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期立



一、教材分析
《用數對確定位置》是北師大教材四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教材編排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的特點。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從學生非常熟悉的座位表入手,體會確定位置統一標準的必要性;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經歷座位圖抽象為方格圖的過程,體會數對與方格圖上的點的對應關系,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符號意識;為今后統計圖學習、初中學好直角坐標系奠定基礎。
二、策略與方法
面對這樣簡單的教學內容,僅僅讓學生知道某個位置在第幾列第幾行是遠遠不夠的,重點要關注知識的生成過程。要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探究過程,自主建構生成數對的相關知識,然后聯系生活,應用數對解決實際問題,讓數對的作用得到提升與升華,豐富數對的內涵,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發展。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生成“統一的規則”
1.“淘氣”班上要開家長會,你覺得怎樣向家長介紹“淘氣”的位置呢?
預設:“淘氣”的位置在第2組第4排,第5組第4排,第2組第3排,第5排的第3個……
引導:同一位置,從不同角度看就會有不同表達方式,很容易理解錯誤,“淘氣”的家長可能找不到準確的位置。怎么辦呢?
生1:要統一規則。 生2:要統一標準。
師:說得好,生活中經常要確定某個位置,要做到精準還得有方法、有規則,我們一起來探討確定位置的方法。板書課題《確定位置》。
師:觀察座位圖,誰是觀測者?(講臺上的老師)
動態演示:引導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從左往右看,依次為第1級,第2組,第3組……,從前往后看依次為第1排,第2排,第3排……
師:根據我們剛才制定的規則,你認為“淘氣”的位置在哪里呢?
匯報:第2組第4排。
總結:由于我們剛才統一了一個標準,使用了一個規則,“淘氣”的位置在第2組第4排。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由描述“淘氣”的位置,呈現位置的多樣性,讓“淘氣”的家長反而找不到位置,教師故意預設矛盾,是為了統一規則,學習確定位置方法的必要性。
(二)大膽放手,記錄位置,生成“合理的方式”
1.制造沖突,個性創造
師:你們能準確表示某一個位置了,“淘氣”想讓大家幫忙,記錄要表揚的同學的位置,大家拿出學習單,準備好了嗎?(老師可以平常語速,多說幾個類似:“淘氣”在第2組第4排……)
師:有同學把老師剛才說的寫完了嗎?(沒有)為什么呢?(文字太多,書寫麻煩)
(1)以“淘氣”的位置為例,請發揮聰明才智,創造一種更簡潔的方法來記錄“淘氣”的位置。
(2)預設:2,4? ?2、4? ?2/4? ?2-4? ?(2,4)
2.創新生成,抽象出“數對”
同桌討論:觀察這些作品,它們有什么共同點?你認為哪種方式最為合理,為什么?
共同點:都保留了兩個數2和4(這兩數很重要)
預設:①:2,4很簡單,易受干擾,前后有數字容易混淆。② :2、4容易看成小數。③:2/4不小心會寫成214。④:(2,4)比第1種稍復雜,但不會被干擾,體現它是個組合。⑤:2-4以為是2減4
板書:(2,4)體會由繁到簡的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生成數對(2,4)的過程,促使學生在觀察、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動中,創造數對的表示方法,記錄方便,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抽絲剝繭,由繁到簡,生成“數對的概念”
1.抽象成方格圖
師:請大家觀察“淘氣”班上的座位圖,能不能把它畫成數學圖形,便于我們分析?(可以)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呀!你們太棒了。下面讓我們來走進數學家的思想,看看他們是怎樣化繁為簡呢?
動畫演示:將“淘氣”班上的座位圖抽象成平面方格圖,每組和每排化成線,位置化為點,去掉多余的文字留下了數字。
座位圖? ? ?方格圖,簡潔明了。
動畫演示:將“淘氣”位置化為點的過程,第2組的豎線與第4排的橫線相交的點就是“淘氣”的位置。強調:看線條不看格子。
設計意圖:通過生成平面方格圖,讓學生感受“淘氣”的位置動態生成的過程,為學習找數對的方法(先橫后堅)打下基礎,同時也為學習統計圖和直角坐標系建立數學模型。
2.數對的讀寫(板書)
課件出示“淘氣”的位置用(2,4)表示,讓學生欣喜的感受到這就是我們創造的方法,我們太棒了。老師讓學生為自己鼓掌。
師:(2,4)正好是兩個數,成一對,我們把它叫做什么呢?大家猜一猜(兩個字)。
生:數對。
讓學生說出數對的含義。
3.說一說,找一找
(1)看圖說一說,笑笑的位置用數對表示出來。
(2)根據數對找到奇思和妙想的位置。說一說確定位置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抽絲剝繭的方式幫助學生生成“數對的概念”,體驗成功的喜悅:原來我們自己創造的(2,4)就是數對。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成功感與自豪感。
(四)質疑問難,辨析真偽,生成“結構化的知識”
質疑①:笑笑的位置用(3,2)表示,能交換位置寫成(2,3)嗎?為什么?
質疑②:同學們再來想一想,數對(1,4)和數對(4,1)表示的位置一樣嗎?為什么?
質疑③: 數對(2,2)和數對(3,3)表示的位置一樣嗎?
設計意圖:通過質疑問難,設置“沖突”,巧妙地引導和點撥,使學生的興趣和思維的聚焦點凝結在這些關鍵問題上,加深對核心問題的理解,生成“結構化的知識”。
(五)闖關活動,分層練習,生成“解題能力”
第一關:尋找位置? 課本練習第一題(基礎)
第二關:小鳥進籠? 課本練習第二題(進階)
第三關:破譯密碼? 創編題(高級)
3.破譯密碼
設計意圖:通過三個層次的闖關活動,由淺入深,層層推進,鞏固新知。破譯密碼,知識性與趣味性融合,巧妙地進行德育滲透。
(六)知識延伸,學以致用,生成“數學的核心素養”
數對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你知道數對應用在哪些地方?
教師適時出示:地球上的經緯線、國際象棋的棋譜、飛機、高鐵的座位號。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地球上每一個地點、棋譜、機票座位號等都體現數對的應用,同時引導學生聯系想到更多的生活情境,進一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學以致用,豐富了數對的知識內涵,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核心素養。
(七)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