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義紅
(唐山市豐潤區教師進修學校 河北 唐山 064000)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傳統課堂大多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學生沒有老師帶領就不會學習,更不會自己動手動腦探究知識,這正是高效課堂要突破的關鍵。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下面筆者就試聽的一節小學數學課《分類和整理》 為例來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大屏幕上呈現了幾張超市貨架上擺放貨品的圖片,有香蕉、火腿腸等等,都分別整齊的擺放著。此時老師提問:“超市里的貨物是怎樣擺放的?”學生回答:“香蕉和香蕉放一起,火腿腸和火腿腸放一起?!崩蠋熇^續提問:“你還發現超市里別的物品是怎樣擺放的?”學生回答:“衣服和衣服放一起,文具和文具放一起。”此時老師導出新課:“這叫分類,大家說說分類有什么好處?”有的學生回答:“分類可以方便找到?!庇械膶W生回答:“如果混在一起,就找不到了?!崩蠋熆偨Y:“分類是為了方便找尋?!敝罄蠋熌贸鲆恍馇?,請學生將這些氣球分類。學生有的按形狀分、有的按顏色分。接著讓學生做分類練習,可以在紙上畫,可以到黑板上畫。最后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分類現象。有的學生說超市里的貨物、書店里的書、家里的鞋、文具店里的文具、麥當勞里的食品,衣柜里的衣服……
這節課從課堂氛圍上來看,學生一直在嚴肅緊張中配合著老師的步驟學習,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受到關注,甚至有一個學生被提問了多次,好多學生在課堂上是沉默的。
分類和整理具有很強的生活因素,教師完全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讓學生親自動手來體會分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比如拿一堆玩具,讓學生挑選出自己最愛玩的一類玩具,并讓學生思考玩具怎樣最容易挑出來,這樣學生的興趣就來了,他們也有了探究的動力。學生開始可能會分的很慢,隨著不斷的嘗試,他們會適當調整挑選的辦法,從而挑選的速度會逐漸加快,挑選出的同一類玩具也會越來越多,此時教師適時點撥:同類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類。學生通過自己不斷嘗試,逐漸知道了分類的辦法,體會到了分類的必要性和分類的好處,這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樣的學習聯系了生活,讓學生感到很親切,通過動手動腦將抽象和死板的知識簡單化了。其實生活中這樣的細節無處不在,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一個突破口。在這節課上,有學生說把語文書和數學書放在一起就找不到了,這是多好的生活體驗,老師卻沒有抓住,更沒有深挖。
學生有了前面的分類體驗,再講整理就容易了,把書包、鉛筆盒整理一下等等,凡是學生生活中能接觸到的,都可以讓他動手做一做。這樣學生不僅明白了分類,也學會了整理。其實探究并不深奧并不難,只是需要找到切入點,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后再遇到類似知識的學習,就會先想到生活中的相關經驗??赡苓@樣的學習開始會遇到些困難,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具有長遠的意義。
當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通過教師的不斷指導、長期熏陶,不斷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教師也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能力素養,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知識,讓課堂鮮活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