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曉娜 趙海濤
(衡水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管”有管制、負責之意,“理”為通暢、有條不紊,“管理”即通過規則使管理對象順利運行以實現既定目標。“哲學”意為“愛智慧”,管理哲學是通過智慧的方式實現管理目的?!肮芾怼毖芯咳伺c人之間的關系,中國傳統文化光輝熠熠,有學者認為儒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管理哲學。董仲舒作為孔孟之后的集大成者,管理哲學思想頗為厚重,對現代人力管理有很多啟示。
董仲舒“天人合一”論認為,天人之間存在感應,這其中自然有他政治哲學的目的性。但摒棄其神秘主義與宿命論色彩之后,我們應看到它強調和諧的價值。
董仲舒認為“天人合一,非中不能和”,強調和諧中的共生共存?,F代企業中人力資源最重要,既體現在體力上的自然資源,又表現為精神上和智力上的心理資源。開發人的心理資源需要人與人之間情感上的溝通理解,只有從尊重員工利益的角度出發去處理問題,才能以情感化解矛盾,創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只有這樣的管理才能構建和諧的組織氛圍,使員工齊心合力,成為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命運共同體,創造較高的生產率和市場占有率。
和諧是發展的基礎與保障,但要實現管理效果,在此基礎上規則也必不可少。
2.1 “道” —— 規則的權威性。董仲舒認為“道”源于天,故其合理性不容置疑。當然,現在不講“道”源于天,“道”應是規則制度或共同目標。
“規則”雖不神秘,卻要有權威性和嚴肅性,人人恪守,權力不可凌駕其上,其實這是社會“法制”在微觀組織內部的轉化形式。企業管理必須做到規則明確且普遍有效。現代市場競爭很激烈,企業若做不好內部管理,失敗幾乎是肯定的。所以董子“道源于天”的理念啟示我們也要重視規則的權威性。
2.2 規則內化。規則作用機制不外乎兩種,一是外在約束,二是內化自覺。一方面,要求每個個體完全自覺自愿并不現實,否則規則與獎懲機制就不必要,他律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董仲舒在強調君權天授之外,更重視教化百姓,這一點對我們應有所啟示。管理者必須清楚,若管理僅停留在外在約束和獎懲的層面遠遠不夠,員工處于被動狀態,其主動性、積極性不會被激發,而若不能使最能動的要素——— “人”在生產中發揮最大效用,管理就是失敗的,企業效率低,在市場中就會失去競爭優勢。特別是約束性的規則可能通過外在控制起作用,而激勵性的規則只能通過主體積極主動的作為才有效。例如海底撈為顧客提供的賓至如歸的服務就是來自于每個員工內在的主動性,絕非依靠外在約束性。
要實現內在激勵、更高的管理效率,企業管理者的定位是關鍵所在。
3.1 服務者角色。董仲舒說:“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彼m肯定君權神授,但不認為君主可濫用權位,而應該承天之德,以安天下。當然他仍是為帝王尋找君權的合理性,不過也認識到了管理者權位是一種責任。而現代企業管理是一種責任與制度文明,管理者更應正確定位,就內部而言,管理者要保障員工利益,為員工發展提供平臺,促使其能力提升,幫助員工在企業平臺上實現自我價值,在現代管理中管理者更多的是服務者角色。
3.2 “不與民爭利”的格局。董仲舒說:“故明圣者象天所為,為制度,使諸有大俸祿亦皆不得兼小利、與民爭利業,乃天理也?!卑俟儆匈旱?,就不要再與民爭利,這并非是說管理者不能有自身利益的考量,而是一定要重視員工利益,以保障員工利益為己任,為員工謀求利益而非與其爭利。要認識到企業與員工利益是一致的,員工對企業有歸屬感,這種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將是企業最大的財富。
“人聚財散,財聚人散”,若員工利益得不到尊重與保障,企業必定人心渙散,缺乏凝聚力,人員也會大量流失,最終將失去競爭力。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有更大的格局,這也是董子給我們的啟示。
3.3 修己安人的管理方式。董仲舒探討的亦是王道政治的實現途徑,與儒家傳統“內圣外王”之道一脈相承。儒學積極入世,最終目的是實現“內圣外王”,“內圣”是“修己”,“外王”便是“安人”。
“修己”是管理者對自己素質的養成和提高,“安人”是溝通、協調、影響被管理者的過程。君主作為最高管理者應做到“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管理者必須以身作則,現代企業中領導者作為有效管理的關鍵要素這一點仍是不容置疑的,當領導者的榜樣效應有效時,下屬才會被高度激勵,忠誠于組織并取得好業績。
相比之下,西方傳統管理學更重視科學性和實用性,科學管理之父泰勒認為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科學化、標準化的管理方法,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需設定明確的績效考核制度、薪酬體系等。當然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很有必要,但也要認識到如何更好的激發“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才是管理最重要的任務。
中國傳統的管理智慧大有可為,有學者認為中國的管理哲學是在教我們如何調節、安頓生命,如何彰顯自己的靈明德性并推己及人,儒學管理思想濃重深厚,董仲舒是承孔孟之學的集大成者,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人性化的管理充滿著人情味,發展到現代的企業管理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即把“人”當“人”管理。其實西方管理學也意識到“人”這一要素的特殊性,很多優秀的企業重視建設企業文化,越來越多的實行“人性化”管理。
總之,管理不但需要“物本”模式,也需要“人本”模式,董子和諧共生的管理理念對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有重要意義。只有把東西方的管理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建構現代中國式的管理哲學模式,為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探索一種更合理有效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