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藝景 沈宇峰(遼寧科技大學)
地方特色文化顧名思義,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經過歷史的積淀所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地域范圍的自然景觀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及情感表達方式,是一個地區文化標志符號,帶有鮮明地方特殊文化內涵。在全球化、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地方文化的“特殊性”會給全球文化注入新的異彩,喚醒現代化、工業化時代下,人們的“文化自覺”的意識,同時也為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再生資源。在文化品牌中地方性的創意產品是傳達地方特色文化的有效途徑,能夠傳達該地區所特有的文化層面的特征與屬性,通過“文化創意”對地方特色文化的精神審美內涵進行重新梳理,從而達到傳承、創新與分享的統一。
文化品牌創意產品是基于特定人群的生活習俗、審美情趣、精神文化活動,發掘、提煉文化內涵所進行的“再設計”,其核心內容是附著在物質形態當中的內在文化活力。文化品牌的創意產品來源于文化,同時也在反映文化,文化品牌的創意產品定位、研發、設計、生產,是在文化品牌建設的基礎上進行的。地方傳統產業衰落,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文化品牌已成為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驅動力。但我國文化品牌建設起步較晚,文化資源整合研究不夠,創意人才缺失,缺乏文化特色,設計導向不明顯,大多數文化品牌及產品宣傳依靠當地政府及主流媒體,大眾參與度不高,影響力并不廣泛。
文化品牌創意產品形態單一。目前市場上的文化品牌的創意產品存在著將某種文化符號簡單粗暴的復制粘貼到相應的物質載體當中亦或是多種元素簡單的累積和堆砌,例如很多旅游地的紀念品存在種類雷同、產品形態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無法將該地區的文化特色傳達給前來的游客。文化創意產品沒有很好的建立在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礎上去發展,失掉了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特色。
文化品牌創意產品實用價值低。隨著新興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文化、行為方式和思維觀念等方面產生深刻變革,有些文化的表現形式已經不適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目前市場上的文化品牌創意產品大部分還停留在裝飾藝術層面,缺乏與消費者的對話和情感互動,文化滲透力薄弱,并不能引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也無法形成良好的消費吸引力。
文化品牌創意產品文化內涵缺失。為追求創新與市場經濟,文化品牌創意產品還存在不當的“再設計”,拋棄了地方特色與民族特征,使其喪失了原有的價值與意義,文化品牌創意產品失去了“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產品價值、品牌價值的核心就是文化,文化品牌創意產品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也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文化品牌創意產品是在現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下誕生的文化消費的產物,所連接的兩端分別是“文化”與“人”,因此文化品牌創意產品的設計首先要根植于文化的土壤,將文化載體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形成形式多樣、特色鮮明,文化內涵深厚的的創意產品,培育文化的新生。其次,文化品牌創意產品的作為一種商品,自然而然的要滿足人的需求即實用性以及審美特征。以文化為基礎,人的需求為導向,尋求文化在商品經濟社會中的發展。
現今處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時代,文化品牌創意產品具有“科技性”“工藝性”“文化性”“文化性”作為文化品牌創意產品的核心屬性突出強調的是文化的“本土性”“親民性”,是向全球的消費者講好“本土”故事,找到現代與傳統、地方與全球的接榫之處,將多種文化的沖突轉變為多種文化的互動與共存。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在不同歷史階段和不同的地域表現出不同的文化特征,文化差異所帶來的“新鮮感”,致使地方特色文化更具吸引力。文化品牌創意產品要植根于地方的生活場景和文化語境,為了更好地傳達地方特色文化,首先要將地方特色文化進行歸納與提煉,找到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特征,將其藝術表現形式進行再造與外延,同時將依附在物質載體中的抽象的精神內涵進行深度的挖掘與理解,進而轉化為具有象征意義的文化元素,在設計中要將蘊含著隱性的精神文化內涵的文化元素與合適的表現載體進行巧妙的結合,才能達到對地方特色文化的最完善的表達,同時文化品牌創意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增大,提升了競爭力。文化品牌創意產品的造型、圖案、色彩這些視覺因素要與所傳達的地方特色文化內涵相協調,具有更加直觀的感染力。
文化品牌創意產品在功能結構的設計上要遵循人的生理需求,符合人體工程學。地方特色文化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實踐經驗,文化品牌創意產品也要服務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只有通過人們的體認感知,文化品牌創意產品所蘊含的地方特色文化內涵才會為人所理解與感悟。倘若文化品牌創意產品拋棄了文化的“本土性”,一味求的求新求變,那么也就等同于成為了失去內在的空殼,文化生產者所搭建的不同文化群體之間進行文化交流的橋梁也就失去了意義。
一種文化得以延續與發展,沒有一成不變的,跟隨著社會歷史的變遷、生活方式的轉變,文化自身也在進行著內部的優勝劣汰,“不變”的文化早就已經湮沒在歷史的長河當中。當然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傳統的日用器皿與工藝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今社會,失去了實用價值也就意味著脫離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如果不進行創新就會失去生存的空間。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將傳統的客觀載體與表現形式進行轉化創新,使地方特色文化符合現代生活需求與審美價值取向,同時其物質載體需承載現代生活消費所應有的功能,恢復文化活力。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人們渴望在文化品牌創意產品中獲得審美享受、情感歸屬與價值認同。這其中為生活服務的圖案也不能不改變。對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圖案進行再設計,重新組合色彩、構成及紋樣的造型,圖案既保留了地方特色文化的特征又能帶給受眾新的聯想與感受。敦煌石窟紅包利是封的設計就以類似印象派的美學手法,抽離傳統圖案表現,將敦煌石窟中的壁畫抽象化,結合燙金工藝與特種紙還原了壁畫顆粒的質感,將“束之高閣”的文化遺產與當代消費者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使產品兼具文化內涵與實用價值。
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與產品的功能、使用方式和造型有機地結合,由此構建的文化品牌創意產品更易引起消費者的關聯記憶,進而產生情感共鳴。因為有了情感共鳴的地方特色文化更易被擁有不同文化記憶的人們所接受與理解。
增強文化品牌創意產品中的地方特色文化影響力,就要對文化品牌進行多樣化的宣傳與推廣。新媒體的普及以及短視頻的興起,將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播主體擴大、傳播領域延伸。傳播媒介不再是以往的官方媒體,公眾也是文化輸出的重要力量,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的消費者對文化品牌的自我解讀延伸出不同的文化含義。因此在互聯網科技時代下的文化品牌有著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與傳播方式,公眾參與性增強。西安大唐不夜城將古典與現代,文化與旅游融合,在品牌推廣中制造社交互動的條件,使消費者在沉浸式的消費體驗中獲得自我愉悅的滿足感,同時借助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將西安的地方文化內涵由靜態傳播上升至動態式發展。
在全球化浪潮與現代化進程中,人類新的文明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是在傳承與創新中發展,中國千年的文化積累,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是文化品牌創意產品的靈感來源,賦予產品更高的文化價值與美學價值。緊扣時代命脈,地方特色文化不再是被機械的復制與灌輸,堅持以人為中心的文化創作,加強交流互鑒,通過新技術傳播推動地方特色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落實,激發消費者的新鮮感,使地方特色文化沖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拉近了文化品牌創意產品與來自不同歷史文化背景消費者的文化認同,基于消費者的需求建立與消費者的良好的情感共鳴,進而促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特色文化的多樣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