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林媛
(云南省永勝縣三川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云南 永勝 674200)
中浙優10 號為中國水稻所選育的雜交品種,屬秈稻種,莖稈粗壯,株形適中,分蘗力較強,葉色正,抗逆(倒)性較好,抽穗整齊、長勢強,全生育期輕感紋枯病,活稈成熟,豐產性好,米質優。總葉片數18.3 ~19 葉,伸長節間數7 節,全生育期175 ~185 d。我站通過多年試驗示范探討,摸索出一套中浙優10 號高產栽培技術,現介紹如下。
秧苗健壯是水稻豐產栽培的基礎,常言道:“秧好半年稻”。壯秧發根快,返青、分蘗早,秧齡彈性大,成穗率高,穗大粒多,能比弱秧顯著增產,壯秧苗生長前期、中期表現肥壯嫩綠,移栽前7 d 左右適當退色,葉片稍直立,清秀無病,硬扎有彈性,粗短的白根多,黃根少,無黑根,基部扁寬,葉齡適宜,帶蘗高。壯秧不僅可以多分蘗,而且是大穗的基礎。通過擴大秧田面積、降低播種量提高秧苗素質。移栽時秧齡是5 ~6 葉期,帶分蘗2 ~3 個,培育壯秧的方法主要是培肥秧田,定量播種,及時施肥,干濕管水。濕潤秧的播種量不超過25 kg/畝,旱育秧的播種量也不應超過30 kg/畝。要求秧田面積與大田比,濕潤秧田不超過1∶10,旱育秧不超過1∶15。斷奶肥主要在1 葉1 心期施用,每畝秧田施用尿素10 ~15 kg,起身肥是在拔秧前3 ~5 d 施用,每畝秧田施用尿素10 kg。氣溫低的地方提前5 d,氣溫越高的地方提前3 d 施用。秧田水的管理,前期注意保持水層,尤其是氣溫突降時,水層可以保護秧苗,4 葉1 心后應適當晾田,促進根系的生長,培育壯秧。
稻田整地是為水稻創造一個適宜生長發育的土壤耕層。淺插有利于分蘗的早發,為了保證淺插,要求田平、水淺、泥不松,大田的高低差異在2 ~3 cm,移栽時的水層2 ~3 cm。大田整好以后墩1 d 再移栽。此外,疏通排灌溝、渠,使各田塊都能灌、能排。
“十年早栽九年好”,這說明早栽能提高產量。早栽對水稻早期來說,可使營養生長期增長,并處在適宜積溫影響之下,易長出強健的分蘗,可使以后穗數增多;水稻出穗前,蓄集在稻體內的碳水化合物較多,能增加單株粒數。早栽并不是越早越好,有一定的時限,移栽后的水稻若使其返青正常,日平均氣溫必須穩定在15 ℃以上。淺栽能促進返青快,分蘗發生早,低位分蘗多,淺栽也是充分利用低位分蘗,提高種子利用效率的途徑。秧苗栽插入土的深度在1~2 cm,水層深度1 ~2 cm。
目的在于使群體與個體協調生長,達到增穗、增粒、增重,實現高產。適宜的穗數是水稻高產的基礎,有效穗過多或較少都不利于水稻高產。判斷基本苗是否合理的標準是:在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其莖蘗數能達到預期穗數。擴行條栽,有利于通風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減輕病蟲危害,可提高增產效果。便于控制基本苗,促進增產。合理擴行,再配合增施穗肥,在施足穗肥的基礎上促大穗。中浙優10 號栽插時,采用株行距3 寸×9 寸或4 寸×9 寸,每畝基本苗1.67 萬~2.2 萬,單苗移栽,采用手工拉線條栽,要求做到淺、勻、直,栽插過深,影響低位分蘗的正常發生。
在肥料應用上每畝施用過磷酸鈣1 包,硫酸鉀10~20 kg。畝純氮用量在18 ~20 kg,前促、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分蘗期間有足夠的肥料,促使早生快發,能在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達到預計的莖蘗數;中期氮肥基本消耗完,控制無效分蘗,避免發苗過多,群體過大;并能使葉色如期轉黃,植株平穩生長。拔節以后,根據苗情追施穗粒肥,使生長后期稻株有適當的養分供應,能繼續生長和促進幼穗正常發育;抽穗后,稻株不早衰,也不貪青,能提高結實率。基蘗肥∶穗肥為5∶5;基肥∶蘗肥為5∶5 或6∶4;穗肥中促花肥∶保花肥為5∶5 或6∶4。采用“前肥后移”可以明顯提高產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變基蘗肥“炮轟”(即不施穗肥或基蘗肥占總肥量70%~80%,穗肥占20%~30%)的施肥方法,降低前期基蘗肥的用量,增加穗肥用量。基蘗肥和穗肥的比例為5∶5,施肥時間分別為移栽前、移栽后5 ~7 d、葉齡余數3.5 葉和1.5 葉期。不僅不會造成后期病害加重和貪青遲熟,而且能顯著增加每穗粒數、減少無效分蘗、提高分蘗成穗率、提高肥料利用率、減輕病蟲危害。
合理管水可調節土壤中的水、氣、熱狀況,改善土壤生態環境;可調節土壤對水稻養分的供應,及不同生育期植株體內碳、氮的比重,促使水稻生理變化適應自身正常生長發育的規律;能協調水稻群體結構各種矛盾,促使各器官協調發展;還能促根、保葉,保證水稻后期的營養;并適當調控,以減輕病、蟲、自然災害的危害。高產水稻的管水措施為寸水返青,薄水分蘗,苗夠曬田,濕潤壯籽。具體做法是移栽后寸水活棵,以減少植株蒸發促使返青快;活苗后采用干濕交替灌溉,增加土壤空氣,提高泥溫,促進根系生長,使早生快發;栽后25 ~30 d,當莖蘗數達到穗數的80%時撒水曬田,控制氨素營養供應及發苗過多,減少無效分藥,提高成穗率,并使葉色退淡,植株老健,葉片直立,增強抗病蟲害和抗倒伏能力。曬田的程度,因土、因苗而異,旺長苗,田肥、色濃時重曬,并適當提前曬。群體不大的田塊,沙性田、瘦田輕曬,曬至苗色轉黃時進水。苗不夠,長勢差的田塊,適當晾田。拔節到抽穗開花期淺水灌溉,中間落干晾田2 ~3 次;成熟期濕潤灌溉。落干曬田與濕潤灌溉的作用在于增加土壤氧氣,促進新根生長和保持根系活力,防止葉片早枯,提高結實率。
病蟲草的防治,以農業防治為主,配合藥劑防治。防治草害以化學除草,輔之人工除草。病害有稻瘟病、紋枯病和白葉枯病,主要的蟲害有螟蟲、稻飛虱、粘蟲和葉蟬。化學除草栽后7 ~10 d 結合施分蘗肥,每畝用0.4 ~0.5 kg 除草醚拌化肥,均勻撒施。施藥時及施藥后一星期保持淺水,不能干水,也不能灌水過深。以充分發揮藥劑殺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