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陳小寶,張濤,錢鎖開
江西嘉佑曙光骨科醫院,南昌 333000
急性顱腦損傷患者進入昏迷狀態,在停用呼吸機、鎮靜劑、麻醉劑后,患者出現睜眼、自主呼吸、自發或刺激引出各種反射,這種狀態稱之為瞪眼昏迷、去皮質狀態、醒狀昏迷等,俗稱“植物人”[1]。目前臨床針對醒狀昏迷尚缺乏有確切療效的治療方法。目前常用的促醒藥物較多,主要以腦代謝促進藥物(如巴胺類藥物、促進中樞神經細胞代謝藥等)為主[2,3]。溴隱亭是一種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是昏迷患者的臨床常規藥物,但長期服用會影響患者體內內分泌激素的協調平衡[4]。美多芭為左旋多巴與芐絲肼的混合劑,能穿透血腦屏障并轉變為多巴胺,保護神經元,但長期服用會出現晨僵、幻覺等不良反應。為提高醒狀昏迷患者的治療效果,筆者將溴隱亭聯合美多芭用于治療醒狀昏迷患者40 例,以觀察該治療方法對醒狀昏迷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7年10 月—2019 年12 月于我院就診的因顱腦外傷、腦出血術后昏迷時間>4 周的患者80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24~73 歲,平均(42.49±2.83)歲;昏迷時間1~7 個月,平均(4.34±0.98)個月;病因:顱腦損傷12 例,顱內腫瘤術后16 例,腦出血12 例。觀察組:男26 例,女14 例;年齡25~74 歲,平均(42.15±2.81)歲;昏迷時間1~8 個月,平均(4.24±1.30)個月;病因:顱腦損傷13 例,顱內腫瘤術后17 例,腦出血1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對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持續昏迷時間達1 個月或以上;②眼睛睜開,眼瞼活動自如,眼球漫無目的轉動,能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壓,認知功能喪失;③有睡眠-醒覺周期;④不能說話且不接受任何指令,四肢不能獨立活動;⑤大小便失禁;⑥生命體征穩定。(2)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②出現顱內感染、顱內占位等并發癥者;③存在嚴重聯合傷;④對治療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服用溴隱亭(Future Health Pharma GmbH,批準文號:H20160030,規格:2.5 mg),2.5 mg/次,3 次/d,鼻飼給藥。用藥1 周后,無特殊不良反應,5.0 mg/次,3 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服用美多芭[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198,規格:0.25 g(左旋多巴200 mg,芐絲肼50 mg)]。第一周,125 mg/次,2 次/d,鼻飼給藥。以后每隔2 周可以增加125 mg,每日量不能超過1 g,分3 次服用。
每2 周為一個周期。對照組與觀察組均治療9個周期。
1.4 觀察指標比較治療前及治療第3、6、9 個周期的治療效果、神經功能及不良反應。(1)療效評定采用持續植物狀態(PVS)評分量表進行評估。每3 個周期進行一次評分,動態觀察患者的治療情況。PVS 評分總分為18 分,意識基本恢復為12~18 分,脫離植物狀態計10~11 分,過渡性植物狀態計8~9分,不完全植物狀態計4~7 分,<3 分為完全植物狀態。分數越高表示患者意識恢復越好。(2)神經功能采用殘疾狀況評分量表(EDSS)進行評估。以中樞神經系統8 個功能系統的評價為基礎,低級別區0~5.0 分,側重于視覺、腦干、錐體功能、小腦功能、感覺功能、膀胱直腸功能和大腦系統綜合功能,高級別區5.5~10 分,側重運動系統主要是行走功能和日常生活限制的評價,最終得分由這些系統的功能評分與行走能力評分共同決定,但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限制評分起決定性作用。EDSS評分總分為55 分,分數越高表明神經缺損越嚴重。(3)記錄并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皮膚過敏、口干下肢痙攣、脫發、便秘等。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處理數據。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結果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PVS 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PV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3、6、9 個周期,兩組PVS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PVS評分比較(,n=40) 分

表1 兩組PVS評分比較(,n=40) 分
2.2 兩組EDSS 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ED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3、6、9 個周期,兩組EDS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EDSS評分比較(,n=40) 分

表2 兩組EDSS評分比較(,n=40) 分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皮膚過敏、口干下肢痙攣、脫發、便秘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40) 例(%)
醒狀昏迷是在重度昏迷的急性階段經過積極治療而好轉,一部分患者雖然存在存活,但轉入長期持續的無意識狀態。這種病人雖無意識,也無自主運動,終日靜臥不動,但有睡眠周期,少數能吸吮吞咽,眼能睜閉,狀似清醒。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PVS評分較高,EDSS 評分與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說明溴隱亭聯合美多芭可改善醒狀昏迷患者的神經功能,促進患者恢復,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溴隱亭是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具有多巴胺能的活性,能激活多巴胺受體。當腦細胞受損時,患者大腦多巴胺遞質減少,溴隱亭可選擇性作用于腦內多巴胺(D2)受體突觸后膜,提高其敏感性,在多巴胺遞質減少時,能提高其中樞效能作用[5,6]。此外,該藥可刺激多巴胺受體,恢復紋狀體神經化學平衡;用藥后吸收快,效果好,吸收率約為28%,由于廣泛的首過代謝,生物利用度僅有6%,血漿藥物濃度達峰時間為1~3 h,濃度與劑量呈正比,口服后1~2 h 發揮藥物作用,持續8~12 h,作用時間較左旋多巴為長[7,8]。但溴隱亭引發的不良反應較高,主要原因與劑量的大小有關,低劑量使用會導致惡心、嘔吐和眩暈等癥;高劑量使用溴隱亭會產生精神類幻覺,導致精神錯亂。
美多芭是一種由左旋多巴和芐絲肼組成的復方制劑,具有抑制左旋多巴在腦外的脫羧作用,提高腦內轉變成多巴胺的效率。由于醒狀昏迷患者腦基底神經節中多巴胺含量不足,患者腦組織神經元的損傷與多巴胺受體數量的下降及敏感性下降密切相關[9,10]。用藥后,左旋多巴會迅速經大腦和腦組織外的反應脫羧基產生多巴胺,使左旋多巴大部分無法到達基底節,而外周多巴胺常引起不良反應[11]。因此,抑制左旋多巴在腦外組織的脫羧作用十分重要。多巴胺是腦中的一種神經遞質,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生物合成的中間產物,也是多巴胺前體,其在芳香族L-氨基酸脫羧酶的作用下產生;左旋多巴能通過血腦屏障,而多巴胺本身不能,因此左旋多巴被用作增加多巴胺水平的前藥[12]。左旋多巴與外周脫羧酶抑制劑芐絲肼同時給藥,即可達到這一目的。
綜上所述,美多芭與溴隱亭可顯著改善醒狀昏迷患者的神經功能,促進患者轉歸,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