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遠
(河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河北省肥料與農業節水技術中心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關鍵字: 土地托管、 農業服務、 生產經營
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作為新型農業經營方式,是帶領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生產的創新實踐,正在成為規模化經營的重要發展方向。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發展,有利于引領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進服務規模經營和農業綠色生產發展,實現農業節本增效和農民增收。
邢臺市某現代農業服務公司前身是土地托管協會,成立于2012 年9 月,協會吸收農機、種植、植保合作社和糧貿、加工企業為協會會員,2014 年發展注冊成為農業服務公司,以服務公司為主體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公司在生產實踐中不斷探索,形成了農戶、村級組織、專業合作社、協會(公司)“四位一體”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該模式讓農戶在保持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變的前提下,由村級組織協調,通過“土地入股+保底分紅”利益聯結方式,將承包土地入股公司土地托管協會,協會聯合農機、植保、種子、化肥等供應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提供“供、耕、種、澆、防、收、銷”全產業鏈托管服務,實現農戶增收、農業增效。2018 年,公司在所在縣3個村開展土地入股試點。2019 年,發展到16 個鄉鎮68 個村,土地入股面積達13 000 余畝。
2.1 組織架構。協會負責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制定服務模式。以服務公司為主體在村級設托管服務站,協助村級組織將農戶的零散地塊以“澆地井”為單位(50 ~100 畝)入股,形成適度規模,每村入股規模在600 ~1 000 畝,由5 ~7 人負責生產管理。各行政村由村委會宣傳發動,組織農戶自愿與協會簽訂土地入股協議。專業合作社在村級托管服務站組織管理下,開展各項農業生產服務。農戶以土地入股,參與農業生產全過程和盈余分配的監督。
2.2 服務方式。公司的托管服務方式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一是在成立之初實行服務全托管方式,先付費、保產量,涉及3 個鄉鎮5 個村4 600 畝土地。二是2015 年開始實行受益全托管方式,先服務、后收費,涉及6 個鄉鎮29 個村5 300 畝土地。三是2018年在3 個村150 畝開始試點土地入股全托管“四位一體”模式,2019 年底達到13 000 畝,涉及16 個鄉鎮、68 個村、2 613 個農戶。和原來的托管方式相比,現行模式覆蓋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環節,從農藥、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供應到耕、種、澆、防、收等生產環節的全過程管理,再到小麥、玉米等農產品的銷售。托管服務更全面,利益聯結更緊密,分配方式更合理。服務費低于市場價格15%,2019 年服務費春季650 元/畝,秋季430 元/畝,從糧食收益中折價扣除,入股農戶實現“拿著土地來入股,不耕不種不投入,生產收益有保證,打工種田兩不誤”。
2.3 利益聯結。模式實行“收入保底、盈余分紅”的分配方式,合理兼顧農戶、村級組織、專業合作社、協會(公司)等各方利益,實現多方受益。農戶以土地入股獲得400 元/畝的保底收入和60%的盈余分紅,以2019 年為例,以土地入股的2 613 個農戶在不投入不管理的情況下收入900 ~950 元/畝。村集體通過組織農戶土地入股,獲得協會(公司)收益的10%和30 元/畝的管理費,合計約70 元/畝。專業合作社和協會(公司)加強合作,利用農機具等資源為農戶提供農業生產各項服務,擴大了服務范圍,經協會(公司)驗收合格后享受到服務費用。協會(公司)墊資生產(投入成本約1 000 元/畝),獲得40%的盈余分紅,扣除支付村集體和村級分會的費用后,大約收益150 元/ 畝。為加強財務監督,打消農戶顧慮,上述所有生產投資和收入支出,由村集體會計管理,賬目公開透明,接受農戶監督,每季作物收獲后及時進行分配,提高農戶信任度。
2.4 服務支撐。品牌引領,統一公司服務形象和服務標準,注冊打造公司服務品牌。保險兜底,入股土地全部參加糧食最低收入、價格、自然災害及絕收保險,即使絕收,保險能夠賠付1 700 元/畝,最大程度地減少農戶損失。專家服務,加強與科研院所和專家的聯系與合作,公司聘請河北農大、省農科院專家,結合市縣農業技術人員,組建了農技、栽培、農機、植保等服務團隊,開展生產技術指導,利用農閑時間組織專家集中培訓,農忙時間聘請專家到田間地頭現場開展指導,手把手傳授農業技術。技術創新,引進節水灌溉、測土配肥、飛防植保、優良品種、先進農機等技術和裝備,采用水肥一體化噴灌節水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20%,每年節水電和肥料開支190 元/畝,提高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增強了市場競爭力。訂單銷售,與本地區及外地糧食加工企業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確保農產品預期收益。
3.1 提高了生產效益。通過實行“四位一體”生產經營模式,引導農戶將土地經營權入股協會(公司),將各類農業服務資源和要素優化整合,提高了土地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水平,生產效益和農業產出率顯著提升,有效解決了家庭經營零碎分散造成的效益低下問題。
3.2 增加了農民收入。通過“四位一體”生產經營模式,讓農民通過出讓土地經營權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集中力量專業從事二產、三產,在穩定土地收益的基礎上凈增打工收入,實現了“你打工、我種田”“打工種田兩不誤”的雙增收模式。
3.3 壯大了集體經濟。通過“四位一體”生產經營模式,村級組織參與進來,既獲得穩定持續的管理費和收益分紅,又通過整合集體資產和適用資源,為協會(公司)提供農具存放、糧食晾曬、社員培訓等有償服務獲得收入。2019 年,有55 個村集體收入能夠受益5 萬元以上。
“四位一體”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是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去推進探索的成果,在具體實施中,通過引導扶持培育有規模、有活力、有信譽的公司(專業合作社)擔當服務主體,在日常生產中加強規范管理,保障了入股農戶的合法利益。其實行的“土地入股+保底分紅”形式,合理配置農業生產各項資源和要素,兼顧農戶、村級組織、專業合作社、協會(公司)各方利益,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