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芳 ,蔡 莉 ,劉佳美 ,胡 燕 ,馬 羽
(1.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2.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政治、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民族間均衡發展問題備受關注,接受高質量的教育,是我國少數民族年輕一代推動本民族發展的主要途徑[1]。四川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少數民族學生眾多,教育背景、語言文化、生活環境等與漢族學生有差異性。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消除民族間發展的不平衡,我國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制定高考加分、同等條件優先錄取等優惠政策,因而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在入學起點上有差異[2-3]。本文主要分析四川地區某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混合教學班內科護理課程考試成績,了解少數民族學生專業學習情況,探討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效率的方法。
本研究以四川地區某高職院校護理專業A、B、C、D 4個少數民族與漢族混合教學班173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漢族學生129人,少數民族學生44人。A班學生45人,漢族31人,少數民族14人;B班學生41人,漢族35人,少數民族6人;C班學生44人,漢族36人,少數民族8人;D班學生43人,漢族27人,少數民族16人。少數民族學生中女生42人,男生2人,平均年齡(21.0±1.63)歲;彝族40人,藏族2人,回族1人,土家族1人;來自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樂山市、攀枝花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雅安市。
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混合教學,授課教師、教學方法、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均一致,期末對A、B、C、D 4個班進行內科護理課程閉卷考試。考試內容為腎內科、血液科、內分泌內科、風濕免疫科、神經內科、感染科常見疾病患者的護理,試題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難度適中。考試題型包括選擇題和案例分析題,選擇題由讀卡器閱卷,案例分析題固定專人閱卷,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誤差。滿分100分,≥60分即為及格。自編調查問卷,對44名少數民族學生基本信息、教學意愿、教學評價等進行調查。
應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組間平均成績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及格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入學時錄取分數相差較大,但入學后隨機分班進行混班教學。筆者在授課過程中發現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態度積極,平時作業完成情況良好,但查閱文獻多顯示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成績較漢族學生差[4-6],遂分析比較4個混合教學班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結果如下。
173名學生中,少數民族學生內科護理期末理論考試平均分為(69.32±11.96)分,漢族學生平均分為(73.22±10.06)分,兩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少數民族學生及格36人,及格率81.82%;漢族學生及格116人,及格率89.92%,及格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本研究以班為單位統計了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考試平均成績,并進行組間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1。A、B、C、D 4個班中,只有C班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平均成績差異有顯著性(P<0.05),漢族學生平均成績高于少數民族學生;A、B、D 3個班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平均成績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4個班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內科護理考試平均成績比較(±s,分)

表1 4個班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內科護理考試平均成績比較(±s,分)
民族 B班7 8.1 7±7.2 8 7 5.6 0±9.9 3 0.6 0 4 0.5 5 A班少數民族漢族t值P值6 9.3 6±1 4.2 8 7 3.4 8±1 0.2 4-1.1 0 2 0.2 8 C班6 7.0 0±1 1.0 8 7 5.0 8±7.9 5-2.4 1 7 0.0 2 D班6 7.1 3±1 0.9 2 6 7.3 3±1 0.7 0-0.0 5 9 0.9 5
本研究統計了各班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內科護理課程考試及格率,結果發現各班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考試及格率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見表 2)。

表2 4個班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內科護理考試及格率比較(%)
對44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自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40人愿意與漢族學生共同學習,占90.91%。
四川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第二大藏族聚居區,有多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本研究中的少數民族學生來自涼山彝族自治州、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攀枝花市鹽邊縣等地。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少數民族地區醫護人員需求劇增,而漢族學生多不愿到少數民族地區工作,培養少數民族醫護專業人才迫在眉睫[7]。國家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大學生培養工作,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本研究所調查高職院校在錄取少數民族學生時降低了30分。有研究發現,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知識面較窄,加之對純漢語教學不適應,因此在大學期間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情況不及漢族學生[8-9]。
內科護理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考點,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廣泛。本研究通過比較高職護理專業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內科護理課程考試成績,發現少數民族學生考試平均成績略低于漢族學生,但及格率無顯著性差異,4個班級中只有一個班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考試成績有顯著性差異,表明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學習成績差異逐漸縮小。究其原因:(1)部分地區少數民族與漢族文化交流較少,導致少數民族學生對漢語掌握不好,不適應漢語教學[10-11]。本研究中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混班教學,學生間溝通交流頻繁,利于少數民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調查中90.91%的少數民族學生愿意與漢族學生共同學習也證實了本觀點。(2)隨著改革開放與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少數民族學生基礎教育取得了重大進步[12]。(3)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態度端正,積極認真,求知欲較強。然而,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是研究對象數量有限,可增加樣本量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