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強 孫明麗


摘? ?要:當今社會,大數據正在引領一場重大的時代變革,大數據的意義在于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對類型繁多、容量巨大的海量基礎數據進行分類、挖掘和分析,發現并創造出新的價值。本文認為我國國庫初步具備構建“大數據”的基本條件,對國庫大數據應用體系設計與展示進行分析,提出更新理念,創新國庫大數據應用思維;建章立制,加強國庫大數據應用管理;整合規范,推進國庫大數據應用實施等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國庫管理;中央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2.4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017-2020(9)-0061-03
一、大數據特征和國內外實踐
(一)大數據特征。大數據是指通過對海量基礎數據的快速獲取、處理、分析,從而將數據背后隱藏的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挖掘出來,為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提供依據,大數據具有Volume(海量)、Velocity(快速)、Variety(多樣)、Veracity(真實)、Value(價值)等“5V”特征。其中,海量和多樣化是對數據量與數據類型的界定,快速是對大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速度的要求,價值是獲取、處理和分析大數據的意義和目的。
(二)國內外實踐。大數據研究與應用及其產業形態已引起全球各國政府、學術界以及企業界的高度關注。2012年,美國啟動國家大數據研究計劃,數據科學在全世界逐漸演變為一門新興獨立學科。隨著大數據市場整體的日漸成熟和新興技術的不斷融合發展,大數據應用規模必將持續擴張。我國科技部已將大數據作為國家未來重點發展的重大科技任務之一,國內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融合應用不斷深化,數字經濟量質提升,對經濟社會的創新驅動、融合帶動作用顯著增強。截至目前,除港澳臺外,全國31個省級單位均已發布了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相關文件。我國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設計已經基本完成,陸續進入了落實階段。
二、我國國庫初步具備構建“大數據”的基本條件
國庫數據是指人民銀行在經理國庫工作中所產生的具備分析、研究、決策等潛在價值的數據,主要包括國庫會計、收支統計、國庫監管、國債發行和兌付、地方政府債務資金發行和還本付息等結構化基礎數據,以及國庫統計分析資料庫、文字資料、圖表文件等非結構化數據。現階段,國庫數據已明顯具備大數據的“5V”特征。
(一)國庫數據的規模比較龐大。2019年,全國國庫收入39.58萬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11萬億元,基金預算收入8.44萬億元,債務預算收入8.60萬億元。全國國庫支出40.48萬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5萬億元,基金預算支出8.79萬億元,債務預算支出3.79萬億元,經由國庫劃轉的社會保險基金3.03萬億元。規模龐大且不斷增長的的國庫數據已經完全達到了大數據計量標準。
(二)國庫數據的產生和傳輸速度較快。目前,國庫3T系統功能日益完善,依托人民銀行內網、財稅關庫銀橫向聯網、財政云綜合前置聯網,逐漸實現了國庫各項收支業務數據的快速處理和數據大集中,傳輸的即時性得到保證,國庫數據采集和應用的流轉速度明顯加快。
(三)國庫數據的來源比較全面。國庫數據匯集了中省市縣鄉各級政府財政收支存數據,財政、稅務、海關等征收機關處理的各類收支退存等財政預算資金運行數據均包括在內。新《預算法》推行政府“全口徑”預算體制,決定了國庫收支數據將全面反映政府收支全貌,國庫數據在政府預算執行與監督中的核心地位必將進一步提高。
(四)國庫數據反映的政府資金運行情況比較全面。與財政、稅務等部門單一反映政府收支信息不同,人民銀行國庫數據能夠比較快捷、全面、真實地反映各級各地政府資金運行全貌。隨著《預算法》和財稅體制改革更加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均將通過國庫辦理,國庫數據的全面性優勢將更為突出。
(五)國庫數據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一是國家宏觀調控層可以利用國庫數據。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分析研究國庫現金管理對貨幣供應量產生的影響,對貨幣政策進行適時調整,能夠促進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更好融合。二是地方政府管理層可以利用國庫數據。地方政府通過使用國庫部門提供的預算收支數據,來加強包括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地方財政投入等在內的各種管理工作。地方人大、審計等部門也直接或間接從國庫獲取數據,開展審議監督和審計監督工作。
三、國庫大數據應用體系設計與展示
根據大數據特征和國內外實踐,結合我國國庫數據的實際特點,國庫大數據應用體系設計可考慮由數據源、數據處理、數據挖掘和應用展示等三大系統構成。其中,數據源涵蓋國庫系統業務數據、經濟金融宏觀數據和外部門共享數據等;數據處理系統主要負責對數據源的采集、清洗、聚類和更新等,形成本級國庫數據倉庫;數據挖掘系統主要負責對數據倉庫中的國庫數據進行計算、建模、驗證、反饋等,并通過應用平臺展示結果,實現國庫數據信息共享、決策服務支持、風險預警提示等功能(如圖1)。
(一)國庫數據倉庫設計。國庫數據倉庫是國庫大數據應用體系的核心環節,由眾多功能相似、接口統一、通過網絡互相連接的國庫數據庫組成。各級國庫按照統一接口標準,建立以自身數據為主體,以財稅部門預算管理信息、稅收征管信息以及本級人民銀行相關職能部門的經濟金融數據為重要組成,以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宏觀經濟政策與數據為補充的數據倉庫(如表1)。
可根據各級國庫的組織管理結構及國庫數據大集中的現狀,結合各級國庫需要分別采集本級其他非業務數據及文本、圖像等非結構化數據等工作實際,借鑒大數據理論,建立以總庫為中心的分布式數據倉庫。由總庫統一規劃建模,統一制度要求,分級管理推進,本級業務數據由中心統一分發,非業務數據逐級上傳,上下級國庫數據倉庫通過人民銀行內部網絡體系互聯互通,構成轄區國庫數據倉庫體系。借助內網國庫“云計算”技術,提升數據流轉、計算分析能力;同時強化國庫敏感數據保護措施,有效甄別、控制竊取和濫用數據行為,確保國庫數據安全。
(二)數據采集和處理。國庫業務數據采集應當在國庫大數據倉庫基礎上,通過構建高性能分布式應用平臺,統籌整合分散在各級國庫的數據和軟硬件資源,實現數據采集和結構化存儲,以提升和優化整體效能,從而實現國庫大數據的集成整合以及應用。進而利用相關技術手段將國庫海量不規則數據轉變為結構化和規則化的數據,為下一步數據挖掘和深加工做好準備,最大程度實現大數據價值。
(三)國庫大數據應用場景設計。在對國庫大數據進行分類采集、處理和分析等挖掘后,形成國庫數據倉庫,國庫大數據應用體系便可為數據共享部門提供實時監測和預警分析等功能。一是強化預算有效執行。充分利用國庫數據優勢,全面、真實、準確地反映財政資金流向和庫存狀況,為政府預算執行和決策提供參考。二是促進貨幣和財政兩大政策協調。通過財、稅、關、庫聯網信息系統及時獲取全面的財政收支信息,為國庫現金管理操作提供詳實、準確的參考,不斷提高國庫現金管理實效,促進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機結合,增強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果。三是快速反映國家重大財經政策實施效果。例如,通過對減稅降費退庫數據的收集處理,全面反映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實施后對經濟社會產生的影響。
四、有效提升國庫大數據應用的建議
(一)更新理念,創新國庫大數據應用思維。大數據是數據、技術和思維的高度融合,要深度挖掘靜止數據的內在價值,更需要培養分析人員的創新思維。國庫開展大數據應用和數據挖掘工作需要國庫業務人員正確理解大數據的理念和應用價值,深層次看待國庫數據,充分認識數據挖掘給現代國庫管理帶來的新挑戰,進而進行更深入、更精細的國庫大數據分析,并科學預判其規律和政策效果,提升國庫決策分析能力。
(二)建章立制,加強國庫大數據應用管理。面對大數據浪潮,從制度層面上,國庫必須抓緊就有關數據產生、收集、開發、處理和利用等方面作出相應的明確安排。一是數據標準化制度。建立面向不同應用主體、覆蓋國庫管理領域的國庫數據挖掘標準規范,為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奠定基礎。二是數據收集制度。抓住國家金庫工程建設契機,加強與國家金稅工程、金財工程的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國庫信息大數據共享平臺,完善國庫數據倉庫。三是數據分析制度。創造性地運用發散思維和新技術,從數據中挖掘信息,面向不同應用主體,統一規范國庫數據倉庫管理模式和數據分析應用制度,促進國庫管理。四是數據應用安全保密制度。確保數據挖掘與應用全方位、多層級安全管控,有效規避業務數據泄密風險。
(三)整合規范,推進國庫大數據應用實施。一是拓展現有國庫業務系統功能,增強業務智能化處理水平,提高業務數據應用的深度、廣度,確保流入倉庫數據真實、準確、全面、及時。二是應用電子化手段存儲國庫數據,把國庫紙質文檔和手工業務憑證通過影像方式轉換為電子文檔,統一數據標準,規范納入國庫數據倉庫,逐步實現國庫工作全方位數字化管理。三是圍繞國庫會計核算與服務、國庫監管、國庫統計分析等工作需求,有針對性地運用相應數據挖掘手段,提高信息化程度和智能決策水平,推動國庫大數據應用向智能化邁進。
(四)加大投入,滿足國庫大數據應用需求。一是加大對國庫業務人員的培養力度。大數據分析和應用起點高、技術新,開展此項工作離不開技術專家及兼具國庫管理、統計分析、數據管理和業務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當務之急就是要做好這一類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需要。二是做好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用于支撐收集、存儲、分析和應用大數據的各類系統架構的硬件設施建設,重視國庫數據挖掘和大數據應用專業軟件開發以及相關人才庫儲備,加大專項資金投入,整合國庫不同生產系統數據,加快國庫大數據應用體系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陳成.大數據分析在國庫應用中的思考[J].青海金融,2018,(7):32-36.
[2]劉輝,劉迎迎,朱濤.國庫統計分析中大數據方法的應用前景[J].財經界,2016,(29):355-356.
[3]劉貴生.現代國庫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4.
[4]中國信通院:2019年大數據白皮書[EB/OL].http://tech.sina.com.cn/roll/doc-iihnzhfz5260777.shtml,2019.
[5]財政部國庫司.現代國庫理論與實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Path of Big Data
Thinking in Modern Treasury Management
ZHAO Linqiang1,? SUN Mingli2
(1Xi'an Branch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Xian Shaanxi 710075;
2Wein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Weinan Shaanxi 714000)
Abstract:In today's society, big data is leading a major era change. The significance of big data lies in the classification, mining and analysis of massive basic data with various types and huge capacity by mea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 as to discover and create new valu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budget law and the spirit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state treasury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should actively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new requirements and new expectations such as the reform of the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formatiz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the Treasury data, actively layout the Treasury big data strategy, promote the mining and application of Treasury data, and help build a modern service-oriented Treasury.
Keywords: Data; Reform; Treasury; Modernization
責任編輯、校對:康衛東
收稿日期:2020-05
作者簡介:趙林強(1981.10-),男,河南三門峽人,經濟師,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
孫明麗(1975.11-),女,陜西大荔人,經濟師,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渭南市中心支行。
注:本文為作者觀點,文責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