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智
(河北省邢臺市農業農村局 河北 邢臺 054001)
建設農業園區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在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下,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近年來,邢臺市高度重視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培育了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精品園區,推進了農業發展水平。
目前,邢臺市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已達到24 家,省級現代農業精品園區7 家,市級現代農業園區46家,省級園區實現了縣市全覆蓋。
根據農業園區發展的形勢,在農業園區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基礎上,我們注重引導農業園區從規模擴張轉到質量提升上去。邢臺市制定了《邢臺市現代農業園區質量提升實施意見》,對標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方向和標準,聚焦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壯大新型經營主體,聚集現代生產要素,促進農業園區提檔升級。
2.1 明確主導產業。結合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三區劃定,每個省級園區圍繞優質小麥、專用玉米、畜禽、蔬菜、林果、食用菌、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集中精力打造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如:南和縣園區的優質小麥,臨城縣園區的核桃產業,內丘縣園區的蘋果產業。
2.2 延伸產業鏈。引導各類農業園區利用農業資源特色,依托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以“鄉村旅游”和“農業觀光旅游”為重點,打造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發展新模式。如:臨城鳳凰嶺農業園區以核桃產業為重點,在做好精深加工的基礎上,打造特色核桃小鎮;邢臺縣抱香谷園區,圍繞花卉種植、旅游觀光打造邢襄古鎮。
2.3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民增收。積極指導各地在完善訂單農業、土地流轉利益聯結的基礎上,突出發展股份合作經濟,推動農產品由簡單買賣向契約合作轉變,構建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參與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如:沙河市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的全民持股模式;欒卸村創新實施了集體股份新模式,構建了全民持股分紅機制;銀杏種植和農業種植2 家合作社首創了按份額確權確股不確地的土地流轉模式,吸收全村900 多戶3 500 多人在園區和企業持股,并安排農民在園區和企業打工,形成了家家戶戶搞創建、家家戶戶增收益的新模式。
2.4 優化發展環境。在全市推廣威縣經驗,各縣(市、區)農業園區管委會建立“園區一體管理、項目一體招商、土地一體流轉、資源一體整合、科技一體引進、產業一體發展”的“六個一體”新機制,實行現代農業園區一體化管理。建立“一對一”服務機制,開展“證件手續全程代辦、解決問題全程參與、矛盾糾紛全程協調”一條龍服務,為入園企業解決項目審批、規劃選址、土地計劃、資金渠道、生產經營等各方面困難,用好環境贏得好發展。
3.1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良好的營商環境會吸引企業聚集、要素聚集;進一步強化農業園區管委會的作用,提高服務管理水平;加快園區內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從硬件設施方面保障到位;建立企業服務對接機制,切實為入園企業解決項目審批、規劃選址、土地計劃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加強人員隊伍培訓,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履職能力;進一步推進打造公正、開放、透明的營商環境,支持、協助和引導企業搶抓發展機遇,充分利用補貼、貸款等政策紅利,惠及園區發展。
3.2 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引導企業主動實施多元化經營,提高農業園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提升農民的文化科技素質,增加農村人力資本投資;積極發揮主體企業致富的帶頭作用,發展家庭農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充分發揮園區內企業的資金、技術、管理、市場、人才優勢和帶動作用,促進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優勢、競爭優勢。
3.3 加強樹立品牌意識。品牌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也是一個企業實力和信譽的象征,更是農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必需品。要持續強化品牌意識,通過鼓勵企業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力爭質量體系認證、環境認證和綠色認證,爭創名牌產品等措施,幫助企業從“商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提升企業創建品牌的能力,充分發揮品牌效應,從而推動邢臺市農業園區更好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