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晶
(諸暨市經濟特產站 浙江 諸暨 311800)
櫻桃在諸暨全市23 個鎮鄉(街道)均有種植,現有櫻桃種植面積近萬畝。諸暨櫻桃品種主要是諸暨短柄櫻桃和黑珍珠,同山鎮和趙家鎮為諸暨櫻桃的主產區,占全市總面積的75%以上。全市30 畝以上的櫻桃基地17 個,通過綠色產品認證的櫻桃基地4 個(包含2019年要新申請認證的2 個),無公害認證的櫻桃基地4 個。2017年,“諸暨短柄櫻桃”已被認定為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
2.1 地理優勢。諸暨地處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濕潤,年溫適中,年平均氣溫16.2 ℃,年均降水量1462 mm,境內以紅壤土和黃壤土為主,諸暨的氣候、土壤等條件都適宜櫻桃種植和生長。因為櫻桃鮮果保質期短,諸暨櫻桃多以采摘銷售為主,而諸暨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高速貫通,交通方便,杭州、上海、義烏、溫州等地來采摘的游客較多。
2.2 技術優勢。諸暨櫻桃經過多年發展,在育苗技術、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設施矮化促成栽培技術已有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從修剪整形、促花控果到土肥水管理,從露地栽培到設施栽培,形成了一套櫻桃標準化生產技術規范,并且制訂了短柄櫻桃生產技術規程(諸暨地方標準)和中國櫻桃生產技術規程(浙江省標準),為諸暨櫻桃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2.3 品種優勢。諸暨短柄櫻桃具有自花結實性好、早果性好、豐產性佳、適應性強,果實大、成熟期早而集中等特點,現已成為中國南方櫻桃產業發展重點品種,并于1992年通過省級品種認定。
3.1 不耐貯存運輸,保鮮時間短。諸暨的櫻桃味美肉嫩,汁多皮薄,不耐貯運,在4 ~5月期間室溫放置1天以上就容易出現腐爛問題,保鮮時間短,基本以本地銷售和外地自駕游采摘為主,市外銷售受限。
3.2 缺乏統一規劃,種植散而小。諸暨市櫻桃種植多以小戶為主,每戶2 ~5 畝,在趙家相泉、東溪、泉畈等地和同山高城頭、同源、邊村、三新、唐仁等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種有櫻桃。但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櫻桃種植都比較分散,目前該市還沒有集中連片百畝以上的櫻桃基地,櫻桃無公害基地和綠色產品認證較少,這對提升整個櫻桃產業造成較大的制約。
3.3 設施化程度低,抗災能力差。諸暨市櫻桃以露地栽培為主,大棚設施栽培約占5%,設施化程度偏低。櫻桃開花期易受倒春寒影響、成熟期遇雨裂果,抵御不利天氣能力低,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在嚴重的年份,全市櫻桃因受倒春寒和裂果造成的經濟損失近億元。
3.4 果農老齡化,新知識接受程度低。據調查,從事櫻桃種植的果農中,50 歲以上的超過95%,60 歲以上的已超過70%,大部分上了年紀的果農在面對新設施、新技術時,存在思想保守、顧慮大、不會多投入等現象,導致設施栽培推廣效果不佳;且在櫻桃修剪和用藥上總習慣于憑老經驗、舊辦法操作,影響了櫻桃的品質和收益。
4.1 引進優質品種,延長采摘時間。研究和引進適宜諸暨種植的甜櫻桃品種和其他中國櫻桃品種,在諸暨陶朱街道、暨南街道、東和鄉、趙家鎮等地建立甜櫻桃種植試點,豐富諸暨的櫻桃品種,延長櫻桃銷售期,改善目前櫻桃采摘期集中(多在4月中下旬到5月初)的現狀。
4.2 加大政府扶持,打造櫻桃基地。按照“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通過項目和資金引領,集中建設2 ~3 個高標準化、高設施化的櫻桃示范園,示范帶動全市櫻桃基地建設,完善基地生產設施,改善櫻桃基地采摘條件和配套設施,逐步推動櫻桃產業朝精品化、優質化方向發展。
4.3 加強技術培訓,提升管理水平。要發揮趙家櫻桃協會等組織在生產管理、產后銷售等方面的帶動作用,市農業技術部門和鄉鎮農辦要在櫻桃基地建設、新品種引進、標準化栽培管理等方面,強化培訓和指導,提高果農生產管理水平和櫻桃品質。
4.4 強化品牌意識,打造品牌產品。樹立諸暨櫻桃綠色產品的理念,對諸暨櫻桃建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每年進行產品檢測,確保產品優質。做好諸暨短柄櫻桃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宣傳,通過統一的包裝、運作、推介等,打響諸暨櫻桃品牌名氣。
4.5 利用平臺銷售,延伸產業鏈。限于櫻桃的不耐儲運和保鮮的特性,可以實行櫻桃產業與旅游、觀光有效整合模式,利用“互聯網+”優勢,用網絡直播的方式,吸引省內外游客前來觀賞、采摘和游玩,開展和推廣櫻桃采摘節活動,把櫻桃銷售季變成采摘季、旅游季,從而推動櫻桃產業縱深長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