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俊
(晉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山西 晉中 030600)
新時代、新階段,造林理念也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變化,營造多功能林業,更加注重生態效益的穩定性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營造林的主流方向。本文將主要就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著力提高成活率做探討,以供種植者參考。
山西中部土石山區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當前立地條件普遍不佳,60%以上宜林地屬于較差等級。蓄水保墑、增強土壤透氣性是整地主要目的,結合實際,整地要做到適時適地適法。一般情況下,干旱地造林,要在早一年的雨季進行預整地,但是,實際情況很難做到,一般都是在冬季或春季確定造林主體后才實施,春季整地,少雨、旱象嚴重,翻動土壤反而造成水分流失,整地規模越大越嚴重,水分喪失越快,再加上土地瘠薄,春季預整地往往適得其反。春季造林建議隨造隨整,甚至不整,防止土壤流失、水分蒸發,以刨小坑栽植為主,栽好后將穴面整成一個小反坡。荒坡土壤含水量一般遵循凹形坡>線性坡>凸形坡,在有條件的地方,荒山造林建議魚鱗坑整地,魚鱗坑整地應利用土壤水分的相對高點,鄙棄等株行距布置,總體把握種植密度,優先小凹陷處布點,山西太行山和順、左權一帶,魚鱗坑整地后蓄水保墑效果明顯,有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2.1 選用鄉土樹種,培育耐旱苗木。山西中部土石山區長期實踐經驗來看,鄉土樹種成活率要高得多,忌求大、求洋。一般來講,海拔1 500 m 以上主要栽植華北落葉松、油松、遼東櫟、沙棘,海拔1 500 m 以下主要栽植油松、山桃、山杏、遼東櫟,低山丘陵地帶以楊柳槐、側柏和經濟林為主。為使苗木適應造林地環境,建議就近育苗、就近使用,提前培養的適生苗木,從小經過鍛煉、馴化,抗性和適應性增強。建議陽坡育苗供陽坡使用,晉中市榆次區慶城林場長期用此法造林,陽坡苗木成活率當年能夠達到90%以上,三年保存率基本在85%左右。
2.2 在土層淺薄的石質山地造林絕非苗越大越好,以油松為例,兩年生容器苗成活率最高。兩年生油松苗根莖較大,根毛多,抗性好,樹穴規格要求不高,易栽植,通過多年實地種植發現,此規格成活率最好。80 cm 以上的油松苗雖具有較發達的根系,但在土層淺薄的土石山地肥水條件達不到要求,往往樹坑深度標準也有差距,易窩根,影響成活。容器苗在荒山造林中占主導地位,一般來講,上凍前或10 月份之前都可造林,時間要求不嚴格,但從實踐來看,7、8 月份雨季造林效果最好。
2.3 因地適樹,根據小生境植苗。荒山荒坡造林主要考慮立地因子和生物因子,在陰坡立地條件好的可以適當密植,陽坡要稀植。石頭有天然集水作用,石下植苗、石間插苗、洼地植樹都有利于成活,石塊還有為幼苗遮陰、擋風、防寒的效果。長期以來,林業技術人員采用栽植坑石塊、茅草覆蓋,且被證明是簡單有效的保墑技術措施。
2.4 喬灌草融合,立體打造。立地條件較差的陽坡可以通過種草或種植灌木改善土壤條件,土壤因子改變后再植樹。在通道兩側或旅游景點附近可以帶狀混交油松和連翹,不僅林分穩定,而且有防火、防蟲效果。如山西省左權縣207 國道一段,喬灌要帶狀混交為主,建議的模式是油松與連翹混交、側柏與丁香混交、油松山杏與丁香混交。側柏不能超過海拔1 300 m栽植。也可以大面積種植連翹或花椒,但是花椒最好在海拔1 000 m 以下陽坡栽植。
3.1 多栽大樹,少栽常綠樹和花灌木。村莊綠化不同于城市綠化,過往受“喬灌草結合、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思路影響,村莊綠化投資大,效果差,主要是管護不到位,五年過后近乎荒廢。建議多栽植高大喬木,隨著長大成林,村在林中效果甚佳。
3.2 風口處和村莊西北方向栽植大樹,可以針闊間植,常用樹種有國槐、楊樹、遼東櫟、塔檜、白皮松等,減小風速,起到防風固沙的效果。農田林網要選用窄冠深根性樹種,株間距不能過小,疏透度不夠、栽植過密反而影響防風效果。
土石山區荒山荒坡造林關鍵是要科學規劃,把好苗木關、栽植關和管護關。苗木不僅質量要過關,最重要的是要避免起苗、運苗、栽苗時的傷害,特別是栽植時山下到山上的“最后一公里”保護,一定不能把土球散掉。造林綠化的質量水平不是看滿山遍野、整齊劃一的樹坑或者涂白效果,而是要看五年或十年后的成林效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匠心。再則,要杜絕大樹下山,破壞生態效益。另外,在人員活動多的林緣地帶、通道兩側要以栽植闊葉樹為主,減少防火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