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麗 馬早明



摘?要:為厘清影響大學生創業的環境因素,探明創業環境影響創業意向的內部作用機制,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對廣東省1524名大學生進行了實證調查。結果表明,廣東省大學生創業意向較低,且在性別、專業、學歷等方面存在差異;創業環境的教育與培訓、社會文化兩個維度能夠正向預測創業意向;創業效能感部分中介了創業環境與創業意向之間的關系;性別調節了創業環境通過創業效能感影響創業意向這一中介過程的后半部分。改善創業環境、增強創業效能感有助于提升大學生創業意向。
關鍵詞:創業環境;創業意向;創業效能感;大學生
一、問題提出
近日,教育部公布的2020屆高校畢業生數量,再次引發公眾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關注。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除升學、參軍、自謀職業等,政府還大力提倡以創業帶動就業,并為此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1]大學生創業不僅能提供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還有助于實現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2]行為背后是意識的驅動,創業行為背后是創業意向的驅使[3],所謂創業意向,即個體具有創辦企業的打算,并為此不斷采取實際行動以成功創業的內在意愿[4],創業意向能有效預測創業行為[5]。因此,厘清對大學生創業產生影響的環境因素,探明創業環境作用于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內在機制,能夠為政府及高校有針對性地出臺相關創業政策、營造良好創業生態提供參考,同時為預測大學生創業行為、指導大學生創業實踐提供實證依據。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會通過觀察、模仿外界環境習得某種行為。創業環境是指影響個體創業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所有外部因素的總和。[6]它不受創業者主觀控制,卻對創業者產生重要影響。潛在創業者通過模仿、學習社會中的成功創業者從而產生創業意向及行為。當前,關于創業環境較為經典的模型是GEM模型和由Gnyawali等[7]提出的五維模型,前者將創業環境細分為政策、教育、文化、金融、基礎設施等九個維度,后者將創業環境劃分為行政、經濟、能力、資金及其他支持五個維度。由于本文聚焦大學生創業,因此,在借鑒以上模型的基礎上,將創業環境分為政府行政、融資、教育與培訓和社會文化四個維度。[8]已有研究表明,創業環境正向預測創業意向,大學生所處創業環境越有利,創業意向越強烈[9][10][11]。此外,創業環境是否還通過某些中介變量間接影響創業意向?其作用機制是什么?通過查閱以往文獻,本文認為創業效能感可能是一個在創業環境和創業意向之間起重要作用的中介變量。
作為一種重要的個體自我認知,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個體對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項任務的推測及自信程度,它是一種主觀的自我評估,基于個體實力,但未必真實反映個體實力。創業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的衍生概念,它指創業者在創業之前對自己能否成功創業的主觀估計[12],是創業領域的一個重要概念。已有研究顯示,創業效能感正向預測創業意向。[13]三元交互理論認為,環境、認知及個體行為交互作用、彼此影響。面對區域創業環境,大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認知、思想、觀念等重新構建外部創業環境對于自身的意義,評估創業預期,從而決定是否創業。因此,創業效能感很可能在創業環境與創業意向之間產生中介效應。
創業環境可能會通過創業效能感影響創業意向,對于大學生而言,置身于同樣的創業環境,不同大學生表現出不同的創業效能感、創業意向,原因何在?是否存在其他效應?現實中,似乎男性創業者多于女性。[14]通過文獻分析發現,性別有可能對這一中介過程產生影響。在創業效能感向創業意向轉化的過程中,性別是否確實起調節作用,是本文要研究的另一重要內容。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H1:創業環境對創業效能感有顯著正向影響,即創業環境越有利,創業效能感水平越高;
H2:創業效能感對創業意向有顯著正向影響,即創業效能感水平越高,創業意向越強烈;
H3:創業環境對創業意向有顯著正向影響,即創業環境越有利,創業意向越強烈;
H4:創業效能感在創業環境與創業意向之間具有中介效應;
H5:性別在創業效能感與創業意向之間具有調節效應;
H6:性別調節了創業環境通過創業效能感影響創業意向這一中介過程的后半部分。
據此,本文提出理論研究模型,如圖1所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廣東16所高校18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刪除規律作答等無效問卷,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524份(有效回收率84.67%)。其中,男生547人(35.9%),女生977人(64.1%);理工類專業210人(13.8%),人文社科類專業654人(42.9%),經管類專業268人(17.6%),其他專業392人(25.7%);專科生338人(22.2%),本科生1113人(73.1%),碩士研究生51人(3.3%),博士研究生22人(1.4%)。
(二)研究工具
已有研究表明,7-9點量表由于選項過多,在一定程度上對被試造成干擾,4點量表由于選項過少而不足以表達題項,相對而言,5點量表是測量效果最好的方式。[15]因此,本文全部采用Likert5點量表。
1.創業環境量表。采用朱蕾蕾編制的創業環境量表。該量表包含四個維度,每個維度下設3個題項,共計12個題項。[16]要求被試對廣東創業環境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明創業環境越有利,反之,越不利。示例題項如“政府提供優惠的稅收政策”(行政環境)。本研究中,該量表總的Cronbach α系數為0.91。
2.創業效能感量表。采用LIN'N 等[17]編制的創業效能感量表(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該量表為單維度量表,由6個題項組成。已有研究表明,該量表適用于中國情境。[18]示例條目如“創辦并運營一家公司對我來說比較容易”。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 α系數為0.96。
3.創業意向量表。借鑒CHEN等[19]編制的創業意向量表(Individu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 Scale,IEIS)[20]。該量表為單維結構,由5個題項組成。示例條目如“我即將創辦我自己的企業”。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為0.94。
(三)施測程序
隨機對廣東16所高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于廣州市內高校,在征得領導和任課老師同意的前提下,由研究者以班級為單位集體施測;對于廣州市外其他高校,利用研究者個人社會交往網絡,采用電子問卷進行數據收集。
本研究采用SPSS21.0和Mplus7.0對數據進行錄入、處理和分析。首先,運用Mplus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以檢驗共同方法偏差問題;其次,運用SPSS21.0進行皮爾遜(Pearson)相關分析;最后運用層次回歸分析考察創業環境、創業效能感對創業意向的影響。
三、研究結果
(一)驗證性因子分析
由于所有數據均來自大學生群體的自我報告,因此,在進行相關分析和假設檢驗前,有必要先對變量間的區分效度進行檢驗。運用Mplus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如表1所示,三因子測量模型(χ2=359.91,df=227,p<0.01,CFI=0.79,TLI=0.76,RMSEA=0.11,SRMR=0.09)各項擬合指標均優于其他兩個模型,區分效度良好,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問題。
2所示,大學生創業意向在專業(F=7.21,p<0.001)和學歷(F=9.54,p<0.001)上差異顯著,事后比較(Scheffe法)發現,專科生創業意向(M=3.10)明顯高于本科生(M=2.65)、碩士研究生(M=2.64)和博士研究生(M=2.57);理工類專業大學生創業意向(M=2.95)顯著高于人文社科(M=2.56)、經管(M=2.67)等其他專業(M=2.57)。
(三)相關分析
采用Pearson相關考察變量間的關系,如表3所示,創業環境與創業意向(r=0.48,p<0.01)、創業效能感(r=0.56,p<0.01)呈顯著正相關;創業效能感與創業意向(r=0.80,p<0.01)呈顯著正相關。
(四)假設檢驗
1.創業環境對創業意向的回歸分析
如表4模型2所示,創業環境與大學生創業意向之間的相關關系顯著(β=0.704,р<0.01),進一步的回歸分析顯示,創業環境4個維度中,行政環境(β=-0.048,р>0.05)、融資環境(β=-0.009,р>0.05)與大學生創業意向之間無顯著相關,教育與培訓環境(β=0.414,р<0.01)、社會文化環境(β=0.289,р<0.01)正向預測大學生創業意向,如表4中模型5所示。
2.中介效應檢驗
運用層級回歸分析考察創業效能感在創業環境與創業意向之間的中介效應。首先,檢驗假設1和假設2,先把性別、學歷、專業作為控制變量放入回歸分析,再把創業環境作為自變量,創業效能感作為因變量放入回歸分析,構成表4模型7,由模型7可知,創業環境與創業效能感顯著相關(β=0.783,р<0.01),即H1得到支持;然后,再把創業效能感作為自變量,把大學生創業意向作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構成表4中的模型4,由模型4可知,創業效能感正向預測大學生創業意向(β=0.824,р<0.01),即H2得到支持。
由表4模型2可知,創業環境與大學生創業意向呈顯著正相關,且正向預測大學生創業意向(β=0.704,р<0.01),即H3得到支持。綜上所述,如表4所示,在控制創業環境后,創業效能感與創業意向效應變小(0.087<0.789),因此,創業效能感在創業環境和大學生創業意向之間起部分中介效應,H4得到支持。
3.性別的調節效應檢驗
采用層級回歸分析考察性別的調節效應。根據溫忠麟等[21]關于調節效應的檢驗方法,先放入學歷、專業等控制變量,再放入主效應(創業效能感和性別),最后放入創業效能感和性別的乘積項。根據方杰等的研究結論,中心化與否對調節效應的檢驗無影響[22],故本文不作中心化處理。如表5所示,性別在創業效能感與創業意向之間具有正向調節效應(β=0.060,р<0.05),H5得到支持。
為進一步分析性別的調節作用趨勢,根據Cohen(1983)等[23]的做法,用圖來展示調節回歸分析的結果。如圖2所示,隨著創業效能感的增強,男女創業意向不斷增強,但在相同強度的創業效能感下,男生創業意向高于女生。
為檢驗性別對創業環境通過創業效能感影響創業意向的中介效應的調節效應,根據葉寶娟[24]、溫忠麟等[25]的觀點,當創業環境與創業效能感、創業意向之間效應顯著,創業效能感、性別與創業效能感的交互項均與創業意向有顯著效應時,表明存在有調節的中介效應,如表6所示,性別與創業環境、創業效能感及大學生創業意向之間是有調節的中介效應,H6得到支持。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大學生創業意向及人口統計學差異
研究顯示,廣東大學生創業意向整體偏低(M=2.73,SD=1.04),并在性別、專業、學歷上存在差異。中國傳統男女分工使男生在畢業后面臨更大經濟壓力,創業有可能緩解經濟壓力,因此,相比女生,男生具有更強的創業動力和意向;在專業上,理工類大學生創業意向最高(M=2.95),這可能是因為理工類大學生通常掌握創辦企業所需的核心技術,具有相對創業優勢;在學歷上,專科生創業意向最為強烈(M=2.95),碩士(M=2.64)、博士(M=2.57)研究生創業意向最弱,這或許是因為,相比專科生,研究生畢業后一般會有相對較好的就業機會,創業動機不足。
2.創業環境對創業意向的影響
相關分析表明,創業環境與大學生創業意向關系顯著,進一步的回歸分析發現,創業環境中的教育與培訓、社會文化兩個維度正向預測大學生創業意向,行政環境、融資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預測作用不明顯。這表明,中國各級各類創業教育卓有成效,促進了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和興趣,提升了大學生對創業成功的預期;相關部門營造的良好社會文化氛圍激發了大學生創業的熱情和信心,達到了提升大學生創業意向的效果。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大學生可能更加關注創業所需的知識、能力、資源等內部個人因素,對于行政環境和融資環境等外部環境因素關注不夠,因此,這兩個維度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不大。
3.創業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研究顯示,創業效能感在創業環境與大學生創業意向之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應,即創業環境既可以直接影響創業意向,又可以通過創業效能感這個“中介”間接影響創業意向,從自我效能感視角揭示了創業環境作用于創業意向的內在機制——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并存,這說明,在創業意向的提升上,不僅可以通過營造良好創業環境的直接方式,還可以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論,通過成功案例分享獲得替代性經驗、言語上的鼓勵等,由創業效能感的增強促進創業意向的提升。
4.性別的調節作用
研究顯示,性別不僅調節了創業效能感與創業意向的關系,還調節了創業環境通過創業效能感影響創業意向這一中介過程的后半段。這一發現表明,面對同樣的創業環境,男女大學生的創業激情都會被不同程度的激發,但在同樣水平的創業效能感下,男大學生的創業意向較強。這可能是因為,男生更傾向于從事開創性、冒險性、更能“賺大錢”的工作,以便將來“養家糊口”,女生更傾向于從事教師、護士等比較“穩定”的職業,以便將來“照顧家庭”,這種男女分工的刻板印象,使得男大學生在面對創業機遇時動力更足,創業意向更高;相比之下,女大學生更有可能猶豫、觀望,甚至放棄機遇,使創業意向降低。
(二)建議
通過對廣東省16所高校大學生的實證調查,本文厘清了影響大學生創業的環境因素,揭示了創業環境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內在作用機制,有助于政府及高校出臺有針對性的創業扶持政策,營造出良好創業生態環境,同時有效預測、指導大學生創業行為。
1.進一步改善創業環境
研究發現,教育與培訓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能夠正向預測大學生創業意向。眾所周知,大學生創業知識的習得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高校、相關機構開展的創業教育與培訓,因此,在教育與培訓環境的改善上,應注重通過創業案例分析、創業項目培育等“情景教學”方式增進大學生的創業感知與思考,幫助大學生初步掌握創業的基本知識、流程和條件,以提升創業教育實效;在社會文化氛圍的營造上,借助當地創業成功的典型案例,大力宣傳,引導大眾意識到大學生創業在帶動就業、服務社會上所產生的價值,引導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認同、支持和鼓勵,對創業失敗的理解和包容。
2.增強大學生創業效能感
根據自我效能感理論,個體成功創業的直接經驗、他人成功創業的間接經驗、鼓勵創業的言語等都可以增強創業效能感。因此,在提升大學生創業效能感時,可通過加強創業政策保障,如在準入機制、金融支持、行政服務、專業幫扶等方面予以傾斜,從而增加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預期,促進大學生不斷獲得創業成功的直接經驗;通過對創業成功企業、企業家等典型案例的表彰、宣傳,獲取替代性經驗和“語言勸說”,提升創業效能感,增強大學生創業的信心。
3.有針對性開展創業幫扶
研究顯示,相比女大學生,男大學生擁有更強烈的創業意向。因此,在開展創業培訓或幫扶時,要提高針對性,對于男大學生可側重其創業知識的獲取、創業技能的提升、創業訊息的獲取等,幫助其提升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對女大學生而言,首當其沖的,是給予其更多言語鼓勵,助其破除女生不適合創業的思維定勢,再圖其他。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N/OL].[2015-05-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01/content_9688.htm.
[2]Katz J A,Hanke R,Maidment F,Weaver K M,& Alpi S.Proposal for Two Model Undergraduate Curricula in Entrepreneurship[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16,12(2):487-506.
[3]Trivedi,R.Does University Play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 Cross-country Comparative Analysi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16,23(3):790-811.
[4]Tsai,K.H.,Chang,H.C.,Peng,C.Y.Refining the Linkage between Perceived Cap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Roles of Perceived Opportunity,Fear of Failure,and Gender[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16,12(4):1127-1145.
[5]唐炎釗,張印軒.大學生創造性人格對創業意愿的影響研究——基于創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應[J].高教探索,2018(4):89-98.
[6]蔡莉,崔啟國,史琳.創業環境研究框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1):50-56.
[7]Gnyawali D R,Fogel D S.Environment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18):43-62.
[8][16]朱蕾蕾.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4.
[9]趙波,杜萬恒.大學生人格特質、創業環境感知與創業意向的關系研究[J].經營與管理,2016(1):147-150.
[10]Santos F J,Roomi M A,& Lián F.About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6,54(1):49-66.
[11]吳立爽.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研究——以在杭高校2114名大學生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184-189.
[12][19]Chen G C,P G Greene,A Crick.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13):295-317.
[13]孟新,胡漢輝.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與創業意愿關系中的調節效應分析———以江蘇高校的實證統計為例[J].教育發展研究,2015(11):79-84.
[14]汪嬌.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創業意向的關系:創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
[15]BERDIE D R.Reassessing the Value of High Response Rates to Mail Surveys[J].Marketing Research,1994,1(3):52-64.
[17][20]Lián F,Y Chen.Development and Cross-Cultural Application of a Specific Instrument to Measur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9(5):593-617.
[18]胡玲玉,吳劍琳,古繼寶.創業環境和創業自我效能對個體創業意向的影響[J].管理學報,2014,11(10):1484-1490.
[21]溫忠麟,侯杰泰,張雷.調節效應與中介效應的比較和應用[J].心理學報,2005,37(2):268-274.
[22]方杰,溫忠麟,梁東梅,等.基于多元回歸的調節效應分析[J].心理科學,2015,38(3):715-720.
[23]Cohen J,Cohen P,West S G,& Aiken L S.Applied Multiple Regression/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M].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3:316-321.
[24]葉寶娟,楊強,胡竹菁.感恩對青少年學業成就的影響:有調節的中介效應[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3(2):192-199.
[25]溫忠麟,張雷,侯杰泰.有中介的調節變量和有調節的中介變量[J].心理學報,2006(38):448-452.
(責任編輯?鐘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