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磊 楚天舒 劉 菊
(山東公用環保集團檢驗檢測有限公司 272100)
這些年來,我國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也是經濟飛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效應。針對如何改善環境問題,我國已經頒布了許多相關政策,但是環境問題仍沒有得到較好的治理。我國相關部門已經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等這些概念,這也使得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中,環境檢測是衡量環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將環境檢測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不斷的分析,然后提出具體解決措施。
我國目前已經頒布了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對于環境檢測提出了具體要求。環境檢測工作受到年度檢測制度的影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環境檢測制度和環境檢查制度。其中,環境檢查制度主要是指環保部門在規定的時期對于排污單位進行的有效監督[1]。這項制度為我國的環境保護提供了很大的支撐,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不斷顯現,而且這些環境問題較以往相比也變得越來越為復雜和多變。已經固有的環境檢測制度難以滿足目前的發展需求,而且對于現在所處的環境狀態也無法實現完全的檢測,所以在進行環境檢測的過程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般來說,我國現行的排污制度過于局限,通常來說都是對排污單位進行約束,但是這個約束能力并沒有涉及到個人方面,所以也造成了一些問題的出現。而且從一定程度上來看,這種設置在當前的社會發展情況之下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在我國的《環境保護法》中有著明確的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需要對我們生存的環境進行保護,但是在現有的年度監測任務之中,只規定了企業單位需要定期進行環境檢測,并沒有對企業中的個人或者某個部門制定相關的排污檢測制度[2]。即使有相關的部門會專門的進行排污檢測,我國也沒有明確的條文對于個人排污狀況和檢查結果進行約束,只是提出每個人都有義務配合環境檢查部門對環境檢測,這也造成了在發展的過程之中,有些個人利用條文的漏洞進行排污,謀取私利。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由個人造成污染的現象越來越為嚴重,但是由于缺少了法律的約束,一些人在環境保護方面并沒有投入非常大的精力,而且越來越肆無忌憚的破壞環境,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的生態狀況。
我國目前面臨的環境檢測問題除了相關制度不完善之外,也存在著相關執法部門的設置不完善的問題。這也使得在環境檢測工作開展的過程之中,可能會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爭議,執法工作也不能夠被全面的執行和認同。除此之外,執法機構不健全也就會致使在這個機構之中沒有明確的規章管理制度,環境保護人才的隊伍就難以形成有效的制約關系[3]。而且在我國的一些基層環保部門,執法人員的設備相對來說十分欠缺,而且這些執法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工作經驗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進行環境檢測的工作之中,經常會由于設備不足和對于設備的操作并不是十分了解等等原因,致使環境檢測出現問題。這些執法人員的專業知識不足就會過多的依賴于自身的主觀感受進行判斷,這對于環境檢測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最為嚴重的是一些基層的環境檢測執法單位存在著上下級互相包庇情況,這也對我國的環境檢測整體制度的權威性和公正性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既然要對環境進行檢測,那么就需要有一套完善且科學的檢測標準,根據一些已經既定的環境指數對于環境的檢測結果進行評價。在這之中,不同的檢測指標也需要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一旦出現檢測出來的環境指標脫離了正常的范圍值,那么就證明這個地區的環境存在著一定的污染問題,這也同時表明了環境檢測執法標準是執法部門進行執法的重要依據之一。但是在我國的許多地區仍然存在環境檢測工作的指標較為落后,仍然使用著多年之前的環境檢測指標。這些年來,我國的經濟與環境狀況都不斷地發生變化。所以,多年之前的環境檢測指標顯然已經不能符合目前所處的環境狀態。這些實際的情況造成巨大改變,然而環境檢測指標仍然沒有改變,所以這些檢測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沒有說服力的。這些舊的標準、舊的規則所產生的檢驗結果也不具有十分的權威性,在當代社會的環境檢測部門之中也沒有明確的標準對這一現象進行制約。
我國目前已有的環境檢測對象在設定過程之中,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對于環境檢測工作的總體效果產生了十分嚴重的影響。除了對于單位企業進行環境檢測之外,也應該注重對于個人污染的檢測,而且在個人污染檢測方面也應該更快出臺相關的法律對個人進行制約。這樣一來,個人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之中也會注意環境保護。除了對個人進行制約之外,也需要將年度的環境檢測制度進行更加科學的完善,在這個制度之中也應該明確地規定個人在環境檢測之中,所要擔負的責任和義務,用法律的手段進行約束,這樣才能夠保證個人在環境保護過程之中付出自己全部的精力,利用法律的權威更好地保護環境。
如果能夠建立一套更加健全的相關環境保護執法機構,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環境檢測工作能夠更加順利的開展和進行。國家對這一方面應該進行重視,而且需要加大基層隊伍的建設,在一些偏遠地區也應該設立相應的環境保護執法部門,而且應該開具統一的管理政策做到更加的公平、公正、這樣才能夠使我國環境保護執法人員的隊伍更加充實[4]。而且對于相關部門在進行環境保護執法人員選擇的過程之中,也需要進行嚴格的把關,在具備一定專業素質的同時,也應該具有環境保護的基本認知,這樣才能夠在工作過程之中更加投入。再者,對于一些業務能力十分突出的相關人員也應該給予一定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這樣才能夠鼓勵他們在以后的工作過程之中更加努力,對于一些工作積極性較差以及工作態度不好的員工,也應該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對他們進行制約。在一定基礎之上設立相關的考核制度,讓基層的工作團隊的工作能力不斷提升,總體來說,將執法人員的素質和工作認知進行提升,是保證我國環境檢測事業順利開展的基礎條件。
環境檢測的標準需要根據實際環境變化的情況而有所改變,不能夠一直沿用一套較為守舊的環境檢測標準。這對于環境檢測的整體工作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對于一些不適應當前環境狀況的相關環境標準,應該進行舍棄,并且制定符合環境發展狀況的標準,保障新的環境檢測標準能夠使我國環境保護具體要求得到滿足。與此同時,新的環境標準在使用的過程之中,也應該不斷的進行更新升級,并且一定要嚴格服從國家的相關規定,根據環境的變化對環境保護標準進行適時的更改。這樣才能夠讓相關部門的執法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而且對于他們的工作提供一個有效的支撐。
總體來說,保護環境不單單是某個單位或者某個部門的責任,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和義務。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所以環境的惡化對人類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而且環境保護也不拘泥于一個國家,也是全世界共同的任務,我國已經對于環境保護提出了相關的措施。近些年來,我國的環境狀況也有所改善,但是仍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及時的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