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愛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山西 汾陽 032200)
在我國,高粱屬于傳統的糧食作物,由于高粱具有獨特的適應性、抗逆性、多重抗耐性,因此,被稱為“鐵稈莊稼”,在世界范圍內也有廣泛種植。當前,高粱的主要種植集中在我國的東北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及黃淮流域。由于高粱的特性,特別是在干旱、半干旱的坡地、山地等區域,不適合種植其他作物,而高粱是首選。隨著對農作物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高粱的種植面積也不斷加大。高粱是我國旱地區域的主要種植作物,其用途非常廣泛,并且高粱的全身都是寶,不僅可以提供糧食供人類食用,其秸稈還可以用來飼養牲畜,高粱本身還可以用來釀酒。雖然高粱的種植成本不高、適應性強,但是要高產高效的種植,還是需要在種植前期選擇優良的品種,種植過程中要科學管理,加強病蟲害防治,這樣才能達到高粱高產的目的。
1.1 產地環境。當前,我國的高粱種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在選擇種植地時,要選擇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灌溉方便的區域。在生產中要注意倒茬,高粱種植的前茬最好以薯類、玉米、大豆為宜,同時要注意該地除草劑的殘留情況。在鹽堿地種植時,要注意保苗;而在澇洼地種植高粱時則要注意排水的問題。高粱具有耐寒、耐澇、耐鹽堿的特點,高粱扎根較深,根莖擴展的范圍廣,因此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肥料,很容易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因此,高粱的前茬以豆類、玉米為宜。
1.2 整地保墑。要想保證高粱的高產,不僅需要良好的種植環境,同時還要選擇優良的土地,在播種前,需要對土地進行修整,保證土地的平坦及疏松,同時要除去雜草。而整地的深度需要根據土地的濕度來選擇,一般情況下,以30 cm 為宜。
1.2.1 秋整地。在秋季,一般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土壤封凍前,需要對土地進行深翻、耙耪保墑,采用機械化的整地方式,一般深度以20 cm 為宜,要盡量做到土壤細碎、地面平整,同時要在秋季起壟,壟間距一般是55 ~60 cm。
1.2.2 春整地。如果在秋季沒有整地,在春季要做好旋耕滅茬,旋耕的深度一般控制在12 ~15 cm,滅茬的要求是既要碎、又要深,還田深度至少8 cm。檢測土壤化凍情況,在化凍15 cm 時要及時進行頂漿打壟。根據當前我國的環境氣候,近幾年來一直以春旱為主,因此要將保墑放在首位,在播種前2 ~3 d 進行整地。整地過早則會造成土地水分流失過多,從而造成缺苗斷壟的現象。
1.3 基肥。一般情況下施優質腐熟農家肥2000 ~3000 kg/667 m2,肥力較好的地塊可以少量施肥。
1.4 品種選擇。品種的選擇對于高粱的高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按照成熟期可以將高粱分為早熟高粱、中熟高粱、晚熟高粱。不同高粱的口感、顏色、秸稈的味道、株型等都有所不同。在選擇過程中,不僅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地勢環境進行選擇,同時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是選擇高產、抗性強的品種。其次根據地塊的肥力、當地的加工需求來進行選擇。第三是要選擇早熟、抗病蟲害、產量高的品種。品種選擇好之后,在選種過程中,要選擇表面光滑、光澤度好、沒有碎粒的種子,播種前做好種子的處理,選擇晴天對種子進行晾曬4 d,之后要放置于紡織袋中,調節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催芽,催芽溫度一般控制在27 ℃。
2.1 播種期。不同的環境高粱出苗的時間也不一樣,一般在3 ~10 d,高粱的發芽需要適宜的濕度及溫度,一般最大持水量為60% ~70%,同時要保證溫度在18 ℃~35 ℃,最低不得低于7 ℃。在干旱狀態下,要保證高粱的出苗,則要嚴格控制好播種時間及播種量,這也是確保苗全、苗齊、苗壯的關鍵因素。播種深度一般是5 cm。
2.2 播種方式。高粱采用等間距條播、穴播,行間距一般控制在50 ~60 cm。
2.3 播種量。高粱的出苗率不僅與播種環境有關,也與播種量有關,播種量不可過大,也不能過小,一般情況下控制在1 ~1.5 kg/667 m2。
2.4 播種密度。雜交高粱品種一般控制在5000 ~6000 株/667 m2,而高稈的甜高粱則一般是4000~5000 株/667 m2。原則是肥沃的土地可以適當增加密度,薄地則可以適當降低密度。
2.5 播種深度。鎮壓后的土地一般播種深度是2 cm,干旱環境下則需要深播。
3.1 間苗、定苗、補苗。出苗3 ~4 片葉全展開后要進行間苗,去除弱小苗,避免苗過多爭搶營養。出苗5 ~6 片葉全展開后要進行定苗,同時要去除苗間的雜草。在這個時期如果發現有缺苗的情況及時進行補苗。在苗期,由于生長量小,所需要的營養也少,這個時期可以不需要追肥。但若出現弱苗、補苗的情況下,則需要施一定量的尿素,施肥量為5~10kg/667m2。
3.2 去分蘗。在出苗6 ~8 片葉全展開時要及時去分蘗。
3.3 除草。一般采用人工除草或除草劑除草,除草劑一般采用38%的莠去津懸浮劑進行噴灑地面,劑量一般為250 ml/667 m2。
3.4 追肥。出苗期一般不需要施肥,而在拔節期需要更多的營養,這個時候就需要追肥,一般用尿素或等氮量化肥,施肥量一般是20 kg/667 m2,每年根據土壤中磷含量的高低,決定磷酸鈣施用量。若土壤中的含磷量低于7 mg/kg 時,則需要施65 kg/667 m2的磷酸鈣,若土壤中的含磷量高于7 mg/kg 時,則需要施35 ~50 kg/667 m2的磷酸鈣。
3.5 灌溉及排水。拔節期及抽穗期至成熟期是高粱的生長旺盛期,此時不僅需要更多的營養,同時對水分的要求也較高。要根據土壤的含水量及時灌溉。如果遇到大雨時則要及時排水。
4.1 葉斑病的防治。葉斑病可以通過施肥的方式促進高粱的生長,增加高粱的抵抗力進行預防。如果危害嚴重時,可以選擇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對葉面進行噴灑。
4.2 絲黑穗病的防治。通過與其他作物輪流種植,在秋季的時候對土壤深翻,可以減少絲黑穗病。播種前在45 ℃~55 ℃的溫水中浸5 min 接著悶種,在種子萌發之后馬上播種,可以降低發病率。
4.3 蚜蟲防治。發生蚜蟲時,可以采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 ~2500 倍液對高粱的葉面進行噴灑,7 ~10 d 后根據情況進行二次噴灑。
要選擇適宜的時間進行收割和晾曬,從而確保高粱的高產。收割期過早高粱灌漿不足,粒小,造成高粱減產;收割過晚,則會出現高粱的倒伏、粒脫落等情況,也會造成高粱的減產。一般高粱的收獲季節在9 ~10月初。收獲后防止籽粒發芽、發霉,同時要防止鼠蟲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