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楓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生態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且顯得越來越重要。幼兒教育對幼兒的思想、行為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如何將生態發展理念融入幼兒美術活動中,通過美術活動的開展提高幼兒美術能力,同時也讓幼兒樹立生態觀是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文章主要基于生態觀的視野,對幼兒美術活動的開展策略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生態觀;美術活動;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5-23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0-0102-02
“生態”一詞起源于希臘文,意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和它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生態觀視野”是指藝術教育作為生態文化傳遞的重要途徑,關注教育主體與環境之間的互動、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將主體以外的、影響主體身心發展的諸多因素都作為教育資源,結合教育主體的發展特點與文化背景,關注教育主體與環境、文化互動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在當前幼兒美術教育中,讓幼兒的美術學習與生態觀念相結合非常重要。而不同于傳統的教育模式,生態觀視野下幼兒美術活動的開展也要采用多種方式方法,如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引導幼兒進行美術的生態材料選擇,又如讓幼兒在基于生態資源的美術創造中,提高自身的美術欣賞能力等。總的來說,教師要基于生態觀念,引導幼兒開展各種美術活動,從而使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更好地認識生活、認識自然。
一、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引導幼兒開展美術活動
(一)生態觀視野下美術活動的開展要有良好的教學環境
為了更好地開展幼兒美術活動,教師要為幼兒創建良好的美術活動環境。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讓幼兒更好地融入美術活動中去:第一,教師在進行美術活動時,要注重美術活動場地的選擇。一方面,開闊的美術活動環境可以對幼兒進行美術啟發,并增加幼兒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寬松的美術活動環境可以讓幼兒更好地進行創作,不會因為擁擠而相互影響。第二,教師除要為幼兒準備寬松的美術活動場地外,還要讓幼兒進行思維放松,實現思維上的自由,從而更好地進行美術創造,像教師可以在美術活動期間,多給幼兒一些鼓勵,以便激發幼兒創作的信心與積極性。第三,在生態觀視野下,教師在美術活動場地還可以準備一些自然、生態的美術創作材料來供幼兒進行美術創作,像棉簽、樹葉、蛋殼等。
(二)生態觀視野下美術活動要與游戲相結合
在幼兒教學階段,要想幼兒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來,教師還需要根據幼兒愛玩的天性,將美術活動與游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游戲中融入美術學習的情景,并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美術創作。
首先,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材料作為美術活動的資源,要既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又能滿足游戲的需要;其次,教師要選擇幼兒參與度高,且能鍛煉幼兒創造力的游戲來與美術活動相結合。例如,教師可以用稻草這一材料來進行“貼五官”和“稻草 DIY ”的游戲。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美術活動不僅能加強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和幼兒之間的情感聯系,還能夠更好地增加美術學習的樂趣。
二、通過生態觀視野下的美術活動來提高幼兒能力
(一)利用生態觀視野下美術活動的開展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
在幼兒美術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幼兒進行合作學習。因為在生態觀的概念中,學習是個體與群體交融的過程,具有整體性與互動性,所以教師要在美術活動中,通過適合幼兒的美術活動主題讓幼兒能參與到群體實踐活動中來,從而學會相互協作、相互幫助、共同進步。首先,教師要選擇與幼兒生活和生態相關的內容作為活動主題,這樣幼兒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感受生活和生態的美,如以“保護生態——廢舊物品的利用”為主題的活動;其次,教師要引導幼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主題材料的收集,可以將幼兒分成幾個合作小組,使幼兒在小組合作收集中,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分工協作能力,如在廢舊物品利用的美術活動中,幼兒就可以分工進行不同種類的廢舊物品收集工作,如廢舊衣物、廢舊塑料、廢舊紙板等;再次,在幼兒收集完材料后,可以讓幼兒用收集到的材料共同完成美術創作,如用喝完的牛奶紙盒做玩具車,廢舊塑料瓶做花籃等。這樣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能在美術活動中學會環保,學會廢物利用。
(二)利用生態觀視野下美術活動的開展來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
在生態觀視野下,教師應該加強幼兒各種能力的鍛煉,使幼兒能夠在美術活動中提高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鑒賞能力等,從而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具體來說,首先,教師要根據幼兒園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和幼兒的興趣愛好制定具體的能力培養目標,如在低齡幼兒的美術教學中,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例如,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在校園內進行樹葉的收集,然后引導幼兒了解不同時節、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樹葉,最后引導幼兒學習樹葉的畫法。這樣,幼兒在美術學習中,不僅可以學習到美術知識和觀察的方法,還能親身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學會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其次,教師要通過提高幼兒的美術興趣,來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因為幼兒只有對周圍事物產生興趣,才能更好地進行美術創造。例如,教師在開展美術手工活動時,可以先通過故事講授的方法,提升幼兒的注意力與學習興趣,然后在講授故事中傳授幼兒相關美術知識。再次,教師還要注重幼兒鑒賞能力的培養。比如,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向幼兒展示一些美術物象供幼兒欣賞,如花、草、蟲、魚等,以此來提高幼兒的鑒賞能力。
(三)利用生態觀視野下美術活動的開展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
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還要注重引導的時機和方式,從而更好地讓幼兒在美術創作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具體來說,教師在美術活動中除了教學基本的美術技巧,其他活動時間盡量不對幼兒操作進行干預,讓幼兒能夠依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美術創作。例如,教師引導幼兒開展主題為“建造金字塔”的美術活動時,就可以讓幼兒利用準備好的沙土和木板進行設計和創作,從而使幼兒在自我實踐探索中,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又如,教師可以讓幼兒收集一些生活中不用的小物品和自然中的花草樹枝來進行手工改造,像把樹枝、筷子等物品改造成筆筒等。
三、采用多種形式開展生態觀視野下的美術活動
(一)多與課外實踐相結合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美術活動的開展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方式,教師可以多開展一些室外教學活動,使美術教學更加貼近生活,貼近自然。
首先,教師可以在保障幼兒安全的情況下,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如帶領幼兒走進附近的村鎮,讓幼兒親身去感知山野、田間、溪流,以此鍛煉幼兒的感知力,并開闊幼兒的視野。其次,教師在讓幼兒走出課堂時,還可以讓幼兒收集一些自然中的物品進行美術創作,如花朵、樹葉、稻草等,然后引導幼兒將這些物品制作成一件小手工作品,使幼兒在美術學習時,感受到自然之美。再次,教師在教學美術形象感知的時候,還可以讓幼兒觀察生活中環境的變化。比如,在開展“描繪家鄉”這一美術活動時,就可以帶領幼兒到校園周邊的社區、公園等地點進行觀察學習,然后讓幼兒在游玩中找尋美麗的風景并記憶下來,最后讓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繪畫技巧,進行美術創作。
(二)多與其他領域進行融合
在美術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幼兒的美術能力,還要對幼兒進行多元化教育和其他各種能力的鍛煉與提升。具體來說,藝術的美是相通的,教師開展美術教學活動,也是在引導幼兒去認識、發現、創造生活中的美。
首先,美術活動可以與五大領域進行融合,即社會領域、科學領域、語言領域、音樂領域、健康領域,如美術活動與音樂領域的融合,就可以將音樂歌曲中的形象展現在繪畫之中,以美妙的音樂來激發幼兒的美術創作興趣。其次,美術活動可以與地域環境進行融合,如教師可以多結合地域文化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讓幼兒在美術設計中加入一些地域元素。這樣不僅能提高幼兒的文化素養與創新能力,還能豐富幼兒對生長地區的情感。再次,美術活動可以與家庭教育進行結合。這就使得幼兒不僅可以在校園內進行美術知識學習,還能在家庭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美術素養的培養。最后,教師要加強美術活動與節日或者時令的結合,如父親節、母親節的時候,就可以指導幼兒親自做一些美術作品送給父母。這樣一來,就可以在美術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豐富幼兒的情感。
四、開展生態觀視野下的美術活動時要注重教學評價
在美術活動開展之后,教師要對幼兒的作品進行展示與評價,通過展示與評價來指出幼兒美術作品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鼓勵幼兒做得好的地方,以增強幼兒美術學習的信心和熱情,也為下一次美術活動的開展積攢經驗和打下堅實的基礎。
具體來說,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一次利用生活化資源創作的美術活動,然后將活動中幼兒的美術成品收集起來,統一放置在班級的展覽區進行展示。其次,教師要組織幼兒一起對這些展品進行參觀與評價,而在這之前,教師要先對幼兒的作品進行積極的評判,給幼兒樹立創作的信心,然后讓幼兒互相進行討論與欣賞,學習他人作品中優秀的內容,從而積攢經驗,提高自身的創作能力。再次,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觀孩子的作品,讓孩子能夠在父母的言語肯定中,激發自身的榮譽感,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班級組織的美術活動。
五、結語
總的來說, 在當代社會,生態觀念已經逐漸普及并融入我們的學習與生活。而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生態觀融入美術教學活動,使幼兒能夠在美術學習中,提升美術素養,并且學會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從而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任春茂.從生態學的視角審視幼兒園區域活動[J].基礎教育研究,2018(4):86-87.
[2]任春茂.生態文化視角下幼兒園主題活動的建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11):93-96.
[3]陶雙驥.生態學視野下幼兒園自然教育活動組織策略[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35(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