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積極配合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明確自然資源領域安全生產整治10項重點工作。
自然資源領域安全生產整治10 項重點工作包括:配合做好相關行業領域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加強“多規合一”工作,嚴格落實化工園區、危險化學品企業、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消防設施、停車場、尾礦庫等的規劃布局,強化源頭準入,做好規劃實施監管。
配合有關部門在加強礦山安全源頭治理、開展落后礦山淘汰退出、組織礦山整合關停、規范小煤礦技改擴能等工作中嚴格審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科學劃定礦區范圍,做好采礦權審批登記與注銷關閉的相關工作等。
自然資源部表示,地方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深刻認識做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的重要性,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制定詳實措施,確保自然資源領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財政部于1 月份印發通知,征集進口稅收政策在“十三五”期間執行情況的總結報告。截至5 月6日,共收到38 份報告,分別來自部委、地方財政廳(局)、行業協會、企業等。報告涉及政策在“十三五”期間減免稅額1230億元(其中2020年為預測數據),取得了積極成效。
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有關方面統籌研究,進一步完善進口稅收政策。
一是助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萍疾康炔课硎荆С挚萍紕撔?、產業發展類進口稅收政策,減輕了企業、科研機構負擔,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推動了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行業協會認為,這類政策顯著提升了行業國際競爭力,有效培育了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促進產業鏈配套和產業轉型升級。
二是保障能源資源安全。中石油等企業認為,支持能源勘探開發等進口稅收政策,不僅直接降低了企業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強了資源勘探開發能力,有利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
三是促進社會事業健康發展、改善民生。民政部認為,助殘政策為殘疾人康復事業提供了積極支撐。文化和旅游部反映,國有公益收藏政策推動了進口文獻資料建設,為海外捐贈提供了便利。四川、青海等省表示,西部大開發政策加快了產能產值提升,增強了就業吸納能力;中西部展會政策降低了展商參展成本,促進展會影響力逐年擴大。
相關單位也對政策設計和執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近日,工信部印發了《關于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明確將促進工業數據匯聚共享、深化數據融合創新、提升數據治理能力、加強數據安全管理,著力打造資源富集、應用繁榮、產業進步、治理有序的工業大數據生態體系。
《指導意見》提出,在加快數據匯聚方面有以下4 點意見。
一是推動工業數據全面采集。支持工業企業實施設備數字化改造,升級各類信息系統,推動研發、生產、經營、運維等全流程的數據采集;支持重點企業研制工業數控系統,引導工業設備企業開放數據接口,實現數據全面采集。
二是加快工業設備互聯互通。持續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實現工業設備的全連接;加快推動工業通信協議兼容統一。
三是推動工業數據高質量匯聚。組織開展工業數據資源調查,引導企業加強數據資源管理,實現數據的可視、可管、可用、可信;整合重點領域統計數據和監測數據;支持企業建設數據匯聚平臺。
四是統籌建設國家工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匯聚工業數據;建立多級聯動的國家工業基礎大數據庫。
在推動數據共享方面,一方面要推動工業數據的開放共享;另一方面要激發工業數據的市場活力。
《指導意見》強調,在深化數據應用方面,要推動工業數據深度應用,開展工業數據應用示范,提升數據平臺支撐作用,打造工業數據應用生態。在完善數據治理方面,要開展數據管理能力評估貫標,推動標準研制和應用,加強工業數據分類分級管理。
《指導意見》指出,在強化數據安全方面,一方面要構建工業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工業數據安全產品研發。在促進產業發展方面,要突破工業數據關鍵共性技術,打造工業數據產品和服務體系,著力構建工業數據創新生態。
《指導意見》要求,從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強化資金人才支持和促進國際交流合作等三方面加強組織保障。
日前,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和國家林草局4 部門聯合發布《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2020-2022 年開展試點,探索建立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標準核算體系,完善目標考核體系、改進補償資金分配辦法,規范補償資金使用。
根據《方案》,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實施范圍為沿黃河9 ?。▍^),包括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陜西、甘肅、青海、寧夏。
試點期間,中央財政專門安排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激勵政策,圍繞促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兩個核心,支持引導各地區加快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獎勵資金將對水質改善突出、良好生態產品貢獻大、節水效率高、資金使用績效好、補償機制建設全面系統和進展快的省(區)給予激勵,體現生態產品價值導向。
《方案》要求,各地要積極主動開展合作,盡快就各方權責、補償措施等達成一致意見,推動鄰近?。▍^)加快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近日,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發改委、山西省教育廳、山西省科技廳、山西省工信廳、山西省財政廳、山西省應急廳、山西煤監局聯合印發《山西省煤礦智能化建設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旨在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貫徹落實《關于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精神,深化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智能化技術與煤炭產業融合發展。
《實施意見》中提到“煤礦智能化建設要全面貫徹‘安全第一’的基本要求,通過安全生產監測監控系統智能化改造,實現煤礦安全狀態動態評價、事故預測預警,對危險場所、重點區域、關鍵崗位能夠遠程可視化操作”,“充分利用‘煤礦大腦’等成熟的自主學習、音視頻自動識別、智能決策等技術,優先實現對瓦斯抽采、探放水等安全管理全流程智能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