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叢瑞雪,王修代(.中共德州市委黨校,山東德州 53000;.慶云縣委宣傳部,山東德州 53700)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黨中央重視和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戰略部署,是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載體,是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
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全國各地進行了積極探索,其中山東慶云縣進行了先期探索,形成了慶云品牌。慶云縣是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以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目標,以新思想引領群眾奮進新時代,加強組織領導,提升志愿服務水平,整合資源,打造品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慶云縣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以來,依托慶云歷史文化、紅色傳統等內容,深入挖掘保護、宣傳典型、弘揚文明,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建設中有思路、有措施、有實效,在宣傳文化陣地建設、文體活動開展、宣傳文化隊伍培養、歷史文化傳承保護、鄉風文明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自2018年6月以來慶云縣高標準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9個鄉鎮(街道)建立起文明實踐所,首批60個美麗鄉村建立文明實踐站。縣委書記擔任文明實踐中心主任,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擔任實踐所所長,村居(社區)黨支部書記擔任實踐站站長,三級副書記分別擔任常務負責人,推動日常工作開展。
2019年,慶云縣又整合黨員講習所等陣地,新改建文明實踐站41個。目前,慶云已建成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347個。在主陣地基礎上,慶云縣又將慶云紀念館、學校少年宮、文化中心、圖書館、鄉村記憶館、孝德講堂、村史館、現代農業展館、文體活動中心、廉政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等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并相繼投資建成慶云縣城市展館、中國八極拳博物館,建成了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普服務等多個平臺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附屬陣地[1]。
目前,打造了“1 + 9 + N”三級志愿服務體系,即1個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9個鄉鎮(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N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分隊,成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483支、志愿者9422人。
縣委書記、縣長任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總隊長。在志愿服務隊基礎上,鼓勵吸納基層群眾加入。
廣泛吸納了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五老”人員,曲藝協會、書法協會、舞蹈協會等各類團體中有才藝的知識分子。百姓宣講員等社會力量也加入志愿者隊伍。從基層招募大學生村官、“兩代表一委員”,駐村第一書記、農村兩委干部,黨員干部、紅白理事會成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文明家庭代表、新鄉賢、致富能手和民間藝術傳承人等加入志愿者服務隊伍[2]。
動員縣直99個單位部門,結對幫包80個實踐站,并為30個實踐站安排1名副縣級領導牽頭幫包,實現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與實踐站志愿服務人員的有機結合,上下聯動開展文明志愿服務。
建設智慧慶云手機平臺“文明實踐”板塊,通過手機平臺管理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采用點單派單管理。
目前,手機平臺累計記錄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時長11940小時,刊發精品稿件40件,上傳文明實踐活動信息1378條。制訂了《慶云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菜單》,共涉及政策理論宣講、扶貧濟困援助、知識科普講座等10類232個項目。
一是文明實踐所、站開展活動以基層志愿者為主,但基層活躍志愿者仍以鄉鎮干部為主,鄉鎮宣傳委員屬于“半路出家”,理論功底有限,專業水平較低,與新時代基層文明實踐工作標準和要求不適應。宣傳文化干事、文化站站長身兼數職,很難集中時間和精力來抓宣傳文化工作,只是在上級部門檢查時才回歸本職,工作常常處于疲憊應付狀態[3]。
二是參與群眾人數少,年齡結構單一。2019年以來,慶云縣開展文明實踐活動400余場次,其中參與群眾超過25人的僅10場。隨著農村人口大量外流,鄉村“空心化”趨勢明顯,特別是20到45歲中青年人才外流,剩下的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婦女、兒童,廣大農村青年已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營造文明鄉風的缺席者,參與群眾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中青年人參與人數少。
一是存在重建設、輕管理、輕服務等現象。目前,各個村莊都建有文化綜合服務中心、文體小廣場、農家書屋等,硬件設施大部分村莊已經達標,但存在管理落后問題,全民閱讀倡導力不強,文化設施資源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利用率低。有的實踐站服務意識不強,公共服務項目和特色服務項目普遍較少,缺乏常年堅持開展、具有廣泛影響、群眾耳熟能詳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
二是存在輕內容的現象,雖有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各個村莊開展了一村一月電影和一年一社區(村)一場戲活動,但這些活動大多是規定動作巡回演出,缺乏針對性,與群眾身邊事身邊人相離較遠,演出內容難以吸引群眾。一些村莊有自己的文藝演出隊,能夠獨立表演節目,但缺乏創作人員,劇本內容難與時代相結合,不能做到推陳出新。同時,多數實踐站活動多樣性少,參與群眾人數少[4]。
一是對效果良好的典型做法沒有及時總結經驗并在全縣范圍推廣,對宣傳工作的敏銳性還不夠高。二是沒有抓好重點系統領域的文明實踐。沒有充分發揮在鄉村基層有豐富資源的文化、科技、教育、體育、民政、衛生等重點系統的作用。三是文明實踐活動形式缺乏創新。多數文明實踐活動是以理論、政策宣講的形式開展,沒有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活動等形式,群眾參與積極性較低。
編排的東路梆子、“哈哈腔”、西河大鼓等新時代文明實踐節目大多僅在群眾閑余時間自編自演,沒有組織開展大范圍巡演。
建設一支具有堅定政治立場、廣博文化知識、崇高職業精神、過硬工作本領的基層宣傳文化工作隊伍。
讓鄉鎮宣傳委員回歸本職,做到專職專用,從繁雜的兼職工作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抓好宣傳文化工作。
人才資源向基層傾斜。調動文藝、教育、醫療等各類志愿者積極性,盤活人才資源,讓人才流動起來,引導人才資源向基層實踐站傾斜,并始終活躍在基層實踐站,建立起志愿服務隊與實踐站的有效對接機制。
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的管理要與時俱進,在管理考核、活動開展上不斷創新形式,聽取群眾對實踐活動的意見建議,按群眾需求進行安排。
研究制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建設的具體標準,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考核細則,等有關管理制度標準,建立完善體系,爭取建立一個成功一個,便于推廣建設。
加強對鄉鎮宣傳文化工作者的教育培養力度,引導他們增強對宣傳工作的敏銳性、創新宣傳工作的先進性。
在廣泛調研、深入基層中把握好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從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選取教育素材,用老百姓的日常話語表達,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吸引群眾。在一些重要惠民政策、措施出臺之際抓住重要時間節點展開宣傳攻勢,讓群眾得實惠和思想提高同步進行,強化宣傳效果和群眾認可度[5]。
建議制定獎懲機制,不僅考核建設數量,同時將活動開展,群眾反映等納入考核,對優秀實踐站進行獎勵,對建設不標準、活力不足的進行懲戒,探索建立實踐所、站的流動機制,建設標準低,活動達不到次數,不能滿足群眾需求的,建議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