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淑貞 宋輝 (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
伴隨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化生存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群體重要的生活方式。
大學生網絡自組織是近年來興起的反映大學生群體依托網絡平臺展現自我思想、實施自我行為的一種全新的形式。準確把握大學生網絡自組織的形式及發展狀況,有助于對大學生開展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而有效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自組織”本義是指系統沒有外部“指令”或外力干預的情況下,內部各子系統之間按照某種規則形成特定結構與功能的現象。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教授將自組織定義為“系統自己走向有序結構就可以稱作系統自組織”。
根據現有理論,我們將大學生網絡自組織定義為:具有相同志趣愛好的大學生基于網絡平臺自發成立、自我發展、自我運作并接納具有相同目標指向的大學生為成員的民間組織。一般為在網絡中自發組建及現實生活中大學生自組織以網絡形式呈現,表現為網絡活動或通過網絡聯絡轉化成為現實活動兩種活動形式。
現有的大學生正式組織未能涉及大學生生活的所有領域,不能滿足處于社會高速發展期的大學生群體的多元需求。在這一前提下,形式多樣、彰顯個性的大學生網絡自組織的興起及其快速發展成為了一種必然。
目前,大學生網絡自組織主要是以微信群、QQ群、網絡論壇(BBS)等為運行平臺。大致可以劃分為七種類型:學習發展類、休閑娛樂類、交友聯誼類、商務交易類、社會公益類、政治類,可以說,大學生網絡自組織的類型覆蓋了當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現出了與傳統的學習、生活和交往方式完全不同的特征,在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中產生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一是制度松散,約束力弱。一般而言,大學生網絡自組織多采用扁平式、自主式的管理模式。僅有少數的自組織有相應的準入制度并嚴格實施。
大多數自組織強制性的規章制度較少,成員加入、參與活動、參與管理、退出等基本不受制約和限制,成員的流動性較大,一旦自組織不能滿足成員的心理利益需求就會解散。
二是活動現實化趨勢增強。目前,大學生網絡自組織正處在一個蛻變期,大學生網絡自組織中以網絡活動為單一行為方式的自組織已經不多了,越來越多的自組織傾向于通過網絡的聯絡轉化為現實活動,從而對現實生活產生影響,這些現實活動的范圍不僅涵蓋了校園和社會,有的甚至涉及境外。
大學生網絡自組織成為大學生網絡活動的重要載體,在拓展校園文化、提供公共服務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大學生群體依托大學生網絡自組織平臺,開展了許多有利于交流學習、踐行社會公益事業的活動,有效彌補了傳統校園文化活動所不能及的盲點和弊端,有助于大學生群體在網絡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價值實現途徑。近年來,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維護權利、踐行公益的大學生網絡自組織類型蓬勃興起,在優秀文化傳播、民意表達、維權監督等方面具有強力推動作用,同時,大學生網絡自組織的建立和發展是以大學生的自我意愿為核心的,大學生可以在這一平臺上較為自由地展現意愿、發揮優長。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造就了一批精通網絡技術,具有創新精神、服務熱情和組織能力的骨干成員,他們在自組織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將成為新崛起的校園學生領導骨干。大學生網絡自組織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解決成長過程中的矛盾與困惑、尋求情感寄托和慰藉、滿足大學生自尊自信以及培養獨立意識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是日益增強的現實活動趨勢對大學生的行為方式產生消極影響。可以說,大學生網絡自組織既是日常行為的延伸,又是大學生日常所隱匿的行為的集中呈現。二是自組織的現實困境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和行為方式。在網絡自組織活動中,經常會有學生帶領非自組織成員參加,加之大學生網絡自組織存在著活動資金不足、來源不穩等現實困境,使得他們面臨著開展現實活動時約束力和監管力不強等問題,甚至存在著被社會不良勢力誘導和利用的危險。同時,大學生網絡自組織對大學生自身成長的影響也給高校教育管理者帶來了新的挑戰,如果不能有效認識并加以重視,很容易使得大學生的行為偏離正常的軌跡,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阻礙。
為了充分發揮大學生網絡自組織的積極作用,并有效遏制其不良發展,高校教育管理部門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重點開展教育引導工作:
第一,切實加強綠色校園網絡建設,為大學生網絡自組織的發展提供環境保障。可將大學生網絡自組織與校園網絡相聯系,將其納入到學校的網絡監管之中,從而在大學生網絡自組織的運行中提供適度幫助,減小自組織及自組織行為存在的風險與隱患,為自組織的良性發展提供環境保障。
第二,引導大學生網絡自組織構建和諧健康的自組織文化。大學生網絡自組織是一種校園文化形式的表現,也呈現出了相應的文化特質。作為教育管理者,應注重對大學生網絡自組織的引導。在自組織領袖、成員素質培養、體制機制建設、日常活動、大學生網絡自組織間的交流、現實組織與網絡自組織間的交流等方面加強管理和引導力度,用和諧健康的文化服務于網絡自組織參與者的成長。
第三,不斷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水平。大學生網絡自組織通過互聯網傳播與交流信息,參與群體的網絡素養直接決定了他們的行為方式。加強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一方面需要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技術培訓,另一方面要通過相應的教育活動增強參與群體自覺遵守網絡法規的意識,提升網絡道德水平。
第四,努力開拓黨團組織在網絡中的教育新陣地。黨、團組織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的核心力量,黨、團組織應深入到自組織群體之中,積極引導學生建立和參與一批優秀的自組織,建立黨、團在網絡教育中的新陣地,發揮黨、團組織不可替代的優勢作用,以全新的視角服務于大學生群體的成長成才。
第五,有效提高對熱點問題、敏感問題的預見性。大學生網絡自組織以網絡為平臺,具有信息傳播快、影響范圍廣、即時性強等特征,也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虛假、夸大和不健康的信息。大學生社會閱歷不足,對事物的判斷客觀性不足,對信息的把握與評判往往過分依賴于外界,在熱點和敏感問題的認識上往往缺少客觀判斷。
在這種環境背景下,大學生網絡自組織存在著隱性的危險,容易被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和誘導。因此,引導參與自組織群體客觀準確地認識網絡自組織中的信息顯得尤為重要。
高校教育管理者應注重加強相應機制的建設,積極主動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重視網絡自組織輿論傾向,注重引導,有意識地提升對熱點問題、敏感問題的預見性,保證大學生群體安全、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