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作為氣候變暖的主要擔當者,我國高碳排放企業面臨巨大的碳減排壓力。企業的碳信息披露水平如何,受到越來越多利益相關者的關注。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國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本文以電力行業典型代表大唐發電2009~2018年報告為例進行研究。首先,針對目前碳信息披露水平評價中存在的問題,設計一個包含碳信息內容和質量的碳信息披露水平評價體系;其次,以該評價指標在大唐國際發電進行實際應用,發現其碳信息披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碳信息披露;披露水平;大唐發電
本文為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企業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驅動因素及經濟后果研究”(CX20190828);主持人:張強
中圖分類號:F2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9月2日
隨著全球氣候問題的日益突出,有關碳減排的問題受到各國越來越強烈的關注。2009年11月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吸引了全球眼球,迅速地推動了全世界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2016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并于2017年12月19日在電力行業率先啟動。隨著這些環境政策的不斷實行,國家對碳減排方面的措施呈現不斷加強的趨勢,企業的碳信息披露水平也受到利益相關者越來越多的關注。企業的碳信息披露水平現狀如何,有利于利益相關者決策嗎?有什么不足,如何完善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目前為止,國際上還未建立一個統一的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不能很好地對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進行合理的評價,不利于國家碳排放權交易的發展。目前,已有的企業碳信息披露評價指標體系大都強調了披露的數量而忽略了披露質量,不利于投資者決策。本文設計了一個包含碳信息內容和質量的碳信息披露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并以大唐發電2009~2018年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CSR)為例,研究其碳信息披露水平以及碳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此完善我國的碳信息披露制度,為行業提供碳信息披露借鑒,并促進碳排放權交易的順利進行。
一、文獻綜述
作為熱點話題的碳信息和碳質量問題,近年來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研究。當前研究主要包括碳信息披露質量特征、影響因素、經濟后果等方面。
(一)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目前,關于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質量特征和水平測度方面。(1)質量特征。從內容上看,碳信息披露規范化程度較低,缺乏實質性和定量內容等問題;從審計上看,第三方審驗比例低。(2)披露水平的測度。一是基于問卷調查。比如碳信息披露項目(CDP)提供的披露指數。二是基于內容分析法。以非CDP數據研究的,需要自行設計,比如李慧云等。但項目的劃分維度不盡相同。崔也光等(2016)以電力上市公司為例,分為意識層、計劃層等,按量化性和時間性進行評分;李秀玉和史亞雅(2016)以各利益相關者的需要對碳信息披露進行指標設計;李慧云等(2015)從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兩個方面進行評價。
(二)企業碳信息披露影響因素?,F如今,眾多學者展開對企業碳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的研究:(1)外在壓力。包括社會壓力、經濟壓力和監管壓力等。崔秀梅等(2016)發現,制度壓力與碳信息披露顯著相關;Li等(2017)實證發現,媒體報道與碳信息披露顯著相關。(2)主體特征。比如:盈利能力、行業屬性、公司治理、所有權性質等。
(三)企業碳信息披露經濟后果。目前,已有部分研究者對企業碳信息披露經濟后果進行了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對企業資本成本、企業價值、財務績效等產生的影響:(1)資本成本。幾乎所有文獻一致認為信息披露與資本成本負相關。(2)企業價值。王仲兵、靳曉超(2013)實證發現,碳信息披露與企業價值不具有相關性。李雪婷等(2017)研究表明,碳信息披露對企業價值有提升作用。(3)財務績效。李秀玉、史亞雅(2016)研究表明,碳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可以提高企業的財務績效。
綜上所述,當前國內外碳信息披露研究主要集中于碳信息披露影響因素、披露內容、經濟后果等領域,而現有研究仍處于初步階段,并不完善。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的高低作為研究我國企業碳信息披露發展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建立更加完善的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來全面地對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進行評價,進而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二、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一級指標的設計。碳信息披露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從質量和數量維度進行設計。本文參考GRI的G3(2006)和G4(2013)報告和李慧云(2016)選擇平衡性、可比性、及時性、可靠性、準確性、清晰性和完整性這7個維度為一級指標,然后根據各項一級指標內容設定二級指標。
(二)二級指標的構建。該指標體系根據各項一級指標內容設定二級指標。(1)平衡性。該指標下的二級指標為負面信息。若報告未提及負面信息則得0分,提及未有環境等處罰得1分,提及環境處罰并有說明得2分。(2)及時性。該指標下的二級指標為報告披露時間。若企業當年沒有披露CSR或在年報披露之后披露則得0分,隨著年報披露或在年報之前披露取1分。(3)可靠性。該指標下的二級指標為碳信息報告采集流程和審計鑒證兩個方面。若企業無碳信息采集流程體系說明得0分,有相關溫室氣體裝置說明或計算方法介紹得1分,有詳細完整流程體系介紹得2分。所披露的碳信息無審驗鑒證得0分,有CSR(報告中涉及碳信息,否則視為無)鑒證得1分,有專門碳信息披露鑒證得2分。(4)清晰性。該指標下的二級指標為圖文說明和專業術語。企業應注意披露碳信息中文字、數據與圖表的使用平衡情況,若三者均無則得0分,僅三者之一得1分,有文字加數據得2分,若三者綜合得3分。若披露中有專業術語且無解釋得0分,無專業術語得1分,有專業術語且附解釋說明得2分。(5)可比性。該指標下的二級指標為績效比較。若企業未進行任何比較則得0分,有簡單的歷史或同行績效敘述得1分,有定量的歷史或同行績效比較得2分。(6)準確性。該指標下的二級指標為碳信息核算量化標準。若對碳核算無計算方法及數據得0分,有大眾性標準化具體數據得1分,有計算方法和具體數據得2分。(7)完整性。該指標有減排風險、減排戰略、減排目標、減排管理、減排投入、減排補貼、減排核算、減排績效共8個二級指標。若對減排風險無說明則得0分,若有簡單說明則得1分,若有定量或詳細定性說明則得2分,其他7個指標評分標準相同。
三、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
(一)樣本數據來源。本文選擇的研究對象為大唐發電2009~2018共10年CSR中的碳信息。之所以選擇其作為研究對象:首先,碳排放權交易在電力行業率先啟動。因為電力行業是中國最主要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產業之一。其次,大唐發電在倫敦、香港和上海都有上市,是一個公司治理很好且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二)評價指標體系說明。本文設計的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考慮了企業碳信息披露的數量和質量方面。7個一級評價指標和16個二級評價指標,其中除一級指標清晰性下的二級指標圖文說明分值值域為[0,3],一級指標及時性下的二級指標報告披露時間分值值域為[0,1],其他14個二級指標分值均為[0,2]。所以,該評價指標體系總分為32分。為了更好地直觀體現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的高低,本文將各年的碳信息披露分數進行歸一化處理,即利用公式將其化為百分制,具體轉化公式如下:
Di=(Xi/D)×100
其中,D為總分即32分,Xi為企業碳信息披露分數歸一化之前的總得分,Di為第i年企業碳信息披露總分化為百分制之后的得分,總分為100分,及格分為60分。轉換為百分制后,能直觀地看出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的高低。
(三)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本文選取的應用對象為電力行業具有代表性的大唐發電2009~2018年共10年的CSR碳披露信息,通過本文設計的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二級指標進行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表1)
(四)應用結果分析。從大唐發電2009~2018年CSR中碳信息的披露評分結果來看,近10年的碳信息披露評分都在60分以下,主要集中在40~50分,有一年低至30分以下,很明顯其碳信息披露水平比較低。從數據結果可以看出,大唐發電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整體上有一個微弱的上升趨勢,但是波動幅度也比較大。2012年是大唐發電碳信息披露水平最高的一年,其披露水平化為百分制之后的分值為59.375,接近及格,碳信息披露水平最低的2013年,其披露水平分數為28.125,還未達到總分的1/3。可以看出,大唐發電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整體較低。
總體而言,本文設計的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就像照妖鏡一樣,把原本包裝得很好的大唐發電的CSR報告,層層分析,把去掉其華麗包裝后的實質體現得清晰可見,發現大唐發電整體碳信息披露水平比較低,信息披露質量和披露完整性都不高。
四、結論及建議
本文通過文獻綜述,從數量和質量維度構建了碳信息披露水平評價體系,并以大唐發電2009~2018年的CSR報告為例,對其碳信息披露水平進行評價,研究發現大唐電力在碳信息披露中存在以下問題:(1)大唐發電企業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極低,數量和質量分布較平衡。最近10年,大唐發電的碳信息評價中沒有一年合格。其數量和質量評價得分中,質量得分稍微占優勢,但并不明顯。(2)大唐發電的質量評價中,問題最嚴重的是準確性和可靠性嚴重不足,對于負面消息避而不談。(3)大唐發電的數量評價中,企業對碳風險的意識不足,缺少碳戰略規劃,沒有碳減排目標等。表明企業并未把碳減排列為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4)信息披露的位置比較隨意,不利于報告使用者迅速獲得所需的碳信息。
針對以上問題,為提高企業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提出以下針對性建議:(1)內容的規范性與完整性方面,政府應完善碳信息披露規范與監督。政府應盡快加強碳信息披露準則的制定,推出《企業碳信息披露指引》等相關指南,完善相關政策法規,規范、統一公司碳信息披露內容和方式,保證碳信息披露工作的可操作性。(2)準確性與可靠性方面。政府應鼓勵相關機構和學者開發出適合電力企業的碳減排核算的量化標準,并培訓出相關的專業人才,使量化標準在企業大力推廣。
主要參考文獻:
[1]黃藝翔,姚錚.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與企業業績[J].經濟管理,2016.38(01).
[2]陳華,王海燕,荊新.中國企業碳信息披露:內容界定、計量方法和現狀研究[J].會計研究,2013(12).
[3]Qian,W.,et al.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its effects on carbon management and disclosure qualit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
[4]李慧云,符少燕,王任飛.碳信息披露評價體系的構建[J].統計決策,2015(13).
[5]崔也光,李博,孫玉清.公司治理、財務狀況能夠影響碳信息披露質量嗎——基于中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數據[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37(08).
[6]李秀玉,史亞雅.綠色發展、碳信息披露質量與財務績效[J].經濟管理,2016.38(07).
[7]崔秀梅,李心合,唐勇軍.社會壓力、碳信息披露透明度與權益資本成本[J].當代財經,2016(11).
[8]Li L,Liu Q,Tang D,et al.Media reporting,carb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and the cost of equity financing:evidence from China[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17.24(10).
[9]Jaggi B,Allini A,Jaggi B,Jaggi B,Allini A,Macchioni R,et al.The factors motivating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carbon information:Evidence based on Italian listed companies[J].Organization & Environment,2018.31(2).
[10]朱和平,陳穎.自愿性碳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基于2012-2016年CDP報告案例研究[J].財會通訊,2018(31).
[11]王君彩,牛曉葉.碳信息披露項目、企業回應動機及其市場反應——基于2008-2011年CDP中國報告的實證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01).
[12]王仲兵,靳曉超.碳信息披露與企業價值相關性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