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傳紅
【摘要】PCK是指“學科教學知識”,是學科知識和教育學知識的綜合,PCK構建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成效、促進學生理解。因而,小學語文教師基于PCK內容去建構和完善自身的學科知識和教學素養是十分必要的。針對小學語文教師PCK的主要建構內容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總結PCK對教師知識建構的啟示。
【關鍵詞】PCK 語文教師 知識建構
一、PCK及小學語文教師PCK建構內容分析
PCK的中文解釋是“學科教學知識”,從學科知識而言,教師需要具備所教學科的具體知識(事實、概念、規律、原理等);從學科教學知識而言,教師還需要具備將自己的學科知識轉化成學生能夠理解的知識表征形式的教學素養。總體而言,PCK是學科知識和教育學知識的綜合,其包含了學科課程的知識、教學情境的知識、教學策略的知識、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知識等等。以下將具體分析幾個關鍵性的小學語文教師PCK建構內容:
1.學科課程的知識,這部分知識是與小學語文教材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可以理解為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建構,實現基于其教學內容的知識傳遞(以易于學生理解的表達形式傳遞給學生)。以此可見,語文教材的內容需要通過教師教學的內容去表達,也就是說教師具備最基本的教學能力在于能夠分析語文學科教材內容,掌握其知識特點,從而能夠進行處理、加工和變換,使其能夠形成基于教師教學經驗、具有教師個人特色的教學內容。具體而言,這部分涉及的知識建構內容需要包括:以語文教材課程為輻射范圍的語文學習領域(包括漢字、閱讀、作文、口語、綜合等)的相關目標和內容。
2.教學情境的知識,指語文教師應具備基于教學情境的知識素養(教師具備對學生及學情進行了解的知識內涵)去建構評價體系,以及重構學科知識體系,從而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科知識的理解能力的提升。具體而言,語文教學情境知識包括:學生的個性特點、經歷愛好、學習能力、審美能力、學習習慣、價值取向等內容。由此建構的學情評價則需要通過課堂、考試、作業等表現情況來定性或定量評價。繼而,教師能夠在此基礎上去展開具體性、針對性的研究,將學科知識體系與學生心理特征相結合,形成更加具有邏輯性的學科教學內容去在課堂上進行實踐。
3.教學策略的知識,指教師通過對學科課程知識和教學情境知識的掌握的基礎上形成的教學內容,需要通過靈活的教學策略實現高效語文教學課堂。目前,越來越多不同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其所要達成的教學目的、以及產生的教學效果是各不相同的,因而教師應不斷地積累教學策略知識,并能夠對其進行合理的、靈活的、創新的應用。
4.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知識,從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看,如果教師不具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知識建構,教師在保持課堂紀律、吸引學生興趣、保證學生專注聽課等方面都很難達成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PCK建構還應包括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的知識。另外,基于以“學生為主”的新的教學理念基礎,教師應著力于建構促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養成方面的知識,同時這又表明教師自身應具備的職業素質是需要符合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的變化的。
小學語文教師根據上述幾個關鍵性的PCK建構內容出發,完善PCK知識和提升PCK素養。小學語文教師PCK建構的全面性能夠促進其對于新理念、新方法及時的掌握和實踐,使教師在課堂教學模式上展開適應現代化教育改革的新嘗試,從而實現通過完善PCK建構提高教學成效、促進學生理解的教學目的。
二、PCK對小學語文教師知識建構的啟示
1.教師知識建構需符合豐富性和綜合性特征。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具備豐富的語文學科知識,才能展開豐富的語文學科教學。因而,優秀語文教師首先需要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素養。例如,從語言及口語表達知識建構來看,語文教師需要具有豐富的語言內涵,對于語言的應用具有極強的轉化能力、解析能力和感染能力等,這會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語文課程教學的內容以及掌握語文課堂知識點。這種知識建構的應用常常表現在對古詩文的教學中,不僅需要語文教師把古詩文翻譯成現代文進行教授,更需要使學生理解古文與現代文的差異性、如何進行文字轉化,以及將古詩文中表現的情感、觀點等內涵展示出來。要達到這種形式的語言課堂表達,教師就需要具備上述綜合性的知識素養。從閱讀知識建構來看,教師需要具有豐富的閱讀積累,才能夠避免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照搬教材內容。如果教師只講教材內容,首先就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學生無法對教材閱讀文章的內涵部分得到充分地認知、理解和認同。因而,教師需要通過在課堂上有技巧地融入更加豐富的教材以外的閱讀知識內容,來幫助學生去理解文章內容以及文章的內涵。
2.教師知識建構需展開具體的研究和思考。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PCK知識建構的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包括對PCK幾個關鍵的知識建構內容(學科課程的知識、教學情境的知識、教學策略的知識、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知識),以及其他知識建構內容(教學目標確定的知識、學生學習的知識等)進行全面的、系統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展開具體的針對語文問題的研究和思考,在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善于發現問題,并具有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解決的能力,從而促進教學知識發展和完善。作為語文學科的教師,要完善和應用PCK知識建構內容,使其發揮充分的效用,那么就應該不斷地在不同的語文學科知識及其語文教學問題上去探索和挖掘。如何發掘小學生潛力的問題一直是一個教學難點,語文教師可以對這個問題展開具體的研究和思考。首先,以學生個體差異性為基準去尋找不同個體的學生的知識潛力、學習及素質潛力等,例如,在“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作文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提問方式發掘學生的興趣點和潛力,提問可以是“什么是人的特點,你能舉出具體的例子嗎?”該提問可以發掘學生的觀察力,對“特點”的認知知識(如有關人的特點的形容詞)等。可見,教師在課堂上需要以一個具體的目的作為一個教學切入點,有針對性的發掘學生的知識潛力。
3.知識建構需及時更新理念和方法。PCK所反映的知識建構是豐富的、綜合性的,同時又是與時俱進的。因而,教師知識建構中應包含對新理念和新方法的了解和深入學習。新理念和新方法的實踐應用是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成效的有效路徑。例如,“學生為主”就是一個新理念,而近年來語文教師也不斷地嘗試新方法來促進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發展,這是因為學生主體性語文課堂更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通過采用游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以及多種方法結合的方法展開課堂教學,就會得到較好的課堂反應和教學效果。
三、結論
PCK對小學語文教師知識建構具有啟示作用,對優秀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語文學科知識建構內容進行了指導。本文從教師豐富自身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針對具體語文問題進行研究和引發思考、善于發現和應用新理念和新方法等方面的PCK啟示做出了分析,希望以上論能夠給各位老師以啟示,爭取全面而系統的提高PCK,完善自身的知識建構。
參考文獻:
[1]林添勝.論小學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及其啟示[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08):122.
[2]曹瑩.卓越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特征及其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7,(26):14.
[3]張亞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進行PCK教學設計[J].甘肅教育,2018.