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小燕
(寧夏中衛海原縣第一中學 寧夏 海原 751800)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培養高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成為了語文教學的關鍵,教育部門發布了課程標準來提高教師以及學生的重視程度,使其融入到一般的課程教學內容中去。本文以我國高中語文學科為例,提出了關于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相關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望與廣大同仁交流探討。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結構組成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素養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要想培養語文核心素養首先要學會說話,說話是交流的一種方式,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要學會說話。第二部分是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的意思、語言的組合、語言的運用都是開發邏輯思維能力的方式。還有寫文章要做到有理有據,有邏輯關聯性,有充分的說服力,這些都是需要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支撐的。第三部分是有發現美并且有創造美的能力。需要有獨特的審美能力才能發現語言的美。同時,語言的美是需要創造的,這就需要語文基礎知識過硬,并且邏輯嚴密、思維清晰才能創作出別具匠心的作品。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價值觀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正確的價值觀會指引我們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而錯誤的價值觀會導致我們犯錯誤,阻礙我們的發展,可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性。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實際上就是正確價值觀的樹立過程。中國高等教育的理念是要學生能夠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重視漢語的學習,同時能夠注重語言的工具價值以及人文主義價值。
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簡單的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而是在學習的時候要有足夠的專注與細心去發現語文的美,并且能夠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去創造美。這種美不是狹隘的,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欣賞,還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發現各種文化獨一無二的美。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能夠適應社會快速變化,全面發展,這雖不是教學要求,卻是教學的高級目標。全面發展的學生能夠快速的適應社會,還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使自己更加優秀,這就是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意義所在。
3.1 體會教材中的人物形象。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非常經典、內容豐富、發人深省的好文章。這些文章的學習不能僅僅在聽完老師的一遍講授就算完成,而應深刻挖掘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總結人物形象,體會情感的轉變。例如,魯迅小說《祝福》 中的“我”的態度變化,《荊軻刺秦王》 中秦王為荊軻送行時荊軻內心的復雜情感。通過自己的理解去聯想作者寫作這篇文章時內心的想法,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意圖。
3.2 每日一收藏。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筆記本,每天記錄一則名人軼事、名言感悟、經典文章讀后感、優美的句子和詞語。這樣既能練字,又能積累文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長此以往能夠提升文學修養。
3.3 交流表達。每個星期都留出一節課,讓學生走上講臺分享這一星期自己讀到的好書、好詞、好句或者是至理名言,也可以是自己感觸很深的文段,并總結出自己的學習感悟、自己從中學到的做人的道理或者是自身體會。
3.4 積極參與征文比賽。學校定期舉行征文比賽,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寫作水平正是體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一種方式,而且還能體現學生的語文涵養、文學水平以及構思能力。好的文章不僅文采出眾、語句優美通順,而且邏輯關聯性強,環環相扣。因此,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動筆寫下心中所想,用書寫代替口頭交流,這樣更能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3.5 改變學習方法。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是需要用心去體會語文魅力,并真正愛上語文才能實現的,若只是死記硬背完成任務似的去學習是根本不可能提高的,而且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失去學習語文的動力,對語文產生反感情緒,不愿意去學習語文,那么核心素養的培養就無從談起了。因此,要注意改變學習方法。
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創設適當的情境,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語文的魅力,久而久之便會融入其中愛上閱讀。其次,提高閱讀量,大量的閱讀能夠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感知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是要讓學生自己從閱讀中發現、體會,并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教師只需對閱讀結果進行驗收和評估,并提出有效的建議即可。
另外還要注意,語文的學習不能只強調讀,而應該讀寫相結合。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去構思寫作文章,在實踐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3.6 注重課外學習。語文知識的學習重在積累,需要長時間的投入才能有所收獲。僅依靠課堂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教師要充當引路者,為學生的課下自主學習提供幫助,比如定期推薦給學生一些值得閱讀的好書,并讓學生寫下自己的閱讀體會。但是要合理制定計劃,不要讓學生有過重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語文學習效果。還要注意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玩耍中學習,既讓學生感到舒適開心,又能提高學習效率。
核心素養是現代高中語文學習的基本要求,語文文學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來的核心文化,教師應該向學生明確說明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師生共同努力,克服難關,完成新課標的要求,提升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