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玲
(金鄉縣魚山街道財政所 山東 金鄉 272209)
農村經濟管理要而論之即對農村經濟進行調控,利用市場條件并遵循國家相關的經濟政策,在特殊的經濟和社會條件下,對農村經濟發展進行宏觀調控。農村經濟管理的目的是更好地調配消費過程,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實現對農村經濟管理的前提是改善農村經濟和保障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管理需要在國家政策指導下進行,管理過程中必須利用本區域的經濟優勢,制定計劃,并根據該計劃規范管理流程。
2.1 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總體要求。新時代農村要以農村經濟建設作為重點,根據農村自身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相關的計劃,以增加農民的收入和農村的經濟效益。在農村經濟的實際管理中,我們要以科學有效的管理、監督和執法手段,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使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更加順利。此外,發展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必須要以遵循國家發展政策為原則,創新和改革農村經濟管理方式,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2 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①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政策,減輕農民負擔,加強有關部門的管理和監督,對資金和人力資源一定要嚴格分配。在農村實行經濟管理時,要充分了解基本建設的各個方面,制定有關政策法規,運用科學合理的補償和懲罰措施,有效地進行基本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②加強財務管理和經濟管理,改善農村經濟管理的目標。加強農村經濟管理,確保市場經濟體制的穩定,為全面的市場管理和監督打下堅實的基礎。③農村經濟在治理方面重點是為農民提供服務,并健全科學服務體系,以確保農村經濟的管理質量。
3.1 農業勞動力素質低。我國農村地區的新一代居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們的生活方式、工作觀念和消費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大部分喜歡在大都市工作以獲得平等的工作機會和更高的待遇,很少有新一代的居民返回農村從事農業生產。因此,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勞動力相對簡單和知識不足的老年人,他們不能采用新的機械操作,不能在生產和生活中使用新的種植和栽培技術,農村經濟發展緩慢。
3.2 缺乏完善的公共事業服務體系。農村的服務體系沒有得到完善和統一,例如:教育、醫療、公共衛生、生態保護等方面,建立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認識。由于缺乏人力和財力,沒有為農民提供適當的公共服務,這樣一來,很容易導致城鄉經濟差距擴大,并阻礙城鄉一體化的步伐。
3.3 農村居民的維權意識比較薄弱。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迅速發展,農村的許多農業用地被占用,老百姓的一些基本權利得不到保障,導致有關部門收到關于農村土地方面的信訪案件非常多。盡管政府出臺了一些對農民有利的政策,但是在一些偏遠或相對落后的地區還沒有完全實施。一些官員還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取私利,私自占有農業補貼。由于農民對自身權利缺乏了解,有些問題解決不了,農村維權隊伍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另外,基層政府不能使執政資源和社會資源科學化,造成農民權益保護小組處于無組織狀態,沒有保護農村居民的基本權益。
3.4 農民收益過低。在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傳統的小而分散的經營模式無法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在去中心化商業模式中,農民家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得到的報酬卻很少,這不僅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還阻礙了農村現代化的發展。大部分老百姓以農耕為生,他們把土地看的比自己的命都重要,這就導致農村商業模式的擴展和對農民有益的相關政策的實施受到阻礙,從而使農村經濟管理的發展不能順利、有序進行。
4.1 培養現代新型農民。人為因素始終是決定性因素,若要改善農村經濟管理的現狀,便要改善他們的基本素養和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可以從加強思想教育、定期組織專業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專業技能、加強思想道德和農村文化建設、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等方面入手,推動其發展成為現代新型農民。
4.2 構建優秀的農村經濟管理隊伍。首先,需要加強對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的培訓,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責任心強的工作隊伍。其次,還應安排 相關管理者參加學習,加強對現代經濟法的理解。對相關主管人員還應進行培訓和指導,以提高綜合素質。第三,經濟管理團隊還必須安排合理的職位和人員配置,以確保專業人員參與農業經濟管理并完善責任制。
4.3 通過農業產業化,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我國大部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主要依賴于他們多年的耕種經驗,傳統農業經驗技術含量較低,進而造成農民收入低,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打造一支具有先進農業技術的人才隊伍。政府部門必須采取具體措施,吸引農業技術下鄉指導農民開展生產活動,以增加產量和農民收入。此外,政府部門還可以通過與相關農業經濟組織合作,提高農民土地管理水平,以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4.4 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基層政府要積極履行職責,科學落實總體規劃,在各種利益相關者(如團體和個人)之間進行調解,增強鄉鎮政府的經濟管理責任,提高服務意識和水平,要始終代表著絕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并主觀參與農村經濟活動。建立獨立的監督機制,定期召開相關會議,實行民主監督制度,對農村經濟要做到真實、公開、公正。
4.5 因地制宜進行管理。不同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條件和水平不同,農村經濟管理的內容也要根據當地情況進行調整。我國農村人口多,每個村莊的地理條件和農業生產條件各不相同,資源利用也各不相同。在進行經濟管理時,有必要建立基于農村農業生產特點和效益的管理體系,通過互聯網了解市場需求,增加農民就業機會。農村經濟管理要與生產有效地聯系在一起,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