污染物中的含量,需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制定嚴格的技術管理標準,并且要盡量減少氮氧污染物及其揮發物的排放,加強城市污染物的有效處理。此外還要對臭氧含量進行全面實時監控,因為臭氧的產生與氮氧化合物和揮發物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所以必須從這兩方面對臭氧進行綜合處理。
現階段,臭氧早已成為該地區關鍵的環境空氣污染物之一。若想實現對臭氧的全面防治,除了要將相關法律法規落實到實處外,還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規范標準。因此,為了加快該地區的發展,對其做好抽樣防治工作勢在必行。
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以下幾種防治策略:一是加大環保力度,共創綠色家園;二是進行監督控制,實施綜合防治;三是對能源結構加以完善,減少燃煤用量以及各種機動車排放量,具體內容如下:
該地區應當把習近平主席生態文明思想滲透到黨委理論學習內容當中,并在第一時間對以下幾種問題進行深度剖析:一是部署問題;二是生態文明建設問題;三是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等,同時要進一步推動各行業綠色發展,將以下幾項工作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一是大氣防治工作;二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三是長江保護修復工作,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八大戰役”,結合實際狀況構建切實可行的生態文明體系,從根本上降低出現臭氧含量超標的概率,建社綠色家園[3]。
從實際情況看,臭氧的形成主要與以下兩類物質密切相關:一是氮氧化合物;二是揮發性有機物。所以在臭氧防治工作中,一定要在全面了解這兩方面因素的基礎上進行。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因為該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所以容易受到外部地區的干擾。因此要求相關部門有針對性地做好資源整合工作,加大綜合防治力度。由于氮氧化合物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在不同地區存在的比例不同,所以該地區的環保部門應當主動與有關科研機構保持聯系,以便對臭氧衍生物做真實、具體的分析,通過監測儀器和切實可行的監測手段加大對排放源的管控力度,實現對臭氧科學預防和控制的目的。
受區域因素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空氣污染非常嚴重。環境保護部門要配合科研機構深入分析臭氧的形成機理,制定合理的監測方案,提高臭氧環境質量監測的整體水平。借助科學的檢測儀器和檢測方法,加強臭氧監測的整體效果,有效預防臭氧對環境造成污染。還要加大能源結構的優化與調整,采取有力措施減少燃煤使用和機動車排放。由于在冬季燃煤取暖方式非常普遍,會導致冬季臭氧濃度升高,因而通過對燃煤用量的有效控制,能夠保證臭氧濃度得到有效抑制。
另一方面,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隨著機動車使用數量的增加及其他污染源的出現,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使空氣中的臭氧濃度顯著升高,對生態環境保護和人體健康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必須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防范措施,重視交通系統的建設,鼓勵公民乘坐公交、輕軌、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控制機動車的使用量,推廣小排量汽車,合理控制汽車尾氣排放,有效減少臭氧污染,促進生態環境保護,滿足人體健康的需要。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執法力度,對不滿足環保要求的車輛做好限行工作,禁止其在道路上繼續行駛。第二,政府應當對交通體系的建設予以高度重視,盡可能降低機動車的使用次數,引導廣大人民群眾乘坐公共汽車等相關交通工具[4]。第三,在指定的時間內向群眾推廣排污量不大的車輛,并針對購買這些車輛的人群予以適當的補貼。
我國政府大力提倡環境保護,推出了一系列生態環境治理的政策法規,加大了對空氣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力度。在空氣環境監測過程中,必須引起相關部門對空氣環境質量監測體系的高度重視,才能保證資金、技術的投入與支持,確保空氣環境質量監測水平的顯著提升。所以在開展空氣環境質量監測工作時,要及時轉變有關部門的思路,從宏觀上和微觀上加強對空氣環境質量監測工作整體的質量管理。在我國全面開展綠化工程,全民植樹,來有效治理土地荒漠化的問題,還要積極提倡退耕還林政策,保證地表空氣環境快速恢復。
空氣環境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社會公共衛生以及社會財產具有非常重要影響,相關部門必須要深刻認識空氣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的重要性,明確空氣環境質量監測工作意義、作用,使監測人員能夠了解自身的職責與使命,工作過程中嚴格按照監管要求進行分析。積極擴大宣傳力度,張貼海報橫幅,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高對空氣環境的保護效果。還要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通過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體軟件,提高宣傳的整體效果。
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快速提升的背景下,汽車的應用數量與日俱增、其他污染源的不斷涌出,致使臭氧污染問題越發突出,加大監測與防治力度已成為維護生態環境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相關部門不斷強化自身職責意識,并以實際行動帶動公民主動參與到環境保護事業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