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敏
(黎明職業大學,福建 泉州 362000)
傳統刺繡藝術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繡品的材料和圖案可以反映特定時期的社會背景、經濟狀況、歷史文化以及審美水平。因此,傳統刺繡不僅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展示,同時也呈現了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對現代服裝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服裝設計師必須對我國的傳統刺繡藝術形成較為全面的了解,并不斷創新傳統刺繡藝術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充分發揮傳統刺繡藝術的實際價值,進一步促進傳統刺繡藝術的繼承與發揚,同時也為現代服裝藝術的良性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刺繡又被稱為“針繡”和“繡花”,主要是指根據設計的花樣在織物上進行穿刺運針,通過繡跡構成相應的文字或者圖案的一種藝術形式[1]。在我國的歷史發展中,傳統刺繡藝術的內容非常豐富,技巧流程相當嫻熟,紋路和樣式也非常多元化。我國的傳統刺繡藝術源于遠古時期,該時期的統治者將藻、火、彝以及粉米等十二章紋圖案繡在衣服上;在商周時期,出現了紡織業以及縫紉工藝,刺繡樣式也具有比較固定的規格,針法以平繡和鎖繡為主;到戰國秦漢時期,我國的傳統刺繡藝術達到了第一個鼎盛時期,該時期墓葬中出土的絲織品上大多數有刺繡圖案,紋樣以龍、鳳、虎、花草以及藤蔓為主,特征主要為寫實與抽象并重,并且刺繡形象細長清晰,具有較大面積的留白;在漢代,刺繡開始顯露它的藝術之美,并且這個時期的社會經濟較為繁榮,因為絲織產業也獲得了十分快速的發展,刺繡制作逐漸趨于多元化和專業化,刺繡技藝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在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開始盛行,在很大程度上擴展了刺繡的題材和內容,許多人通過繡像來達到積功德的根本目的,同時繡女們也開始用劈針來代替鎖針,因此刺繡的制作效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唐宋時期,刺繡的針法已經較為齊全,被廣泛用于服裝裝飾中,刺繡的做工更加精巧,色彩也更加華麗;在宋代,我國的手工刺繡達到了巔峰時期,該時期的刺繡受到院體畫的影響較大,人物、山水、花鳥、樓閣等刺繡樣式的構圖較為簡練,并且刺繡針法已經超過16種,該階段刺繡的色彩運用較為淡雅素凈,并且針法也十分細密;在元代,政府部門在各個地區設置了大量繡局,由于元世祖忽必烈對藏傳佛教十分推崇,該時期的刺繡呈現出濃厚的宗教色彩,元蒙貴族比較喜歡用金線進行刺繡,因此,金線繡在元朝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在明代,刺繡的素材逐漸開始多元化,發繡、紙繡、貼絨繡以及平金繡等多種刺繡素材相繼出現,對我國傳統刺繡藝術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在清朝,刺繡具有很強的寫實性和裝飾效果,刺繡圖案主要是大型纏枝花卉和幾何圖案,到了清朝中期,刺繡圖案越來越小巧精細,并開始應用一些西方的花卉圖案,色彩搭配更加艷麗豪華[2]。明清流傳于閩臺兩地的宗教繡品金蒼繡與唐時“蹙金繡”工藝相同,在羅緞的底子上,用金絲線繡出各種各樣的美妙花紋,特殊針法有荔枝跳、菠蘿凸、三疊線、龍鱗迭甲等。因為繡線包著金箔的樣子和蔥相似,民間叫金蔥繡,后雅化為金蒼繡,已經被列為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我國具有十分悠久的刺繡歷史,刺繡圖案和刺繡樣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龍紋、云紋、山水、花鳥以及魚蟲等。這些圖案不僅具有優美的外觀形態,同時也寄托了豐富的思想感情,因而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藝術觀賞性。在我國傳統刺繡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刺繡樣式中還存在一些敘事性的圖案,這些圖案在某種程度上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各個圖案之間具有很強的連貫性。
對于傳統刺繡藝術的圖案樣式而言,刺繡人員不會刻意追求完美的比例以及逼真的效果,反而更加重視刺繡圖案的傳情達意。傳統刺繡圖案大多具有明顯的寫意特點,部分圖案僅通過簡單的線條繪制,就可以簡單明了地表現出事物的內在特征。因此,在傳統刺繡藝術的應用過程中,設計人員一定要抓住事物的內在特征和規律,更加準確地表達出傳統刺繡藝術中蘊含的情懷。
在傳統刺繡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大多數圖案都具有絢麗的色彩,可以給人更加強烈的視覺沖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繡品的藝術性。與此同時,人們在進行刺繡作品的創作過程中,色彩搭配也具有明顯的對比效果,常見的色彩組合方式有紅配綠、紅配黑以及紅配黃等。除此之外,民間刺繡的圖案創作經常會應用到退暈以及色暈的刺繡方式,可以對圖案的顏色進行合理調節,進一步增強繡品的藝術性和層次性。
傳統刺繡藝術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合理運用,對現代服裝藝術的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首先,打破傳統設計的完整性。傳統刺繡藝術的圖案形象較為完整,但是也具有呆板和固定的不足之處,這對傳統刺繡藝術的繼承和發揚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傳統刺繡藝術與現代服裝設計的有效融合,可以切實打破傳統刺繡藝術的完整性。在此過程中,服裝設計師可以將傳統刺繡藝術中的圖案進行合理的分割,并對其進行必要的構圖處理,使其更加符合現代服裝藝術的切實需求[3]。比如某服裝設計師在連衣裙后背設計中,通過傳統刺繡藝術,將其設計成鏤空樣式,達到裝飾腰線和突出曲線的設計效果。其次,增加現代服飾的美感。傳統刺繡藝術的刺繡手法和刺繡圖案精美細致,可以增強現代服裝的美感和設計感,對優化現代服裝藝術大有裨益。如今,國內大部分設計師在服裝設計過程中都會考慮用刺繡手法來提高服裝的藝術價值,國外手工重金的高定服裝也采用了刺繡工藝來提升服裝的品質和美感。
在傳統刺繡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刺繡主要是通過人們手工完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傳統刺繡品的整體質量,但是制作效率相對較低,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及服裝發展的需要。為了進一步擴大傳統刺繡藝術的影響范圍,相關人員要結合當前的科學技術和工業化發展趨勢,不斷加強傳統手工刺繡方式與現代工業化之間的有效結合,并利用智能制造及現代工藝來替代傳統的手工刺繡方式。現代新技術、新工藝不僅可以切實提高繡品的制作效率,還能夠有效保留傳統刺繡藝術的內在美感,進一步滿足現代服裝對傳統刺繡藝術的實際需求。比如,某服裝設計師在進行現代服裝設計的過程中,利用現代的機器設備,完成了傳統刺繡圖案在現代服裝上的制作過程,同時還將該圖案印染在現代服裝上并形成鏤空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現代服裝的設計感[4]。但是,在傳統刺繡藝術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制作的具體實踐中,當使用一些針法較為講究的特殊刺繡圖案時,服裝設計師也不能過分依賴現代的機器設備,需要回歸傳統手工技藝,進一步提高傳統刺繡藝術的審美價值,使得現代服裝設計呈現出更加獨特的視覺享受。因此,在應用傳統刺繡藝術的現代服裝設計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加強傳統刺繡藝術與現代服裝設計之間的融合,使二者能夠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為現代服裝藝術的發展夯實基礎。
在傳統刺繡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很多圖案樣式都具有特殊的寓意,甚至部分圖案只能被特殊的群體使用。但是,在現代服裝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傳統刺繡藝術的圖案寓意逐漸被削弱,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傳統刺繡圖案的應用范圍,同時也進一步優化了現代服裝的設計形式。比如傳統刺繡藝術中的龍紋是皇權的象征,在古代只能應用于皇帝、皇子的服裝中,普通百姓被禁止使用。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已經被推翻,君主制度也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在現代服裝設計中,龍紋的傳統刺繡圖案已經可以被隨意使用[5]。針對這種情況,現代服裝設計師在開展日常工作的過程中,不必局限于傳統刺繡藝術的圖案寓意,而是應該根據現代服裝的設計需求,合理選擇傳統刺繡藝術中的各種圖案,使得現代服裝設計能夠呈現出自身的獨特魅力,進一步凸顯現代服裝藝術的形式美。
傳統刺繡藝術在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變革之后,圖案已經形成了一種較為固定的模式,并且在服裝設計中的位置也較為單一,一般集中在服裝設計的中央位置和一些較為顯眼的位置。這種設計方式會產生庸俗和死板的視覺效果,無法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在服裝設計逐漸多元化的現代社會,人們對于服裝樣式的喜好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對服裝設計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因此,服裝設計師必須結合人們的實際需求以及市場的發展趨勢,不斷創新傳統刺繡的裝飾模式,科學設置傳統刺繡藝術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位置及表現形式,進一步提高現代服裝的設計感。比如在現代服裝藝術的發展過程中,設計師會考慮將傳統刺繡的圖案放在服裝的肩部、側腰等部位,不僅可以打破思維定勢和審美疲勞,還能進一步提高現代服裝的靈動性,在很大程度上優化現代服裝藝術給人帶來的視覺體驗。與此同時,設計師在應用傳統刺繡藝術的工作實踐中,還應對傳統刺繡藝術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新,結合當前消費者的切實需要以及時尚發展的潮流,不斷促進傳統刺繡藝術中圖案樣式的多元化發展,并進一步優化圖案裝飾和顏色搭配,使得現代服裝設計能夠實現功能性和審美性的協調發展,使現代服裝藝術呈現出更強的美感。比如在Couture Fall 2016秋冬巴黎高級定制發布會上,很多設計作品就是在同一色系的薄絲上繡金銀線,并用珠繡和盤金工藝等立體繡花方式進行裝飾點綴,呈現出一種雍容華貴的視覺效果。設計師還利用傳統刺繡藝術中的錦鯉紋樣進行服裝腰背部分的設計,使得服裝的設計更加靈活生動,并且具有濃烈的中國意蘊[6]。
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傳統刺繡藝術已經逐漸成熟,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現代服裝的審美價值。為了進一步加強傳統刺繡藝術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設計師必須根據消費者的切實需求以及時尚發展的潮流,加強傳統手工刺繡方式與現代工業化的有效結合,適當削弱傳統刺繡中圖案的特定寓意,創新傳統刺繡的裝飾模式,為現代服裝藝術的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