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春梅(武昌工學院)
2016年6月,我國財政部發布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中明確提出:“單位應用管理會計,應遵循融合性原則。管理會計應嵌入單位相關領域、層次、環節,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利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將財務和業務等有機融合?!薄翱陀^要求財務會計必須和管理會計相互融合,管理活動必須與經濟業務活動相融合,將價值核算、價值管理與價值創造相融合貫通,提升單位管理效益”。
管理會計是一門將現代化管理技術與會計融為一體的學科。管理會計是對內會計,目的是通過其制定的計劃、決策和控制等方式來實現對企業價值提升,為滿足企業內在要求的同時,又實現了外部投資者等利益相關方與監督者的需求。
《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將人才培養作為關鍵,培養大批適應改革需要、能夠勇挑改革重任的管理會計人才,將管理會計其他各項建設落到實處,帶動管理會計整體發展,將管理會計應用推向縱深發展。要求爭取 3—5 年內,在全國培養出一批管理會計人才;力爭通過 5—10 年左右的努力,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基本形成,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基本建成。
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大多數都是注冊會計師方向,而人才培養方案一旦制定一般就不能變動,需要相對穩定四年,如何突出業財一體化或者說業財融合,就有必要對課程進行整合和優化,實行課程群建設,以課程群建設為載體,創造專業品牌效應,突出該課程群的應該培養的能力。
目前在高校中,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試驗課程的教學在實訓室進行,但是管理會計實訓基本上沒有開設,企業預算、決策、計劃、控制、業績考核評價停留在理論上;運用財務的有關數據分析業務存在的問題,更是無從下手,顯然達不到業財一體下培養管理會計的人才的培養目標。
應用型本科高校大部分教師直接來源于學校,實踐工作經歷較少,既能勝任財務會計課程,又能勝任管理會計,也能承擔成本會計甚至財務管理等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教師較少。如何將這些分布在不同的課程中的關聯業務進行有效銜接、講解、綜合運用,教師要具備豐富知識、實踐的工作經驗。
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在課程體系建設上,突出課程與人培之間的緊密關聯度。在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推行課程群和能力模塊建設,將不同類型的課程組成課程群,打破不同課程之間的壁壘,加大課程之間的融合度,不同的課程群服務于不同的能力模塊,而能力模塊構成人培目標的各個組成部分,課程建設和人培緊密結合。以課程群建設為載體,創造專業品牌效應,突出該課程群的應該培養的能力。
業財一體下建立管理會計課程群,該課程群包括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預算管理、財務報表分析、企業戰略管理;將財務信息融合到管理中,達到業財融合的目的,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任首席財務官席世昌多次提到財務與業務的密切關系:“通過數據和報表的分析來發現業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業務的調整和糾正,成為一個管理決策支持型的業務合作伙伴,才是當下財務的價值所在。如果不懂業務,財務數據就只是一堆字”。通過該課程群的建設,使學生能夠充分運用財務信息對公司的前景進行預測、參與經營決策、按照全面預算制定適合公司的計劃、并對成本費用等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分析、最終評價企業的經濟活動,更好為企業創造價值,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加大實驗室的投入和建設
管理會計課程群的建設必須配備對應的實驗室。以會計基本技能實訓為基礎,仿真某企業財務室工作環境,運用管理會計實訓系統,進行管理會計能力的培養,最后通過業財融合實訓系統,進行綜合訓練。
(1)會計基本技能實訓室配置。配備實訓工作臺、計算機(安裝會計實訓軟件如:財務會計實訓軟件、會計電算化)以及其他相關設備。支持分班進行憑證整理與裝訂、會計書寫、辦公軟件應用等。實訓內容主要包括原始憑證編寫、記賬憑證編寫、登記賬簿和編制財務報表、報表分析等模塊,實現流程化的會計實訓內容。
(2)管理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室。仿真企業財務室工作環境,配備工位臺、計算機(安裝成本會計實訓系統、管理會計實訓系統)、多媒體控制設備、文件柜以及相關實訓用資料和工具,互聯網等。
成本會計實訓系統以具體企業為案例包括:企業介紹、期初余額的建賬、材料費用歸集和分配、薪酬費用歸集和分配、其他費用歸集和分配、制造費用歸集和分配、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的計算等。
管理會計實訓系統主要內容包括單項小案例的實訓,包含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預測分析、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全面預算、標準成本法、責任會計、作業成本計算法、業績考核與評價、存貨評價、企業戰略管理13個模塊的實訓內容。運用單項實訓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情況和知識點的難易程度有選擇的運用。
管理會計實訓系統中綜合案例提供完整的管理會計實訓流程,讓學生在實訓中鞏固管理會計知識點,掌握管理會計實操技能。
(3)業財融合實訓室。仿真企業工作環境,配備不同部門的工作臺并隔斷、計算機(安裝業財融合實訓系統)、多媒體控制設備、文件柜以及相關實訓用資料和工具;互聯網接入或WiFi環境。實訓內容主要包括戰略制定、銷售預測、銷售預算、銷售執行、績效評價、素質測評、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倉儲業務管理、運輸業務管理等。通過對不同崗位、任務的結合,使學生充分掌握業財融合的相關業務處理。
學校應該及時更新配套資源。在資金不夠充裕的情況下,可以與具有資歷的企業合作開發,建設具有前瞻性、實踐性和建設性的課程相關配套資源,也包括專業相關的音視頻素材、教學課件、數字化教學案例庫等。同時擴充資源庫,豐富本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資源共享。
2.加強校外基地的建設
重視校企合作,應用型本科高??梢院投鄠€企業簽訂管理會計人才聯合招生培養的協議,將管理會計類的專業課程的授課和企業工作實踐結合,將實踐放到企業中去。讓理論課程教師帶隊一起到達企業,一方面對學生進行管理,一方面隨學生一起學習,讓教師和學生一起得到鍛煉。后期學生畢業可以直接入職,這樣既可以能解決企業招聘費用和招人困難的問題,同時又解決學生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培養出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高素質、技能型管理會計人才。借助企業的資源既培養了教師又培養學生,一舉兩得。
3.加強師資隊伍培養
注重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教師隊伍建設。隨著社會的發展,對管理會計人才需要不斷增加,會計師資隊伍建設對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師資力量的強大與否決定他所培養的管理會計人才的水平和質量。因此強化管理會計師資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會計教師的理論專業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對人才的培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投入一部分專項資金,把管理會計教師隊伍中優秀的派到企業去鍛煉,提高會計教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從而培養“雙師型”會計教師團隊,只有這樣才能提供強大的師資力量支撐。同時,應用型本科高校應出臺多種優惠政策,從企業中引進具有比較豐富的實踐工作經歷的會計人員作為教師,充實會計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
總之,隨著技術的進步與企業競爭的日益加劇,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著眼于未來,以需求為導向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對會計類的核心課程進行整合和優化、建立課程群、建設在線開放課程,重視課程群中實踐課程資源的建設和實驗室的資源優化,從而提升管理會計人才的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是我們會計教育工作者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