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明,李美楓,袁汝華,馬城楠,高杏根,蔡 平
(1.河海大學水利經濟研究所,江蘇南京 211100;2.河海大學商學院,江蘇南京 211100;3.江都水利工程管理處,江蘇揚州 225200)
結合新時代治水新方略、水利現代化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高質量發展高水平管理、“補短板、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智慧水利”建設等政策需求,水利工程管理還存在不少問題與不足。精細化管理是現代化管理發展的產物,是升級規范化管理、助推水利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手段,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作為管理理念貫徹到日常管理成為必然趨勢?,F有關于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的研究多圍繞總體思路設計,或是從工程實踐層面總結經驗。侯昊華等[2]提出水利工程現代化和精細化的關系及其主要內容,周燦華等[3]分析江都管理處實施精細化管理的現實需求、現階段目標并總結了經驗做法。傅春等[4-6]分別從水利現代化和水利工程現代化角度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并做實證分析,證明了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合理性。高玉琴等[7]基于云理論建立了水閘工程管理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曹飛鳳等[8]基于模糊聚類循環迭代法確定指標權重,對水利管理與服務能力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實證分析。
因此,為了衡量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層次,了解運行效率,立足水利現代化和水利改革總基調,結合管理理論與水利工程管理實踐,以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為評價對象構建指標體系,運用主客觀的組合評價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作為水利工程管理標準化、規范化的進一步延伸,精細化管理呈現的是一種思想理念,具有“精、準、細、嚴”的核心特征,要求制定嚴謹全面的管理流程、標準及制度,全員嚴格遵循,堅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強化效能考核,管理機制循環反饋、持續改進,推進管理由靜態向動態的轉變,進而有效促進部門協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管理質量,確保水利工程安全高效運行,是助推行業強監管及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手段[9]。
《江蘇省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評價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評價辦法》)側重于工程管理業務及與之緊密相關的工作,主要包括管理任務評價、管理標準評價、管理流程評價、管理制度評價、內部考核評價、管理成效評價等6 個方面。通過研究相關水利工程的精細化管理過程,借鑒項目管理知識體系PMBOK 的10 大知識領域框架,初步提取并細化為14 個模塊,分別為組織、制度、成本、質量、進度、安全、現場、技術、生產要素、人力資源、風險、合同、溝通和文檔。
由于指標需具有普適性、代表性、針對性等特點,因此結合水利工程管理處實際情況對上述要素進行調整[10-11]。第一,水管單位在運營期間,生產要素、風險以及溝通層面所涉內容偏少,因此對這三類指標予以剔除;第二,水管單位財務方面主要涉及的內容為各類經費的審批及相關費用調度等,因此將成本管理替換為資金管理;第三,將合同管理與文檔管理合并為檔案管理;第四,借鑒《評價辦法》,加入標準管理、流程管理和評價管理3 個指標,并將技術管理相關內容融入流程管理。最終指標體系包括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標準管理、流程管理、資金管理、進度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現場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以及評價管理等13 個指標。
將上述指標整理歸納為架構層面和運營層面兩部分。架構層面是體系、框架的建設,包括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標準建設和流程建設,為精細化管理貫徹落實提供組織制度層面的保障;運營層面是指水利工程運行過程中的業務管理,主要包括資金管理、進度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生產管理、現代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和評價管理,為精細化管理運行工作提供依據和支撐。構建3 個層次的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 所示。
相較于專家憑借主觀經驗直接確定權重,借助層次分析法[12-13]確權更為直觀合理;德爾菲法對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運行情況打分評級;灰色白化權函數聚類法對管理運行現狀情況的等級進行分類;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分別評價架構層面指標、運營層面指標,最后進行綜合評價。多種方法綜合運用,將專家的主觀感受由定性轉為定量,增加了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水平評價的合理性。
確定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評價對象集、評價因素集和評語集。
a.確定評價對象集。

b.確定評價因素集。①一級評價要素:

②二級評價要素:

式中:Uij為Ui包含的第j個要素。
c.確定評語集。對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水平采用5 等級劃分法進行綜合評價:

運用層次分析法,分別對準則層和指標層中各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判斷,構造比較判斷矩陣,得到各準則層和指標層要素的相對權重,最后得到組合權重W[14-15]。

式中:wi(i=1,…,i,…,m)反映的是指標層中任意指標對于目標層的權值,且滿足

采用1~9 標度法,邀請專家對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比較,根據已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分別建立一級評價指標和二級評價指標關于評價對象的判斷矩陣。
λmax、CI以及CR分別為矩陣最大特征向量、一致性指標以及一致性檢驗因子(表1),其運算公式如下:

圖1 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結構


表1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
一般地,若各層指標的一致性檢驗因子CR均小于0.1,則通過一致性檢驗,可以認為判斷思維的邏輯性保持一致,判斷矩陣合理,可以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各指標權重系數如下:

3.3.1 構建專家評分矩陣
選取若干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研究人員,按照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及指標說明對指標層要素進行打分。研究人員需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并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精力集中。將r 位專家對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運行情況進行評價,并將評價數據構成矩陣D,矩陣中每一行表示某位專家對指標層所有因素的評分,每一列表示r位專家對指標層指標的評分。dki表示第k位專家對第i個指標的評價值。

3.3.2 劃分評分等級及等級矩陣
為便于調查,將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評價結果分成5 個等級(表2)。

表2 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運行評價等級表
選取各等級所涉范圍的中間值,確定評判等級矩陣。

3.4.1 建立灰類灰數及白化權函數
利用灰色聚類理論對專家評分進行處理,確定該聚類對象類別。其中,采用基于中心點三角白化權函數。根據表2 將評價對象劃分為5 個灰類,因此i指標的取值范圍劃分為5 個灰類。設λx為第x灰類的中心點,是最有可能屬于該灰類的值。將i指標x灰類的取值范圍確定為[λx-1,λx+1],根據實際情況及評價等級,確定第一灰類的右端點為10,第五灰類的左端點為0[12]。
第一灰類:灰數為dki∈[7,10],其白化權函數f1(dki)如下所示:

第二灰類:灰數為dki∈[5,9],其白化權函數f2(dki)如下所示:

第三灰類:灰數為dki∈[3,7],其白化權函數f3(dki)如下所示:

第四灰類:灰數為dki∈[1,5],其白化權函數f4(dki)如下所示:

第五灰類:灰數為dki∈[0,3],其白化權函數f5(dki)如下所示:

3.4.2 確定灰色評估值矩陣
利用白化權函數求出dki屬于第x類評價標準的權值fx(dki),x∈(1,2,3,4,5),據此得出評判矩陣的灰色統計數(記為γix)和總的灰色統計數(記為γi):


r位專家對指標層第i個評價因素評估為第x類評價指標的灰色綜合權值:

根據rix,確定灰色評估值矩陣R:

通過組合權重W與灰色評估值矩陣R進行運算,得到模糊綜合評判矩陣B。

W是指標層各指標相對于目標層的權重,R可以看作是有關專家對指標層m個指標的評分分別屬于1、2、3、4、5 類的灰色評估值矩陣。
歸一化處理:

評價結果:

結果依據最大隸屬度原則,參照評價等級矩陣V進行評測,最后得出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運行水平的評價結果。
JD 水利工程管理處(以下簡稱JD 管理處)一直致力于工程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建設,初步建立了規范、高效的工程管理體系。作為江蘇省率先實施精細化管理的水利工程,JD 管理處為江蘇省的水利工程管理樹立了良好的示范。JD 管理處以“精”為目標,以“細”為手段,通過明確各項管理任務、完善各類規章制度、制定各類管理規則、落實各項工作流程、發放各類管理手冊、定期組織學習培訓等方式令精細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進而實現全員充分參與。但精細化管理尚處于探索實踐階段,易出現考慮不夠系統全面的問題?;谒こ叹毣芾砟J皆u價指標體系,以JD 水利樞紐工程為典型案例,綜合運用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專家打分法)、中心點型白化權函數聚類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對其的精細化管理水平綜合評價,為正確指導精細化管理提供理論決策依據。
確定JD 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評價的對象集、評價因素集和評語集。根據前述評價模型及專家咨詢構成的判斷矩陣,指標權重具體計算結果見表3。一級指標構成的判斷矩陣為二階矩陣,滿足一致性;二級指標架構層面與運營層面一致性檢驗因子CR分別為0.015 1、0.083 6,均小于0.1,通過一致性檢驗;對于層次總排序,一致性檢驗因子CR=0.024 <0.1,通過一致性檢驗。

表3 精細化管理水平評價指標權重
從綜合層面來看,架構層面權重(0.714 3)高于運營層面(0.285 7)。對于水管單位,將制度、組織、標準、流程等框架結構制定完善,在工程管理業務上才能系統、全面、科學,做到管理有據可依,有的放矢。
從架構層面的4 個指標來看,制度建設權重最高(0.474 7),其次是組織建設(0.310 9)、標準管理(0.144 0),流程管理所占權重值最小(0.070 4)。制度建設屬于頂層設計,圍繞管理理念及目標制定,不管是組織、標準、流程等架構層面建設,還是工程管理運營層面內容,皆是以制度建設為依據展開,最終實現管理目標。
從運營層面的9 個指標來看,安全生產管理權重最高(0.297 2),接下來依次是信息化建設(0.182 6)、質量(0.154 7)、現場(0.120 3)、人力資源管理(0.062 3)、資金(0.057 1)、進度(0.045 9)、檔案(0.045 4),評價管理所占權重最小(0.034 7)。安全生產管理在運營層面權重處于第一位,與我國安全生產管理方針是保持一致的,也是水管單位在運營管理工作中擺在前列的。
采用專家咨詢的方法確定比較判斷矩陣,并選取六位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參與專家及相關學者構成專家組,按照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及指標說明對JD 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水平進行打分,打分標度參照表2 的評價等級表,得到的評價結果構成評價矩陣D。其中每一行代表6 位專家分別對第i個指標的賦分情況,每一列代表第r位專家對14 個二級指標的賦分情況。

以指標U11為例,根據式(6)及(11)計算其屬于第一灰類的統計數,計算過程如下:

同理可計算其分別屬于第二、三、四、五灰類的統計數,具體為

因此由式(12)知指標U11總的灰色統計數:

根據式(13)可知6 位專家對指標層指標U11灰色評估權向量為

同理可確定指標層的14 個指標的灰色評估權向量,構成的灰色評估權矩陣分別為


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JD 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其中以指標U11為例展示計算情況。
根據6 位專家對指標層指標U11灰色評估權向量以及評判等級矩陣,可知U11得分為

其他12 個二級指標計算過程同U11,最后評價結果如表4 所示。

表4 JD 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水平模糊綜合評價
根據模糊綜合評價法確定的評價值,JD 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水平的綜合評分為8.64,在評價等級中介于[8,10],屬于“很好”的管理水平且在該等級中還有改善空間。由此可以得出評價結論,JD 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水平很好,在管理建設中尚存完善空間,基于JD 水利工程良好的管理基礎,其管理水平仍具有提升潛力。
從準則層來看,架構層面、運營層面與綜合水平趨向一致,V1隸屬度超過V2。架構層面評價得分為8.68 分,超過運營層面8.52。架構層面的高分與JD 管理處先后出版了頂層規章制度、泵站及水閘規章制度、泵站及水閘作業指導手冊、工作流程等系列舉措密切相關,為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工作推進提供依據和保障。在運營層面,管理處依照“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從易到難”“由淺入深”“逐步推廣”“持續改進”的原則,逐步推進精細化管理工作的落實及管理處范圍的全覆蓋。
從指標層來看,制度建設得分最高(8.95),其次是安全生產管理(8.79),接下來依次是資金管理(8.78)、標準建設(8.73)、現場管理(8.72)、檔案管理(8.71)、評價管理(8.71)、流程管理(8.45)、質量管理(8.43)、進度管理(8.36)、組織建設(8.32)、人力資源管理(8.13)、信息化建設(8.05)。制度建設得分最高,管理處一直以來堅持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管人,不斷推進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建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而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得分排序靠后,盡管管理處崗位管理、考核管理和獎懲措施等科學合理,但是職工管理有待完善改進、人才市場競爭力不足等問題仍然存在;雖然信息設備水平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較高,但是相對應的信息人才未能跟上管理水平的發展。
通過構建由架構層面、運營層面及所包含的13個評價要素組成的評價指標體系,綜合運用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中心點型白化權函數聚類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水平進行確權、評價打分、等級聚類、綜合評價等評價程序。
評價結果表明:
a.對于指標層及準則層,架構層面指標權重均高于運營層面,主要原因是運營層面工作落實依靠于架構層面嚴謹全面的設計。
b.對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水平綜合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其精細化水平等級為一級“優秀”(8.64),表明其管理方式已實現從靜態到動態、從粗放型到精細化管理的轉變,推進了水利工程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c.JD 水利工程評價結果與實踐情況基本一致,驗證了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水平評價指標及模型的適用性。
根據綜合評價的得分排名,綜合提出以下建議:
a.在水利工程管理中,人是主體,積極培養大量具備現代化管理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加強管理人員職業素質的提升,強化管理技術培訓工作,合理設置職能部門,促進高水平管理。
b.借助數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術手段,實現水利工程運行數據與管理的高度融合,推進各部門之間協調運作和高效配合,助力“智慧水利”發展;
c.嚴格落實工作反饋機制,根據反饋內容完善任務清單、工作流程、管理標準,及時檢查、考核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落實全過程進度、質量管理,協調、平衡工作進度和質量之間的關系,實現二者效益最大化。
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是升級規范化、助推現代化、緊跟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的重要手段,對促進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水利工程效益的提升提供了保障。結合JD 實踐情況,表明構建的指標體系及組合評價模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適用性,有助于各水管單位了解本單位管理現狀、取得管理決策依據,進而全方位推進水利行業的精細化管理工作,共同提升管理質量和工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